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權,錢沖元,蕭增新,焦冬生
(1.云南省陸良縣大莫古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林業組,云南 陸良 655607;2.云南省陸良縣林業局,云南 陸良 655607)
大莫古鎮古樹保護現狀與對策
王自權1,錢沖元2,蕭增新2,焦冬生1
(1.云南省陸良縣大莫古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林業組,云南 陸良 655607;2.云南省陸良縣林業局,云南 陸良 655607)
摘要:簡述了古樹名木保護的意義,分析了大莫古鎮古樹名木的生長及保護現狀,提出了具體保護措施及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樹;保護;對策
1引言
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和人文遺產,堪稱綠色的文物和活化石,也是城鄉綠化、美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寶貴的科學、文化和經濟價值,是在人類歷史過程中保存下來的年代久遠或具有重要科研、歷史、文化價值的樹木。
千百年來,古樹隨著人類社會的演變、環境變化、特種的演化,陪同人類文明的進程留存下來,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歷史的見證。在與自然環境長期的斗爭中,它不斷變異并適應之,使其在演化中得以延續甚至更加旺盛生長,同時也為美化人類生存的環境發揮出了較大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是值得我們花大力氣去保護的珍貴物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把全局建設擴展至“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納入到黨中央總體布局中來,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了林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保護古樹是林業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為此,認真剖析古樹保護工作的現狀,經過實地調查研究、細致入微地制定出古樹保護的措施和對策具有迫切的、現實的意義。
2大莫古鎮古樹保護概況
大莫古鎮位于陸良縣西南部,東與馬街鎮、召夸鎮接壤,南與石林縣西街口鄉相連,西接石林縣天生關村,北與小百戶鎮、中樞鎮毗鄰。鎮政府所在地大莫古村委會小莫古村距縣城22km,距石林風景區僅18km。全鎮轄大莫古、甘和、新村、大地、發峨哨、阿油鋪、太平哨、麻舍所、戛古、愛位、爛泥溝、挪巖12個村委會,34個自然村。全鎮國土面積215.9km2,地勢起伏平緩,屬典型紅壤丘陵半山區。最高海拔2165m,最低海拔1640m。
年平均溫度14.7℃,年平均降雨量613mm。有耕地面積3050.9hm2,其中水田1289.7hm2(秧田135.8hm2),旱地1761.2hm2。北部多旱地,南部多水田。人均占有耕地1.05畝。有林地91682畝,其中國有林為2409.32畝,農田森林為30369.12畝,森林覆蓋率26.5%。
古樹同人類共生存,多數是與村莊建設相互同步,大莫古鎮也不例外。多數古樹分布于全鎮各村(居)委會村莊內,尤以寺廟、祠堂、老學校、家族祖墳山居多,多成獨居,也有少數古樹成群,分布于10個村(居)會,總計株數有88株,品種有黃連木(Pistaciachinnsis)、滇樸(CeltiskunmingensisCheng)、刺柏(Platycladusorintalis、麻櫟樹(Quercusacutissima)、山楂樹(Crataeguspinnatifida)、核桃(Juglans)、皂角樹(Gleditsiajaponicavar.delavayi)、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椿樹(Ailanthusaltissima)、白苦連樹、棠梨樹(Ptyasmucosus)、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r)、柏樹(Platycladusorintalis)、鄧青樹(Uexciliospinosaloes)、苦楝木(Quercusacutissima)、桂花(OsmanthusFragrans)、萬年青、海藻樹、軟棗樹(Diospyroslotus)、側柏(Platycladusorintalis)、滇合歡(AlbiziaSimeonis),樹齡從50到800年不等,少數古樹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表1)。

表1 古樹分類株數統計 株
分布于境內的古樹,在寺廟、祠堂、老學校、村莊少有人為活動的地方,古樹態勢良好,而分布于居民房前屋后的古樹,由于受到人為活動影響較大,造成生長態勢次之,表現在取房蓋屋時地基深挖至古樹根部。在古樹上拴養牛、馬牲畜,依古樹旁堆放柴禾,出現火災時燒傷古樹。少數古樹加之樹齡偏大,樹體生理機能減弱,出現老化死亡現象。
在大莫古鎮境內,各級人民政府、各單位、各村(居)委會、個人對古樹保護沒有明確的工作安排及部署,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出于一種對古老珍貴物種的深厚感情,從意識形態上加以保護,應該說是成為道德領域中的自覺意識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經過世代相傳,村民從先輩們手中接過保護古樹的接力棒,在代代人中形成對本村或本單位屬地內的古樹保護的自覺意識,從而從思想意識上為古樹保護披上一把保護傘。
(2)單位、村(居)民小組的以單位為主對古樹進行具體保護,在居民房前屋后的,以居民個人為主體,認管古樹。
3古樹保護的具體措施中存在的問題
(1)基本沒有指定專人負責古樹保護工作,只是形成籠而統之的保護負責人,保護責任人不明確,保護責任不明確。
(2)古樹保護中,對古樹的澆水、施肥、枝葉修剪、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基本上沒有,從而形成古樹的生長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任其隨意生長,少數單位、寺廟、祠堂既使進行了林業技術保護措施,也是極不規范的。
(3)對古樹的偷盜、私挖亂采等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十分薄弱,更有甚者未經批準擅自私挖亂采古樹進行買賣交易從中獲取不法高額利潤。
4古樹保護措施與對策
針對以上古樹保護的現狀,而古樹保護問題日益迫切和重要,筆者認為采取綜合管理措施和技術養護措施相并來開展好古樹保護工作,會收到良好的預期效果。
切實推進古樹保護的組織領導工作,明確職責,古樹名木的保護涉及面廣,因此,全鎮各級、各單位、人民團體、個人要從建設美麗大莫古的思想高度來認識古樹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使古樹保護工作入心入腦,變成人民群眾的一種自覺的高尚的行動。制定保護計劃,齊抓共管,簽訂相應的管護協議書,明確管護內容和獎懲措施。
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全方位多層次地宣傳古樹保護的重要的和現實的意義,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古樹保護氛圍。一方面加大林業法律、法規、條例、規定的宣傳,另一方面尤其要加大對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宣傳,從嚴從重治理古樹保護工作,對私挖亂采及偷盜古樹違法行為從嚴從重處罰,絕不姑息遷就。
做到古樹保護有人管,古樹保護管理工作中有具體的措施,主要表現在肥水管理、土壤改良、枝葉修剪、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古樹掛牌保護、古樹圍欄保護、申請珍貴物種保護等。各級人民政府要在社會發展統籌規劃中安排出適當的專項資金用于古樹保護,為古樹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強的物質基礎保障。
由于古樹名木分布在全鎮各村(居)委會,較為零散且范圍廣范,單靠政府和林業部門管理實在力不從心,林業主管部門要積極與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發動群眾參與管理。遵循就近原則,建立監督機制、舉報機制和獎勵機制,讓古樹名木附近的群眾能隨時動態監測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對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能夠及時制止可向有關部門舉報。
由于古樹名木長期生活在固定的地方,根部的土壤結構、肥力已產生較大的變化,立地條件一般較差,越來越難以保證它們的長期生存。宜采取改良土壤的辦法,如通過松土、覆砂、灌水、施肥、改土、培土等措施,必要時施用生長調節劑。對水土流失較多的地段,應搞好加固措施,并逐步恢復古樹名木原來的生態環境條件,以增加土壤透水、透氣的面積和肥力,滿足根系生理需求。
絕大多數古樹名木生長年限較長中,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樹體長勢不良,出現衰老癥狀。應根據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對癥下藥,對傾斜的樹體要及時支撐加固,建圍欄。對出現樹洞的古樹,要進行消毒邊修補與填充,對古樹上的枯死枝條應進行清理與更新。
首先要改善和保護好古樹名木周圍的生態環境,增強自身的抵抗力。防治病蟲害應立足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蟲害,要多采取人工的方法進行捕殺,或吸引鳥類、昆蟲等天敵來捕食。
及時開展古樹名木后備資源的培育工作,可設立母樹林,利用其種子或接穗,進行有性繁殖或無性繁殖,必要時可進行組織培養,以擴大繁殖規模,確保繁殖成功。
5結語
古樹保護具有重要的社會、生態效益,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建設美麗大莫古、美麗鄉村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古樹也對我們務林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參考文獻:
[1] 國家林業局.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R].北京:國家林業局,2001.
[2]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現狀與對策[N].中國綠色時報,2005-09-22(A3).
[3] 何學元.論云南古樹名木的保護價值[J].林業調查規劃,2004,29(1):73~75.
[4] 呂義坡,肖義,劉德成,等.泌陽縣古樹名木保存利用現狀調查與保護措施探析[J].農技服務,2007,24(9):107~108.
收稿日期:2015-03-11
作者簡介:王自權(1973—),男,云南陸良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及病蟲害防治。
通訊作者:錢沖元(1968—),男,云南陸良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5-01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