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釵鶯
(福建中醫藥大學臨床技能教學中心,福建福州350122)
1例終末期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居家個案護理
陳釵鶯
(福建中醫藥大學臨床技能教學中心,福建福州350122)
運動神經元病;居家個案護理
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運動神經元改變為突出表現的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特征表現為肌無力和萎縮、延髓麻痹及錐體束征[1],俗稱“漸凍人”。目前本病病因尚未明確,無有效治療措施,病程進展不可逆并呈進行性發展,患者多因嚴重的全身無力、呼吸肌麻痹致呼吸衰竭死亡。因整個病程完全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或感覺,其心智始終是清醒的[2],故患者終末期十分痛苦。本案例為終末期運動神經元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哀求家人給藥以盡早終結生命。筆者為了減輕其痛苦,應用中西醫護理理論與自己30多年所積累的臨床護理經驗,于2013年 11月6日—12月14日在患者家中結合中醫護理方法對個案實施護理措施,最后患者無痛苦、無遺憾、安寧地走完生命的最后39 d。現將具體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患者,男,81歲,身高165 cm,體重40 kg,初小文化,為基督教教徒。于2012年5月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經各種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初期患者表現為聲音嘶啞,喝水或進食偶有嗆咳;數月后病情發展至說話不清,流涎,吞咽困難,肌力減弱;2013年10月28日并發肺部感染,病情惡化住院治療1周,無效果出院。患者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呈端坐呼吸,無法入睡,緊張恐懼,煩躁痛苦;無力咳嗽咳痰且痰多而稠;無法言語,全身疲乏,消瘦,吞咽無力,便秘;余無其他并發癥。
2.1 低效性呼吸型態的護理措施
2.1.1 叩擊患者胸壁每日2次,叩擊時間持續2~3 min,避免在吸氣時叩擊;及時用負壓吸引器吸出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吸痰過程注意動作輕柔、準確、快速,每次時間<15 s,以免加重呼吸困難;嚴格無菌技術,每次吸痰應更換吸痰管;貯液瓶內液體達2/3滿時應及時傾倒,每天用消毒液清洗貯液瓶1次。
2.1.2 取舒適體位,指導患者采取坐姿并上半身向前傾斜,以促進呼吸肌伸展,幫助呼吸動作;并在座位上墊棉墊,至少每1 h改變重力支撐點1次,以緩解坐骨結節處壓力;按摩受壓處,加強皮膚護理,預防壓瘡。
2.1.3 使用氨茶堿、抗生素和化痰藥等進行對癥處理;給予心理暗示安慰劑(如營養神經類藥物、維生素類藥),提高患者對呼吸不適的耐受力;必要時給嗎啡1/3支皮下注射,以減輕呼吸困難,應用嗎啡過程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呼吸抑制[3]。
2.1.4 應用中醫護理方法如按摩、耳穴埋籽,以疏通經絡、化痰,達到緩解呼吸困難、增進睡眠等功效:①向心性按摩解溪4~5次/d,每次10 min,以降氣化痰。②取神門、咽喉、肺、腎耳穴埋籽,留籽5 d,每日按壓3次,每次每穴揉壓2 min,以疏通經絡,減輕呼吸困難,增進睡眠[4]。③提拿背脊特別是定喘、肺俞、心俞、腎俞穴位,每日2次,每次10 min;指按膻中、勞宮、涌泉和百會穴位,每日1次,每次15 min,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輔助改善呼吸困難[4]。
2.2 對死亡焦慮、恐懼的護理措施
2.2.1 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逐漸惡化,心理十分恐懼、無助和絕望。此時家屬應給予最大的心理支持,安慰患者并幫助其學會運用手勢、眼神等表達自己的需求及情緒。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幫助其調整自己的心態。
2.2.2 家屬可懷抱患者,觸摸他的頭或手,注視他的眼睛,以相同的律動輕輕與他一起呼吸;同時應用中醫方法輕輕按摩印堂、太陽、神門穴位,每日2次,每次10 min,幫助其入睡;每日保證患者有5~6 h的睡眠時間,以減輕身體和精神上的不適。
2.2.3 因患者為基督教徒,可在靈性照護上透過宗教信仰獲得希望和內在支持力量,尋求生命意義與價值,以有效減緩患者的焦慮情緒困擾[3]。亦常讓他傾聽贊美詩歌、圣經以轉移不良情緒。
2.2.4 對他進行死亡教育,使之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勇敢地接受死亡。
2.3 吞咽障礙的護理措施
2.3.1 鼻飼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證足夠水分,并做好口腔護理。
2.3.2 飲食調護中應用藥膳改善患者的胃腸及肺的功能。以山藥為主,配伍白果、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枸杞子、銀耳、小米等制成藥膳磨漿,每日2次,每次200 mL,可起到健脾益氣,滋陰潤肺的效果。
2.4 語言溝通障礙的護理措施
2.4.1 通過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急躁情緒。應耐心、細心地與其溝通交流,在溝通過程患者獲得成功時,家人應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拍手、豎大拇指)。
2.4.2 訓練患者溝通技巧,借助阿拉伯數字、手勢和眼睛活動、圖片、交流板、簡單符號以及牙齒摩擦音與家人交流。如用“1”代表患者本人,“2”代表妻子,“3”“4”“5”依次代表患者子女,“6”代表患者本人家族的親戚,“7”代表妻子娘家親戚,“8”代表鄰居朋友……,點頭或眨一下眼睛代表肯定,搖頭或眨二下眼睛代表否定等等。
2.5 便秘的護理措施
2.5.1 在患者的鼻飼飲食中添加新鮮果汁、蜂蜜等潤腸通便的食物以促進排便。
2.5.2 用手沿結腸解剖位置自左向右環形按摩腹部2~3次/d。
2.5.3 訓練定時排便,一般在早餐后進行,排便采用舒適的姿勢和體位,盡可能采用坐姿以借助重力作用排便。
2.5.4 超過3 d未排便,用開塞露軟化前端糞便,潤滑腸壁,戴手套,涂潤滑劑,用食指輕柔慢慢插入患者直腸內機械性將糞塊取出。
通過此個案居家護理觀察,筆者認為:呼吸道護理是本案例護理的重點,而心理、靈性上的護理,是提高患者對身體上不適耐受力的關鍵。應用中醫護理方法如按摩、耳穴埋籽、藥膳可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軀體上和精神上的癥狀。為運動神經元病患者提供居家護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更重要的意義是讓此類患者臨終時實現安寧與和祥,無痛苦、有尊嚴地度過人生的最后階段。
[1]賈建平.神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0-214.
[2]常健.1例晚期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的居家護理[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47-48.
[3]楊雅惠,姚靜宜,邱燕甘.照顧一位運動神經元疾病末期個案身心靈之護理經驗[J].長庚護理,2013,24(2):187-196.
[4]徐桂華,劉虹.中醫護理學基礎[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468-470.
R248
B
1000-338X(2015)04-0063-02
2015-06-22
陳釵鶯(1964—),女,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