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寧 辛勝
摘 要 主要就科學發展觀視閾下的水土保持現狀進行研究,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對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務進行把握,并從工作實際出發,對如何進行水土保持檢查監督工作進行強化與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水土保持;核心任務;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3-0-03
我國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一直十分重視,不僅設立了專門的法律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而且針對不同的環境保護問題還設立了專門的部門落實具體的工作任務。筆者工作于水保監督站,主要從事水土保持檢查監督工作,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科學發展觀對水土保持工作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科學發展的觀的影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工作任務、工作目標逐漸清晰明了,并且在合作質量,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 水土保持相關知識概述
1.1 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是環境保護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對于解決土地問題和水污染問題等都有著良好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水土保持的概念主要是指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解決,通過治理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優化植被資源等方式,對出現水土流失的土地進行改善,強化土地的應用能力,加快生產力的恢復發展。通過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水土流失問題出現較多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以及沙區[1]。水土流失問題主要與人類濫伐森林,破壞植被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問題時,也多從遏制人為破壞,進行植樹造林等角度進行考慮。
1.2 水土保持的特點
水土保持工作集合了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環境監督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因此,要想對水土保持工作進行深入的認識,關鍵在于把握住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特點。具體來說,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知識涵蓋面廣。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內容十分的廣泛,從自然科學領域的治理工作,到法律領域的規范處罰工作,再到行政領域的監督管理工作,整個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涉及了大量的科學知識,因此具有知識涵蓋面廣的特點。二是工作綜合性強。水土保持工作看似針對性強,應用范圍單一,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卻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工作,需要搞好財務管理、資源優化、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以植樹造林為例,工作人員首先要對植樹造林工作進行規劃;其次要結合地理情況,氣候因素選擇合適的樹木應用相應的技術;再次要進行財政撥款;最后還要進行樹木栽種以及后期維護。
2 科學發展觀對水土保持工作的影響
2.1 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利益
我國政府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民的利益一直被放在首要的位置。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更是進一步建立起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理念。因此,在科學發展觀的影響下,水土保持工作對以人為本進行了深刻的踐行。首先,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水土保持工作人員注重了對群眾的關注,并集中力量對群眾關注的問題,或者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處理。例如,水污染問題、土地耕種問題等。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長遠的角度對群眾的利益進行維護,將水土保持工作與農業生產,經濟建設等聯系在一起,在維護生態安全的同時,兼顧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
2.2 重視統籌協調,提高工作效率
在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特點進行介紹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知道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工作,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多個領域。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要想順利的進行下去,各部門的配合及其重要。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的意義就在于對工作進行協調與管理,促進工作的順利進行。水土保持工作吸收了統籌兼顧的思想,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重視了部門間的統籌協調,保障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例如,搞好對立問題的解決。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對的,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相對的情況。如環境治理方面存在著環境保護與環境利用、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等。所以,需要工作人員對工作內容進行把握,并從工作實際出發,合理的協調各種方法的應用,使之與工作實際相適配,避免工作中沖突的產生。
2.3 強化持續發展,合理水土治理
可持續發展觀對于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目前我國進行水土保持工作應用到的重要戰略思想。水土保持工作單位在對科學發展觀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對可持續發展有了一個系統深入的認識,為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在未來工作的過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單位應對水土資源應用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其可以長久永續的發展下去。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就是要把握水土資源的實際承載力,并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合理的處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讓人類在享受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能給自然環境以喘息的機會,降低人為的環境破壞行為。
2.4 推進和諧發展,維護生態平衡
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在進行著發展變化,從最初的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到后來的破壞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對自然的態度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產生了質的變化。在科學發展觀的視閾下對水土保持工作進行審視可以發現,目前,全世界都在追求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希望通過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降低環境對人類的報復,提高人類對環境的保護。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工作人員首先應對自然給予尊重,并加深對自然的了解,明確自然的發展變化,以此為水土資源的治理打好基礎。其次,工作人員需要擺正水土資源治理的態度,明確是保護為主還是開發為主。通過對實際工作進行調查,我們可以知道,保護與開發都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合理的平衡二者關系,就成為了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務。
3 科學發展觀視閾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任務
3.1 搞好監督管理,降低人為破壞
在工業社會發展時期,經濟的增長是以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因此,各國在進行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首先要處理的問題就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轉型,人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愈加的重視,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在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對自身工作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使之可以符合現代社會對水土資源治理的要求。其次,水土保持部門應提高監督管理的水平,通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種管理監督手段的應用,對水土保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工作質量。最后,要降低人為對環境的破化。自然環境之所以會走到今天,與人類的野蠻破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對環境進行保護的過程中,遏制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是提升環境保護效果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現實生活中,遏制人為環境破壞的手段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有設立防護措施、加強行政處罰等。
3.2 優化生態修復,重視植樹造林
傳統的環境保護主要以人為修護為主,通過環保工程的建設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而隨著近幾年科學發展觀的影響不斷深入,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發展,認為在進行水土保持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對生態的自我修復功能進行利用,通過順應自然規律的方式,讓水土資源得到有效的優化。目前,最為常用的生態修復手段就是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針對植被破壞嚴重的林地進行封閉,禁止砍伐、放牧等一切開發利用行為,給森林創造出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自我修復空間,使生態環境再次達到理想標準。該種方法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林地、草地與農牧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進行封山育林的同時,水土保持單位也應對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進行考慮,避免造成人民群眾生活上的困難。例如,在牧區進行封山育林,可以倡導牧民改變傳統的放牧養殖模式,對牲畜進行圈養,并搞好飼料供應基地,滿足牧民的飼養需要。
3.3 采取多種手段,實現綜合治理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在地質條件以及水文條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并且由于環境破壞的原因也存在著千差萬別,因此,在對水土資源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水土保持工作人員應注重對實際情況的把握,采取多種手段,對水土資源環境破壞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治理。首先,在對水土資源問題進行治理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及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解,明確環境治理對當地經濟的影響[2]。之后,通過自然科學手段的應用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與修復;通過行政手段的應用強化對當地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與管理,并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其次,工作人員應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給予重視,合理的對當地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進行規劃,避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產生沖突。例如,在對河流附近的水土資源問題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就應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需要以及當地自然環境的實際情況,對河流區域采取分層次、分階段的治理,針對每段不同的情況選擇合理的方法。其中,黃河上游要強化對堤壩的修筑,并選取易于生長,固土性強的植被進行栽種。而珠江上游則要注重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最大限度的保留土地資源。
3.4 嚴格污水處理,加強污染監查
水土保持工作不僅要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解決,同時,也要關注水資源的污染問題。首先,水土保持工作人員要嚴格污水的處理。工業生產,發電、冶金在進行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大量的污染,這些污水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之中,及會造成水質的污染,對生態造成破壞。因此,保障水質安全是環境保護部門責無旁貸的義務。我國已經針對污水處理制定了詳細的法律法規,所以,水土保持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產生污水的單位進行監督與管理,確保污水的排放達到國家的標準。其次,水土保持工作應加強污染的監督。除了工廠企業這些可控的污染單位外,在實際的生活中還有一些污染是我們不可控的。例如,游輪泄露、農藥下滲等。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人員還應在工作的過程中提高警惕,針對可能發生的污染問題制定出應急的解決策略。同時,加大監督的力度,深入到實際的生活之中,及時的發現潛在的污染威脅,避免污染的擴大化。
3.5 注重城鄉建設,提高人居質量
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對環境造成破壞無異于殺雞取卵,而為了保護環境而盲目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利于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城鄉建設的規劃,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也要對居民的生活質量進行提升。首先,工作人員要轉變人與環境的對立關系,促進人與環境之前的和諧相處,使得環境保護與城鄉建設可以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例如,在對城市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城市中的園林面積,既提高了城市的水土保持質量,又美化了城市的市容市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其次,針對城鄉設置個性化的水土保持方案,使得水土保持系統可以與城鄉建設融為一體,減少水土保持工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例如,建立生態科技園區,將現代科技、環境保護、人居生活等融為一體,既取得了經濟效益又達到了環保功用。
4 強化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與管理
監督職能的應用可以對工作的行為進行規范與限制,達到提高工作質量的目的。筆者長期從事水土保持檢查監督工作,在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后對監督檢查工作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與理解。因此,筆者從自身工作的角度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希望可以對水土保持工作的檢查與監督進行完善,促進水土保持工作的穩步發展。
4.1 完善內部管理,注意把握尺度
水土保持檢查監督工作貫穿于水土保持工作始終,對工作中的各項內容都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監督管理方式已經出現一定的陳舊性,因此需要管理人員對傳統的管理制度進行革新,完善內部的管理。此外,工作人員應對國家出臺的相關立法進行把握,按照法律法規的各項要求進行監督管理工作。目前,較為常用的是《水土保持法》,該法中對水土保持的各項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就水土保持單位各部門的職能進行了明確,強調了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檢查監督的過程中,應以該法為基準,把握住檢查監督的尺度,合理完成檢查監督工作。
4.2 遵守法律規定,加強執行力度
執行工作是水土保持檢查監督工作的后續工作,在過去的工作過程中,進行檢查監督的工作人員往往在發現問題后,在執行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執行遲緩,執行不徹底的問題,對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質量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因此,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檢查監督的工作人員應肩負起自身應盡的義務,強化執行力度,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合理合法、高效快捷的對問題進行解決。
5 結語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發展過程中最核心的指導性思想,其作用于全局,對我國的方方面面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就水土保持工作而言,該項工作在踐行科學發展的觀的過程中,需要對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協調統籌等理念進行深入的認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之中去,通過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促進。
參考文獻
[1]袁正光.淺談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J].才智,2013,6(17):89-91。
[2]廊坊市水務局.扎實開展平原水土保持工作促進廊坊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J].河北水利,2014,7(2):71-7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