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利
(龍泉市森公林業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龍泉323700)
自成立林業中介以來,在林農的科技、資金、市場、信息、技能培訓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森林資源資產等方面盤活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考慮到林業中介行業發展時間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等因素,林業中介還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另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后,林農對于林業中介服務的需求也有所變化,這就使得服務機構為了適應現代化發展也要作出相應的改善。
目前,能參與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林業中介機構主要包含:第一,通過了財政部批準,從而成立起的資產評估機構;第二,通過發改部門批準,成立的價格評估咨詢機構;第三,林業部門自身成立的,并且具備丙級之上的調查規劃設計院;第四,有林業部門批準,民辦的林業評估機構。前面兩類型中介機構主要是按照相應的政策條規,具備從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資質。同時也擁有100萬元以上的銀行抵押貨款業務資質,但是缺少森林資源的調查資質,以及專業的調查技術人員。按照相關的統計來看,全國有850個森林資源機構,但擁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只有500個,擁有資質的評估人員3600余名[1]。
而林業中介組織在開展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表現在:第一,法律規范不夠健全,林業中介作為林業產業必要的經濟主體,就必須按照市場準入機制來依法建立,但是由于林業主管部門對于林業中介的運作、業務范圍等方面缺少實際的操作性要求,因此,對林業中介的法律法規建設跟不上發展需求。第二,缺少獨立性。就目前來看,林業中介依舊與主管部門保持相互的關系,這樣就影響了林業中介與林農的雙向選擇。第三,從業人員問題。從業人員的素質跟不上林業發展的要求,導致從業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與中介服務存在脫節現象。
為了了解群眾對林業中介提供服務的實際需求,以便后續的森林資源評估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2014年的8~9月,針對某縣的10個鄉鎮,進行了抽樣調查,總共發放400份調查問卷,其中林業職工與鄉鎮干部200份、林農200份,其中有效的回收調查問卷總共385份。在調查問卷中主要的內容包含了“林業中介機構成立的必要性”和“是否需要對森林開展資源資產的評估工作”[2]。就樣本所取得的數據,對林業中介服務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
在對“林業中介機構成立的必要性”調查中,被調查的林業職工與鄉鎮干部中,有190人參與到此項調查:認為有必要成立林業中介機構的人數占據86.3%,認為沒必要成立中介機構的占據8.4%,表示可有可無,沒有清楚界定的占據5.3%。
在對“是否需要對森林開展資源資產的評估工作”調查中,被調查的林農中,有195戶參與到調查:認為需要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人數占據73.3%,認為沒必要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占據10.3%,表示可有可無,對評估工作開展沒有明確表示的占據16.4%。
就相關的調查結果現實,絕大部分的林業職工與鄉村干部都支持林業中介機構的成立,而林農也需要能夠開展森林資源資產相應的評估工作,特別是對于林區的鄉鎮林農而言,其要求尤為突出(表1)。

表1 林業中介服務需求分析統計
作為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系統化,與林業發展相互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且設置能夠適應林業中介組織健康發展的執法機構及監管機構,這樣才能夠確保林業中介組織在開展各項服務時能夠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避免出現隨意而為,偷奸耍滑等行為出現。
林業服務機構資質是衡量一個企事業單位是否具備某種服務水平的重要標桿。個別有資質的企事業單位為謀取利益,無視國家法律為無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林業技術服務提供掛靠服務,從中非法謀取利益。上級主管部門對此尚缺乏強有力的規范進行監督和管理,使個別企事業單位有機可乘,從事非法技術服務,這點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措施予以干預。
作為政府部門,還應該做好林業中介組織發展的統一規劃,這樣才能夠引導林業中介組織發展,確定其市場規模,能夠按照林業中介組織的實際特點,通過相應的扶持政策來推動其發展。針對具備行業性的林業中介組織,在利率與稅率等方面,政府部門都可以給予適當地優惠;在林業中介組織開展服務性業務之時,政府部門可以將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對政府與林業中介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明確規范,這樣才有利于林業中介組織獨立性的凸顯,為林業中介組織開展其服務奠定基礎。
在林業中介組織服務中,還缺少相應的林業人才,作為政府部門就應該針對這兩個方面進行重點的扶持,第一,加快人才的培養。善于挖掘現有的教育資源,能夠依托各種類型的社會教育機構,積極地進行林業中介服務人才的培養。第二,善于利用現有的人才,配合各項制度改革的深入,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確保現有的人才能夠在各個崗位上發揮其應有的才能,發揮其作用,才能夠真正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用[3]。
通過開展有效的、必要的政府管理與監督,才能夠確保林業中介組織運行的規范性,確保其良性的發展下去。第一,加強法律方面的監督管理,政府部門通過嚴格的登記審批程序,確定林業中介服務組織當中法人的實際地位,確保其能夠按照法律獨立的從事相關的經營活動。第二,做好過程的監督,嚴格規范林業中介組織以及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以及執業登記工作。第三,做好誠信監督,在確保誠信體系得以實現的基礎上,就能夠實現信用等級制度,這樣就能綜合性地考核與評定林業中介機構的市場規模、經營方式、內控機制、財務制度、用人體制、經濟效益、社會滿意度等等方面。
為了完善當前的市場體制環境,避免出現惡性循環,需要做好相應的管理與規范。在政府的作用下,可以將相應的政策職能落實到具體的機構之上,讓林業中介組織去行使其權利,這樣不僅可以讓政府部門提高其宏觀決策的能力與水平,另外也可以幫助政府部門減輕其負擔與壓力,為林業中介組織開展服務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與良好的環境,從客觀上來講,也是為林業中介組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舞臺與廣闊的空間。所以,基于需求分析的林業中介服務發展,才是林業中介機構需要面對的正確方向。
[1]喬永平,聶 影.新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以福建省邵武市林業服務中心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0(5):25~28.
[2]陳茂春,徐 峰,胥忠坤.亭湖區林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對策建議[J].北京農業,2014(27):271~272.
[3]鄭苗苗.內蒙古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