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姚鈺,陳慧,林麗英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福建福州350003)
綜合護理干預對30例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焦慮影響
陳姚鈺,陳慧,林麗英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福建福州350003)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癌前病變;早期癌變;焦慮;護理干預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采用各種電刀對大于2 cm的病變進行內鏡下黏膜剝離的微創手術。ESD不僅能將較大的病變整塊切除,還能對其進行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ESD作為消化道癌前病變及早期癌變的首選治療方法[1-2]。ESD具有損傷小、療效好、術后恢復快的優點,但由于患者對其了解不夠,普遍出現焦慮、害怕、煩躁不安、猜疑心理,從而影響檢查和治療的順利進行。近年來,我院對預行ESD術的60例患者在術前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焦慮情緒,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WHO消化系統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3]。癌前病變:具有潛在的分子學差異,可導致浸潤性癌,常出現細胞學或組織結構的異常改變,但其可無形態學上的異型性。早期癌變: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的侵襲性癌,不管淋巴結有無轉移。
1.1.2 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18歲且小于70歲的患者;②符合消化道癌前病變或早期癌變診斷標準者。
1.1.3 排除標準①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患者;②中晚期癌變患者;③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2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經胃鏡及腸鏡檢查發現的消化道癌前病變及早期癌變60例為研究對象,病灶位于食道15例,胃25例,結腸20例。按照直接抽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4.2±2.1)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1.8±3.2)歲。2組在年齡、性別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術前一般護理對患者病史、病癥進行詳細了解和觀察。囑患者術前禁食8 h,禁水4 h。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等檢查。
1.3.2 對照組常規護理術前向患者介紹操作的醫生、護士,介紹ESD體位的擺放及治療時間,口頭講解ESD方面的知識,解答患者的簡短提問,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3.3 觀察組護理觀察組除了進行常規護理外,還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如下: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良好的護患關系是ESD治療成功的有力保證。護士應該增加巡視病房的次數,以和藹的態度、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可以對患者進行成功案例的介紹,并強調醫生具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及精湛的技術,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配合治療,盡量消除患者恐懼的心理。②大部分患者缺乏ESD方面的知識,對ESD持懷疑態度,因此給患者系統地講解ESD方面的知識十分必要。以講座及發放圖片的形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發生的原因,介紹手術的意義、目的以及基本操作過程,使其對ESD有初步了解及認識,從而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5]。③對患者的不正確觀念進行糾正,使之認識到自己錯誤的觀念,幫助患者對自身疾病重新進行評價,使其放棄原有不正確的觀念,重新認識ESD治療。④運用穴位按摩的方法緩解患者焦慮,具體如下:術前4 d至手術當天讓患者在環境安靜、光線柔和的環境下進行按摩,按摩過程中囑患者全身放松。選擇風池、合谷、內關3個部位進行,手法由輕到重,以患者感到酸、麻、脹為度。每個穴位按摩2 min,每天1次。
1.4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效果[6],SAS共20個條目,20個條目中有15項是用負性詞陳述的,按l~4順序正向評分;其余5項,是用正性詞陳述的,按4~1順序反向計分。患者對其充分了解后填寫,共20個項目,每項評分采用4分制進行計分,計算20項的總分再乘以1.25得到標準分,50分為劃界限。分數越高,越焦慮。
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分別在患者術前2 d、術后2 d向其發放量表并解說量表填寫方法,患者對其進行評分后當場收回,回收率100%。以上操作由同一護士完成。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2組SAS評分比較(x±s)
ESD具有痛苦少、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尤其是其不僅能根除腫瘤,還能完整保留胃腸道機能,使更多早期癌變的患者提高生命質量[7],是近年來由EMR發展而來的治療消化道早期癌變的最新技術[8]。雖然與外科手術相比,它操作簡單、創傷小,但仍屬于手術范疇。加之大多數人對ESD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存在抵觸心理,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影響下可能會引起不良的應激反應,最終對ESD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威脅。因此護士除了應充分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外,還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及宣教工作,詳細解說ESD手術方法及優點,從而使患者及家屬減輕心理顧慮,積極配合ESD手術[9]。
為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本研究對患者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首先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然后對患者進行健康心理護理,以其達到消除患者恐懼的心理和對ESD的不正確認識,最后向患者介紹ESD的相關知識,使其對之有重新的認識。
本觀察結果顯示: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有一定效果,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及手術的滿意度。
[1]SAKURAZAWA N,KATO S,FUJITAL,et al.Supportive techniques and devices for endoscip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gastriccancer[J]. 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2012,4(6):231-235.
[2]XU LH,JUN BO Q,LIU GEN G,et al.Treatment of gastric epithelial tumours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sing an insulatedtip diathermic knife[J].Can J Gastroenterol,2011,25(2):97-101.
[3]周曉軍,樊祥山.解讀2010年消化系統腫瘤WHO分類(Ⅰ)[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7(4):341-346.
[4]湯駿姣,王萍.老年ESD患者術前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3,22(35):49.
[5]韓芳,常玉華.ERCP患者術前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6):2068.
[6]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8-41.
[7]譚丹.21例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及黏膜下腫瘤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25(2):15.
[8]SAITO Y,KAWANO H,TAKEUCHI Y,et al.Current status of colorect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Japan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progressing towards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J].Dig Endosc,2012,24(suppl 1):67-72.
[9]UEDO N,JUNG HY,FUJISHIRO M,et al.Current situation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superficial neoplasms in the upper digestive tract in East Asian countries:a questionnaire survey[J].Dig Endosc,2012,24(suppl 1):124-128.
《康復學報》第一屆編委會會議在我校召開
7月17日,《康復學報》第一屆編委會會議在福建中醫藥大學旗山校區召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撐計劃辦公室孫塑倫主任、科學出版社彭斌副總經理、香港復康會顧問Sheila Purves女士、香港職業治療學院黃錦文院長、臺灣大學醫學院作業治療研究生院林克忠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科吳毅主任、科學出版社中醫藥分社曹麗英社長、“科愛公司”北京總經理Keith De Blanger先生、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三院姚新苗院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竇祖林主任、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廣州華僑醫院)康復科陳卓銘主任、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金榮疆書記、成都軍區總醫院康復醫學科張安仁主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復醫學科王于領主任、河北省人民醫院作業治療部閆彥寧主任、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趙文汝名譽院長、安徽中醫藥大學唐巍教授、福建省立醫院康復科陳捷主任、湘雅博愛康復醫院中心謝仁明主任、科學出版社柴釗女士、校長陳立典教授及各省市多家醫院的康復學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副校長劉獻祥主持。
會上,校長陳立典教授作為主編,為各位副主編、顧問、編委頒發了聘書并致辭。中國科學出版社副總經理彭斌、科愛公司總經理Keith De Blanger分別圍繞“如何辦好康復學報”和“如何提升期刊影響力”等主題發表了講話。本次會議還討論通過了編委會章程,與會人員就“如何盡快辦好期刊”出謀獻策,并進行了樣刊樣稿的審核。
R248.2
B
1000-338X(2015)04-0060-02
2015-06-08
陳姚鈺(1978-),女,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