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青青,張 鵬
(1.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廣西 桂林541006;2.浙江傳媒學院,浙江 杭州310000)
巖溶旅游資源是重要旅游資源之一,以山景、水景和洞景3種景觀為主。廣西巖溶旅游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旅游資源達500多處,分屬26種不同的旅游資源類型,主要分布在桂中和桂西地區。桂中地區以山景、水景和洞景的組合景觀為主,比如桂林山水。桂西地區以山景和洞景的組合景觀為主,如天坑群和樂業大石圍。巖溶旅游景觀以其獨特的地表、地下巖溶形態,或巖溶水文現象而吸引大批游客,以巖溶峰林地貌為景觀的桂林漓江已經成為享譽全球的旅游目的地。巖溶景觀具有獨特性與壟斷性,但由于巖溶地區地質結構特殊,地質災害頻繁,生態環境敏感,因此旅游資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對廣西巖溶地區的旅游生態安全進行預警研究,探索適合巖溶地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對廣西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選擇PSR評價模型,因為PSR模型是評估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之一,它通過“原因-現狀-響應”這一思維邏輯反映了人地系統內部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向人們隱含一種思考:自然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變化,人類對此應如何行動。
指標的選擇是指標體系搭建合理與否的關鍵,因此在選取指標時遵循科學性、完整性和可獲得性的原則。從生態風險、生態健康和生態足跡3個方面構建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的指標體系,從壓力、狀態、響應3個方面構建能反映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指標,最后選定25個指標(見表1)。

表1 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評價指標體系
旅游地生態安全預警是分析不同區域旅游生態安全變動情況,然后對不同區域進行劃分,確定不同地區的旅游生態安全預警級別。本文首先使用熵權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W=(w1,w2,wn),然后使用綜合評價方法得到旅游地生態安全綜合指數,計算方法為:

其中wi表示第i個指標值的權重,表示第yij個地區的第j個指標值。ESII取值在[0,1]之間,其值越大,表明旅游地生態安全度越高,旅游地生態安全等級標準如表2所示,當ESII=1時為理想安全。

表2 旅游地生態安全水平等級標準
旅游地生態安全預警根據旅游地生態安全變化情況確定,分為3類:①安全,旅游地生態安全持續為安全等級以及逐步演化為安全等級;②持續危險,旅游地生態安全等級長期保持不安全等級且無等級躍升;3退化,旅游地生態安全綜合指數下降且為不安全等級。
本文對廣西14個地級市作為評價對象,數據來自于14個市2012年經濟社會統計年鑒、《廣西通志·巖溶志》和《廣西統計年鑒2012》、各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相關政府門戶網站公布的統計信息。
為了分析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狀態變動情況,選擇了2005年和2010年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結果
從旅游生態安全綜合指數變化情況來看,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狀態在逐漸好轉,僅有梧州出現退化,說明總體而言,廣西區的生態環境、旅游經濟、社會治理等各方面有一定進步。
從空間分布看,安全區域包括南寧、柳州、桂林和防城港,位于廣西中部;持續危險區域包括欽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崇左,緊靠廣西中部幾大城市;退化區域為梧州,靠近廣東。
從旅游生態安全預警和巖溶分布的數據來看,兩者并沒有直接的相關關系。其中安全區域的防城港是巖溶分布最小的區域,南寧、柳州、桂林地區巖溶分布比例為39%~50%。隨著巖溶分布比例增加,旅游生態安全水平并沒有明顯上升或下降,總體上而言有輕微的下降趨勢,但是并不顯著。
影響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變動水平的因素很多,本文選取了30個指標,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影響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的因素,需要尋找主要影響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因子貢獻率大小進行遴選,照累計貢獻率大于80%計算,共得到5個主成分因子,代表全部因子對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的影響。
在此基礎上繼續得到各主成分的載荷矩陣,它表示主成分與各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根據系數的大小、符號對主成分的代表性變量進行分析。系數絕對值較大,則表明該主成分主要綜合了絕對值大的變量。正號表示變量與主成分作用同方向,負號表示變量與主成分作用反方向。
第1主成分主要與城市化率(C6)、游客密度指數(C24)和人均旅游收入(C29)相關,可以將其稱為旅游經濟因子,是主控因子,占據了27.595%的貢獻率。廣西區城市化率為8.34%~32.23%,遠遠低于全國50%的水平,城市化率低將會影響環境治理,經濟增長后繼乏力,社會文明難以持續,因此需要在推進城市化上下大功夫。雖然廣西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族風情,但是開發程度遠遠不夠,旅游配套設施也不完善,除桂林和南寧外,其他地區的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都較低,而且廣西各地市的人均旅游收入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集約化開發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和服務,將有利于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2主成分主要與人口密度(C3)和km2客運量(C17)相關,可以稱其為人口因子,占據了20.689%的貢獻度。廣西人口密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但是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旅游接待能力,在全國其他地區享受人口紅利的同時,廣西的居民數量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相對較小,如對旅游交通的貢獻相對較小,桂林作為我國第一批旅游城市,擁有冠絕天下的山水風光,但是交通嚴重阻礙了旅游發展,鐵路和公路不發達,民航資費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在交通設施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促進旅游交通發展,提高旅游交通水平。
第3主成分主要與人均耕地面積(C7)有關,可以稱其為環境因子,占據了13.403%的貢獻度。廣西多山少地,大部分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少于全國平均水平,土地承載力較大,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耕地流失和生態環境破壞,積極開采未利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將有利于經濟和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廣西的廢物處理率也較低,應科學處理好各種廢棄物,以免破壞生態環境。
第4和第5主成分主要與年平均氣溫(C20)和年平均降雨量(C21)有關,可以稱其為氣候因子,分別占據9.568%和8.309%的貢獻度。巖溶地貌的地質條件脆弱、生態環境敏感,當氣候條件異常時,很容易引發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因此需要保護好巖溶地區的地質環境,如封山育林、在合適的地區修建水庫,既可以調節區域小氣候,又可以美化景觀。
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結果為廣西中部地區處于安全狀態,其他地區為持續危險和退化狀態。旅游生態安全預警安全的地市為南寧、柳州、桂林、防城港,預警退化的為梧州,其他地市均為持續危險。
影響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預警的因素主要為旅游經濟、人口、環境、氣候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城市化率、人均旅游收入、人口密度、耕地和境指標5個主成分因子是影響廣西巖溶地區旅游生態安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調控。
[1]張 鵬,鄭捶勇,田 澤.我國主要旅游城市生態安全評級及差異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41~145.
[2]姚長宏,陳 田,劉家明.西南巖溶區生態旅游評價模型研究[J].中國巖溶,2008(3)80~83.
[3]邵學東,陳紅松.西南巖溶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對策[J].農業現代研究,2005,26(5):37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