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山,劉小芬,徐惠龍,楊成梓
(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福州351022)
福建單葉蔓荊不同種苗繁育方式比較
王河山,劉小芬,徐惠龍,楊成梓
(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福州351022)
單葉蔓荊;繁殖方式;萌發率;扦插
福建單葉蔓荊主產于莆田、廈門、漳州等地的沿海灘地堤岸,花期7~10月,果期10月。產于長樂、福州等地的單葉蔓荊花期7月,果期7~9月[1]。單葉蔓荊的藥材來源主要為野生資源,隨著野生資源減少和用藥需要的增加,開展人工栽培、建立人工栽培新技術,成為藥材生產的迫切任務。
1.1 試驗地本試驗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藥用植物園(時珍園)內進行,北緯26°04′38.60″,東經119° 10′34.44″,海拔22 m。
1.2 試驗材料野生單葉蔓荊種質來源由筆者通過實地考察采集所得,利用GPS技術進行衛星定位,對分布點周邊環境詳細拍照,記錄所在鄉鎮、經緯度、海拔等數據。采集地點: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鎮(北緯25°19′50.59″,東經119°13′11.48″,海拔2.13 m)。經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鑒定教研室楊成梓副教授鑒定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folia Cham.。ABT6號生根粉(鄭州綠寶貿易有限公司)。
1.2.1 種子選取及處理選取成熟、飽滿、無病蟲害的果實,干燥,以備播種使用。
1.2.2 枝條選取及處理挑選無病蟲害、無損傷、直徑為1~1.5 cm枝條,剪成長20 cm的插穗,按枝齡和枝條木質化程度分3類:I類為1年生嫩枝;II類為2年生中度木質化枝;Ⅲ類為多年生高度木質化老熟枝[2]。
1.2.3 壓條選取及處理挑選無病蟲害、無損傷植株上的枝條進行壓條處理、觀察。
采集的果實、枝條用自封袋密封,防止水分揮發。扦插基質用干凈河沙并伴有少量堿性土壤(8∶2)。
2.1 種子處理播種前將成熟果實搓去宿存花萼,浸泡35℃清水中24 h,處理好的種子按6 cm× 10 cm粒行距,撒入沙土中,覆蓋沙土3~5 cm。
2.2 扦穗處理及扦插將備好的插穗基部5~7 cm浸泡在不同藥液中,試驗設2種處理,即ABT6號生根粉200 ppm、清水(對照),各1 h,每種處理含有I類、Ⅱ類、Ⅲ類3種不同成熟度的插穗各100枝[3]。處理好的插穗按6 cm×10 cm株行距,以45°斜插入基質沙土中,覆蓋沙土5~10 cm。
2.3 壓條處理在原來時珍園種植的單葉蔓荊的基礎上,將母株上接近地面的1~2年生枝條,選其一部分壓入沙土中,深8~20 cm,依枝條的粗細而定[4]。亦選100根枝條進行壓條試驗。以上試驗時間選在每年的4~5月份。苗床用2‰福爾馬林溶液進行預先消毒,試驗后澆透水。溫度:22~38℃,相對濕度:70%~80%,蔭蔽度:20%~35%。在兩年的時間內,做2次重復試驗,進行對比。
2.4 試驗后期管理試驗后5 d內每天噴灑1次水,此后可減少為3~5 d澆1次水。試驗后第5天起觀察萌發情況,15 d后統計萌發率。種子的萌發時間比較長,播種后15 d開始觀察萌發情況,45 d后統計萌發率。
3.1 種子的萌芽情況400粒種子(做2次試驗,每年各200粒種子)播種15 d后未見種子萌芽,30 d后始有少數種子萌芽,45 d后,2013年有94粒種子萌芽,2014年有99粒種子萌芽,總萌發率為48.25%。
3.2 壓條的萌芽情況壓條5 d后就有73%枝條萌芽,10 d后90%萌芽,15 d后200根枝條全部萌芽,萌發率達到100%。
3.3 不同嫩老插穗的萌芽情況
3.3.1 不同嫩老插穗萌發情況在相同外界條件下,插穗成熟程度與芽的萌發存在一定的關系,如表1所示:萌發率以5月17日觀察值統計,表1中Ⅰ、Ⅱ、Ⅲ分別代表1年生嫩枝、2年生中度木質化枝和多年生高度木質化老熟枝。生根粉配比處理采用ABT6號生根粉·200·1(藥物名稱·ppm·h)。2年生和多年生的插穗萌發早,多年生插穗7 d后可萌發,2年生插穗5 d后可萌發;1年生幼嫩穗要2周后才萌發,比2年生和多年生插穗推遲10 d左右。從插穗萌發率看:2年生插穗扦插15 d萌發率就達到54%~56%,1個月達94%~96%;多年生插穗分別為23%~25%和46%~50%;1年生幼嫩插穗分別為0%和11%~13%。45 d后統計,總萌發率2年生枝為100%,多年生老枝為75%~79%,1年生幼嫩枝為44%~50%。2年生枝條,芽萌發早,歷時短,萌芽率最高。多年生高度木質化老熟枝和當年生幼嫩枝萌芽不整齊、萌芽率較低。

表1 不同嫩老枝條的萌芽情況及生根粉對其影響
3.3.2 生根粉對不同嫩老插穗萌芽的影響從表1看,生根粉處理后15 d觀察:1年生嫩枝條依然沒有觀察到萌芽,2年生枝條萌發率為65%~66%,多年生老枝條為32%~33%。30 d觀察:1年生嫩枝條萌發率為18%~19%,多年生老枝條為85%~86%,2年生枝條為98%~99%,近100%。45 d后統計:1年生嫩枝條萌發率為53%,多年生老枝條為93%~95%,2年生枝條為100%。說明:生根粉對1年生嫩枝條萌發影響不是很明顯;對2年生枝條萌發時間有所縮短,但影響不大;對多年生枝條的萌發率影響最大,不僅縮短了萌發時間,還提高了萌發率。
4.1 據文獻[5]報道:福建省海岸線曲線長度達3 752 km,海岸線曲折率為1∶7.01,居全國首位,還擁有沿海灘涂面積約300萬畝,淺海面積630萬畝。綿長的海岸線、廣闊的沙灘沙岸,分布廣泛的單葉蔓荊,質量上乘,是蔓荊子種植的理想之地。單葉蔓荊不僅作為傳統中藥蔓荊子的植物來源,因其植株具匐蔓性,故在沙質海岸常成片分布,成為沙岸灌叢群落的優勢物種(或分布于防護林下),具有良好的海岸固沙、涵養水源等生態效益,作為海西沿海岸線生態綠化物種之一,兼具經濟與生態雙重效益,具有較大的開發前景。
4.2 本試驗結果說明:采用2年生枝條扦插為單葉蔓荊的最優繁殖方式,對生產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簡易的繁殖育苗不僅能為廣闊的海岸線防風固沙和人工栽培提供大量的種苗,還能為蔓荊子生產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具有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利益。
通過比較單葉蔓荊種子、壓條、嫩老枝扦插的繁殖育苗,試驗說明:壓條繁殖的成活率最高,萌芽時間短,但數量有限,這對大量的繁殖育苗帶來了限制。種子雖然易得,數量也多,但是萌發率低,萌發時間較長。嫩老枝扦插的繁殖比較顯示:2年生枝條扦插萌發率高,萌發時間短,而且枝條易得,有利于大量繁殖育苗。生根粉對1年生插穗萌發影響不明顯,能縮短2年生插穗的萌發時間,對老枝插穗萌發影響比較大。因此,采用2年生枝條扦插為單葉蔓荊大量繁殖育苗的首選,扦插前用生根粉處理能縮短插穗的萌芽時間。
[1]《福建植物志》編寫組.福建植物志:第四卷[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39.
[2]里二,楊春勇,俞家元,等.傣藥三葉蔓荊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7):13-15.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第六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04-608.
[4]楊小雨.淺談園林植物的壓條繁殖方法[J].吉林蔬菜,2013(12):60-61.
[5]何欽,孔令軍,陳群,等.福建海水產品走向“深藍”[J].數據,2013(2):36.
R282.2
A
1000-338X(2015)04-0048-02
2015-05-29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管課題(X2012024)
王河山(1983—),男,助理實驗師,主要從事中藥資源與品質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