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東,張曉妮,陳澤濤
(1.山東中醫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山東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2008級中醫學七年制,山東濟南250014;3.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250014)
百家談
淺議從肺陽虛論治老年性肺癌
任秀東1,張曉妮2,陳澤濤3
(1.山東中醫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山東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2008級中醫學七年制,山東濟南250014;3.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250014)
老年性肺癌;肺陽虛;扶正祛邪;調理陰陽
肺癌是我國惡性腫瘤譜中的主要腫瘤之一[1]。雖然肺癌的發生不分性別和年齡,但老年人卻在肺癌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中醫理論認為老年性肺癌的形成與陽氣不足、寒凝瘀滯有關。《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朝百脈,主治節,主宣發肅降,通過宣發肅降調節機體呼吸運動和全身氣機,調節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從陰陽屬性來說,肺之津血屬物質為陰,肺之氣屬功能為陽。所以肺陽指肺的功能活動及其功能活動中起溫煦作用的陽氣,是人體陽氣在肺功能方面的反映。肺的陽氣不足,容易發生肺系以及有關臟腑陽虛的證型及其臨床表現。以往的認識中認為肺為氣臟,氣屬陽,故肺陽常有余而陰常不足,故不會出現肺陽虛,因此在目前的老年性肺癌治療中存在著“重寒涼藥、輕溫熱藥”的片面認識。《內經》認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老年患者陽氣日漸虛衰,體質較弱,對腫瘤抵抗和防御的免疫力也逐漸降低。因此在臨床中老年肺癌患者中肺陽虛的證型并不鮮見。
歷代醫家對于肺陽的認識久遠,在古代文獻均有所論及。最早的論述見于《素問·湯液醪醴論》,其云:“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臟陽以竭也……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其論述中的五臟陽,包含了對肺陽的論述。對于肺陽虛的癥狀、病因及治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中有:“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千金要·卷十七肺臟》中載有“肺虛冷”一證,既虛又冷,“治肺癆虛寒……半夏湯方”,其所用治方中多用附子、桂心、干姜、細辛等溫補肺陽之品,其證屬肺陽虛已經非常明確。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中亦有關于肺陽的論述,其認為“肺久病則虛冷”,即肺陽虛。元·王好古《湯液本草》中“人參味即甘溫,調中益氣,即補肺之陽,泄肺之陰也”提出人參補肺陽的功效。清代醫家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提出咳喘病的機制,“多屬肺腎之陽俱虛,元氣不支,喘息困憊”。清代石壽棠在《醫原》中提出肺陽的來源,“肺陽下歸于腎,得腎之合納,而陽氣乃收藏不越,人之陽降,肺之陽氣歸于腎,如天之陽氣潛藏于地,是即火出地下也”。可見肺陽這一理論一直存在。
近現代許多醫家對“肺陽”這一概念進行研究。盡管現在對于肺陽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但不論從理論的研究還是從臨床治療中,對于肺陽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現代名醫蒲輔周將肺虛稱為肺痿,陽氣不足,可用甘草干姜湯加味。對于肺陽的概念有的提法比較含蓄,但清代唐容川及近代張錫純、蒲輔周則明確地提出來,對后人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肺陽虛這個被忽略了的病證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第五版《中醫基礎理論》課本中,印會河[2]說:“肺陽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氣的宣發功能,肺的陽氣不足,即指肺氣虛。”其對肺陽已有了具體的論述。張氏[3]認為,“肺陽虛,一則呼吸失主而咳逆氣短;一則津液失輸而結為痰飲;外則皮毛不固而易感邪氣”。《中醫治法探討》對于肺陽虛的癥狀有具體的描述:肢冷、畏寒、自汗、面白、氣短、倦怠、舌淡白無華、舌體胖、脈沉遲微弱。
老年性肺癌之形成乃陰邪結聚體內而成有形之邪,目前痰氣郁結、陰寒凝滯被認為是肺癌形成的病理基礎[4]。其發生機制主要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當脾氣虧虛,水液運化失調,肺氣虛,肺氣宣發肅降功能失常,溫煦作用失職,不能溫化痰飲,痰氣淤積而成積證。《靈樞·百病始生篇》亦提出積證的病因為“得寒乃生”。《難經·五十五難》指出積證為陰氣凝結而成。《靈樞·水脹篇》有關積證的論述為:“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在《瘡瘍經驗全書》一書中,論述了巖形成的機制,指出巖為陰極而陽衰,陰虛積聚而致。《靈樞·邪氣藏腑病形》有關于肺陽虛病因的論述,“形寒飲冷則傷肺”,因肺為嬌臟,其氣于天,易受外邪侵襲。而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易傷陽氣,寒氣外侵,首先犯肺,而傷及肺陽。外加年老體弱,陽氣已虛,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聚液而生痰;年老體虛,脾失健運,水濕由內而生,聚而成痰;年老腎陽虧虛,水液不得蒸化,停而成痰。三者相互影響,使得肺陽虛甚,陽虛則脈道失于溫通而滯澀,引起血液、水濕運行不暢,停積而成血瘀痰凝,最終發為肺癌。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明確指出了“寒氣在內”是積聚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一書中提出陽氣虛弱、寒凝瘀滯為癌癥形成的重要機理。各代醫家對老年性肺癌病機的認識雖有不同,但離不開痰凝和陰寒兩個方面,因此肺陽虛而致老年性肺癌不可忽視。
在臨床觀察中,老年肺癌患者常有“肺惡寒”之臨床表現,如面色蒼白,神疲形瘦,頭暈納呆,四肢欠溫,腰酸肢腫,舌淡苔白,脈細弱。因《內經》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在臨床應用中多采用溫性之品。陳澤濤教授在肺陽虛型肺癌的治療中予以熟附子、干姜、肉桂、淫羊藿溫陽散寒,若痰涎壅盛者可用適量的皂角刺、清半夏、生南星、桔梗等滌、化、涌吐之藥;因寒痰之邪郁閉肺氣,不得宣泄,則加用麻黃、炒苦杏仁等大辛大溫之品,以溫而散之。劉觀湘等[5]把肺癌定位為“肺疽”,治療中多用熟附子、肉桂、炙麻黃、炙甘草、皂角刺、桔梗等溫性藥物,采用溫陽散結之法,溫補陽氣,解散體內陰凝寒痰;并認為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因多為肺、脾、腎三臟陽氣不足,寒凝毒結。熊露[6]用溫陽化痰法治療肺癌病人,與用其他辨證治療的病人相比較,癥狀緩解程度均明顯提高。其認為溫陽法不僅可以在肺癌緩解期使用,還可以在急性變化期應用。劉嘉湘[7]認為,正氣不足為肺癌發生與發展的根本原因,而邪毒外侵則是重要的條件,正氣虛損,陰陽平衡失調,六淫之邪可乘虛入肺,郁久可化熱,久則耗氣傷陰,此機制在晚期肺癌尤為顯著。其在原發性肺癌(Ⅲ、Ⅳ期占90%)40例病例中采用溫陽法治療,結果1 a生存率為40%。何欣[8]采用中醫溫陽散寒、補氣養血法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與單純采用化療進行比較,其對減少淋巴結轉移有顯著作用,并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張永杰等[9]用麻附益陽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在化療開始前2 d開始用藥,對照組僅用化療。結果顯示麻附益陽湯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時能增強療效,并對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都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從而減輕化療毒性,提高生存質量,提高化療完成率。陳世偉等[10]用溫陽益氣、扶正抗癌作用的中藥,采用自擬溫陽益氣湯為主,同時配合常規西藥治療。結果表明本療法能改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使腫瘤縮小或穩定,提高了生存質量,并延長了生存期。劉嘉湖等[11]用滋陰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肺癌,觀察17例患者5 a生存率,結果顯示其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多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顯著好轉。
肺陽為肺臟功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在肺臟生理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老年性肺癌患者發現時多已屬晚期,失去最佳手術時機,且老年患者本身正氣虧虛,多夾雜其他臟腑病證,單純放化療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故中醫扶正祛邪、調理陰陽之法極適宜老年性肺癌患者。中國現已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據估計到205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的水平將超過30%。老年人或因體虛,或因受寒,或因久病,均可使肺陽受損致肺陽虧虛證。肺陽虛證成為老年性肺癌的一個重要的證型,在臨床中應進行準確的辨證論治,不可一味地拘泥于用滋陰降火、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等方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從陰陽互根互用理論可以看出肺陰、肺陽密不可分。因此進一步地認識肺陽虛這一病理分型并因證施治對更大程度上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其痛苦有著重要意義。
[1]萬德森.臨床腫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04.
[2]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22.
[3]張安玲.論五臟陽虛治法之異同[J].中醫函授通訊,1999,18(5):21-22.
[4]梅慶文,陳寶樹.溫陽法臨床運用體會[J].實用中醫雜志,2004,20(11):20-21.
[5]劉觀湘,何新偉.溫陽散寒化痰解毒法治療晚期肺癌一得[J].中醫藥研究,1999,15(4):29.
[6]郭海濤.溫陽化痰法治療肺癌芻議[J].光明中醫,2010,25(4):680-681.
[7]劉嘉湘,施志明,李和根,等.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研究[J].醫學研究通訊,2003,32(3):23-24.
[8]何欣,朱嬰,黃立中.溫陽散寒補氣養血法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樹突狀細胞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11):1308-1310.
[9]張永杰,宋長明,馮瑩.溫陽法結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29例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11:10(30):722-723.
[10]陳世偉,王欣.溫陽益氣湯治療晚期肺癌50例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10,20(10):589-590.
[11]劉嘉湖,施志明,徐振曄.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1995:36(3):155.
R241.6 R734.2
A
1000-338X(2015)04-0052-02
2014-12-17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邵念方傳承工作室項目資助
任秀東(1989—),男,碩士研究生。
陳澤濤(1961-),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zetaochen20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