江蘇移動胡微微蔡衛群
江蘇移動加大電子渠道互聯網轉型步伐
江蘇移動胡微微蔡衛群
自2007年江蘇移動開始運營網上營業廳以來,電子渠道經過近九年的發展,已經從最早的網上服務平臺,發展到現在網、掌、短三位一體的立體營銷服務平臺。其中尤以掌廳的發展最為亮眼。
江蘇移動掌廳發展起步于2012年,2014年是掌廳發展的黃金期,客戶端活躍用戶從年初的兩百萬到年底快速提升至近九百萬。這一方面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的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與江蘇移動電渠的運營能力持續提升、產品日趨完善密不可分。到2015 年3月,江蘇移動掌廳APP月使用客戶數已經超過1000萬,成為唯一入圍易觀智庫TOP200APP排行榜的省級運營商,這也標志著公司在移動互聯網行業具備了較強的影響力。
在江蘇移動掌廳客戶端跨過了千萬大關之際,怎樣打造一個讓客戶更喜愛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運營商的互聯網轉型該如何做?面對互聯網的大潮我們的電子渠道互聯網轉型必須要思考兩個問題:我們的電子渠道要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讓客戶更接受我們,實現真正的互聯網轉型?
電子渠道不可能100%承載實體渠道的所有業務,也不可能照搬實體渠道的業務發展模式。而是應該針對業務的特點,以及不同渠道的優勢,對產品和業務進行差異化的區隔和定位,并充分發揮線上線下的協同優勢,讓用戶既能獲得線上服務的便捷,也能享受線下服務的體驗。
對于充值、查詢、套餐開關等簡單標準化的成熟業務,是不是可以考慮用電子渠道去實現更加便捷化的自助服務,為用戶節省前臺辦理時間成本。對于終端、寬帶等長流程的復雜業務,電子渠道要進一步打通與實體渠道之間的線上線下業務辦理流程,實現線上簡單預約、線下尊享服務。對于各類促銷優惠活動和個性化營銷推廣,電子渠道要能結合互聯網熱點形成引爆點,擊中用戶體驗參與的痛點,提升營銷活動體驗感知。
明確了“電子渠道做什么”之后,就更容易回答我們的“電子渠道怎么做”。江蘇移動一直調動可用資源,推動“省公司與市公司”“電子渠道與實體渠道”“電子渠道與第三方平臺”三個層面的協同,并充分利用“系統支撐”和“大數據分析”兩方面的能力,全方位推動“電子渠道怎么做”的解答。
省公司與市公司協同,讓生產流程更加順暢。要進一步提升電子渠道的業務承載,勢必要從全省統一運營的角度加強頂層設計,并通過市公司強化面向用戶的生產執行,真正建立起省市之間的電子渠道O2O生產運營流程。省公司要從組織架構、人員配置、業務特性、生產流程等方面進行統一設計,進行統一的生產訂單管理,市公司要配置專門的協同運營團隊,按照統一的生產運營流程,推進屬地的生產訂單執行,并最終形成面向市場、面向用戶的標準化生產流程。
電子渠道與實體渠道協同,讓利益沖突得到化解。成本的進一步壓降,讓現有的計件酬金模式無法持續,電子渠道是實現低成本運營的有效手段。而實體渠道的服務體驗又是未來線上線下運營的優勢所在,所以電子渠道與實體渠道的協同發展是根本方向。為推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一方面要繼續加強電子渠道對簡單、重復性業務的承載,讓用戶可以通過電子渠道便捷開關業務,減輕實體渠道處理簡單業務的成本,讓其聚焦于復雜業務的服務;另一方面要主動推進電子渠道對實體渠道服務的支撐,通過電子渠道開發附近查詢、在線預約、排隊取號等功能,協同提升用戶體驗感知。
電子渠道與第三方平臺協同,讓運營能力得到釋放。互聯網是開放的生態系統,電子渠道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協同,應該是外部能力借用和內部能力輸出的雙向協同。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積聚了用戶入口流量,充分借助這些平臺進行社交化的營銷推廣,開展用戶引流,可以快速提升電子渠道的影響力和活動參與感;以3C產品銷售、在線旅游服務等為代表的各類互聯網平臺,精準匹配了用戶需求,推進電子渠道能力與互聯網平臺需求的對接,可以實現4G流量套餐、漫游服務等特定業務的推薦辦理。
在以上三個層面協同運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系統支撐”和“大數據分析”兩方面能力,優化電子渠道的用戶體驗,最終讓用戶真正喜歡上電子渠道。一是要進一步按照互聯網產品的要求,完善系統能力架構支撐,優化掌廳客戶端的功能設計,提升用戶的產品使用體驗。二是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工具,精準把握用戶行為習慣,在掌廳客戶端進行個性服務和優惠活動的推薦,讓用戶更加信任電子渠道,提升用戶的互動參與感知。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組織和生產運營模式,以成本和資源投入為主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向互聯網的轉型之路已經無法回頭。
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為公司帶來了線上發展的新機遇,公司的互聯網轉型戰略已經十分清晰,電子渠道的發展思路也更加接地氣,面向互聯網的轉型之路將越走越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