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執 桃
(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
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李 執 桃
(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為了了解涉外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們對186家涉外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這項調查告訴我們,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備以下能力:①具有國際化的眼光,能適應國際化商務環境;②既有專業特長又有實踐能力;③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了滿足涉外企業事業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培養復合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的創新人才。通過國際化課程建設、核心課程制度的實施、實踐教學體系的深層次創新以及課堂教學改革等有效措施,創新了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表明,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等相關競爭力得到了明顯提高。
商務英語; 復合應用型; 創新人才
“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趨勢使過去那種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市場對單純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正逐漸減少,外語必須從單科的‘經院式’人才培養模式轉向寬口徑、應用性、復合型的培養模式”[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瞄準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2]。“創新”已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關鍵詞。當今是一個需要傳承與創新并且鼓勵創新的時代,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歷史使命。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核心[3]。
一所大學的辦學目標是明確該大學要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是人才培養模式問題。我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因此,在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包含了幾個關鍵詞,即“國際視野”、“應用型”、“高級”、“商務”和“英語”。其中,“應用型”是指能夠“適合”在企業或事業單位(尤其是涉外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高級”是區別于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目前,涉外企業“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業務、懂管理、會外語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涉外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和境外投資活動的重要制約因素。”[4]這就說明,要保證涉外企業轉型升級持續有效的發展,人才支撐的任務還非常艱巨。
為了培養復合應用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創新人才,滿足涉外企業事業單位對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盡快轉換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套適合培養經濟社會需求的化工專業人才模式。本文就此進行簡要的總結。
應用型商務英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必須依賴于應用型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和基于應用型專業課程體系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的思路是瞄準從事電子商務、輕工業產品、國際貿易等“出口型”企業的人才需求,結合學校已有的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工商管理等強勢學科及其業已形成的較完善的科研設施和平臺,通過多學科交叉,設計相應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同時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界定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內容以及相對應的基礎課程重點內容。針對商務英語專業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我們主要在課程體系中解決如下三方面的問題: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如何因材施教和創新教學方式?如何設計與實施商務實踐?
為在更深的層次上了解涉外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我們對186家涉外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5]。調查以浙江省為樣本,涉及了浙江省10個地區。浙江有3.8萬家出口企業,是典型的“出口型”省份。這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走訪用人單位,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表明,涉外企業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價值取向都表現出了一些特點,其中的兩個特點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具有指導意義:
(1) 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廣泛。在回答“下列哪些專業復合培養的人才符合您的發展需要?”時,涉外企業選擇的結果為:“外語+電子商務”21.32%,外語+市場營銷 20.31%,“外語+計算機”19.14%,“外語+國際貿易”18.18%,“外語+旅游酒店管理”14.83%,“外語+法律”5.74%。
(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在回答“您認為高校培養涉外復合型人才可采用哪種方式? ”時,“國內專業學習+國外崗位實習”、“校內專業學習+校外崗位實踐”、“國內專業學習+國外專業拓展”、“校內專業文憑+職業資格證書”等四種培養方式得到青睞,分別占30.96%、26.53%、20.64%和 14.00%。“校內專業學習模式”僅占7.37%這說明,涉外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要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尤其要重視國外崗位實踐的鍛煉。
概括地說,調查結果是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國際化的眼光,能適應國際化商務環境;②既有專業特長又有實踐能力;③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根據商務英語專業的實際情況,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3.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復合應用型教師隊伍
培養應用型的商務英語創新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師隊伍是關鍵。李執桃[6]指出,我們師資的情況:①復合型師資明顯不足。在大學里,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外語教師大多屬于“語言型”或“語言文學結合型”的人才、外貿財經專業的老師大多是外貿專業人才、財經類某一專業人才。他們知識結構單一,大多數不具備復合素質。具備復合型師資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證,不禁要問:在專業復合型師資方面,我們準備好了嗎?②具備行業實踐經驗的應用型師資匱乏。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來源單一,現有的師資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學校畢業直接任教的人多,具有學歷高、職稱高、專業學術水平高等特點;有實際工作經歷的人少,缺乏實踐鍛煉,更缺乏行業從業經驗。外聘教師中,高校教師多,企業、行業人員少,這種現狀不利于復合型應用性人才培養。即使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做得非常科學合理,復合應用型師資匱乏的狀況很難把實踐教學做實。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復合應用型的教師隊伍,從質量上保證其實施就顯得尤其重要。馮娟[7]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決:①擴大引進既有專業英語語言知識又有商務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英語教師,完善合理教師結構;②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特別是縱深其專業商務知識的結構體系;③建立一種教師激勵機制。鼓勵商務英語教師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對那些“學有產出”的教師要給予獎勵以此形成良性競爭的環境。我們贊同這三種做法。對此,我們進行了五個大膽探索:建立復合應用型教師聘任和評價制度;完善跨學科專業教學研究的資助制度;學校為跨學科專業的復合應用型教師發展提供資助;建立復合應用型教師合作發展組;學商聯動,提升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
3.2 改革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
(1) 為了培養“具有國際化的眼光,能適應國際化商務環境”的人才,我們重點實施了兩項措施:①以國際化課程建設為抓手,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因為“課程國際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在各行各業起引領作用的、具有 創新精神的領導型人才”[8]。在擴寬國際化視野方面,首先要立足中華傳統文化,提高文化素養。中華民族文明歷史悠久,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做好國際交流的基礎。同時,要養成關注國家大事、國際時事、專業領域新聞的習慣,培養國際化思維模式,提高通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養成哲學的思維方式。近4年來,我們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一些國際化課程。如國際金融、國際政治、世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與對外傳播、西方文論等等非核心課程。②建立商務核心課程制度。是指商務英語專業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必修的商務知識課程和商務技能課程,無論學生選擇國際商務管理模塊課程還是國際商法模塊課程作為專業特長。主要課程有國際商務導論、國際商務文化、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基礎、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公共演講、國際商務文化、跨文化商務交際、高級商務英語寫作等。
(2) 為了確保“既有專業特長又有實踐能力”人才的培養。①設立商務專業課程模塊,供學生選擇。一個是國際商務管理模塊,主要課程有管理溝通、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跨文化管理和電子商務概論等課程。另一個是國際商法模塊,主要包括法學概論、國際商法導論、國際慣例與WTO規則、國際商務倫理、國際仲裁、國別環境風險與評估等課程。②非常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關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問題,有不少學者進行過研究。比如,孫小軍運用ESP需求理論指導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提出從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方式,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等四個方面革新實踐教學,旨在構建一個新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9-10]。
我校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由三部分構成,即 “校內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遞進” 分專業實訓、“跨專業交叉實訓”和“商務特色實踐項目”[11]。
(1) “校內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遞進”。主要包括:①單項課堂仿真實訓。通過營造模擬情景、設置案例等形式,將實訓引入課堂。在學校創設仿真商務環境,利用真實的材料、案例對學生進行實訓,該階段的實訓主要是根據應用型專業的課程如《跨文化商務溝通》、《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實務》等開設的隨課分散實訓。這些實訓都需要體現在每門課程的教學計劃中,可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注意前后的連貫性,邊講邊練,講練結合。②崗位能力實訓。即在專業技能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根據崗位技能和課程的特點,適時地將某一崗位的實踐信息進行傳授。這一階段的實訓主要通過對一些專業主干課程的整合而設置的針對某一基本崗位進行的實訓, 如商務助理崗位實訓、外貿單證員崗位實訓、涉外企業辦公室秘書崗位實訓、 商務口譯崗位實訓、市場開拓業務員崗位實訓等。③綜合實訓。綜合實訓包括分課綜合實訓與畢業前的專業綜合實訓兩部分。分課綜合實訓是對某一專業主干課程結束后進行的系統實訓。④模擬實體公司進行綜合實訓。 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模擬實體公司及相關部門機構,使學生的各項技能都得到訓練和提升。例如,學校建立了商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生在實驗中心可以模擬完成進出口業務公司的整套業務流程。⑤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將校內仿真實訓拓展延伸至校外,主要設置了認知實踐、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校外實習的有效形式。為了保證校外專業實習的質量,我們聘請了企業相關人員擔任實習導師,全程督導學生的實習過程,保障實習效果。通過校外實習,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提供真實情境下的技能演練機會,實現技能運用的“零距離”。
(2) 跨專業交叉綜合實訓。根據我校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定位,開發出具有特色的跨專業交叉綜合實訓項目。即在同一情景下,利用“嵌入式”實踐周,組織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結合各自的專業知識,開展不同角度的實踐活動, 促進專業實訓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例如,“外貿談判項目”,可以由翻譯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漢語言文學(涉外秘書)專業學生在同一實訓背景下共同完成模擬商務談判、模擬翻譯、模擬涉外秘書為一體的跨專業交叉實訓教學模式,通過這種多專業交叉實訓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
(3) 商務特色實踐項目。除畢業論文、始業教育和社會實踐與調查等各個專業均有的常規性實踐教學以外,我們還設計了商務項目設計實訓、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商務英語團隊建設與創新、國際商務環境專題研究等商務英語專業獨有的特色實踐項目。例如,商務英語系協同創新實踐團隊舉辦了2013商務英語技能實踐大賽。選手們通過全英文書面報告、項目概述書、全英文講解和多媒體輔助演示的形式,作了項目背景陳述、SWOT分析、策略評估、市場調研和戰略分析。商務英語專業引入商務項目設計理念,是實現文科教學工程化。商務項目設計是針對專業主干課程的深度開發與提高, 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動手意識、 知識轉化意識的重要環節。在商務項目設計中, 學生可以提高決策水平,培養分析、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進出口業務項目設計為例,通過讓學生對某一產品的出口貿易進行宏觀、 中觀、 微觀基本面的可行性綜合分析,在進行一系列技術指標的觀察研判的基礎上,結合理論分析,作出一份邏輯清晰、數據翔實、客觀審慎的策劃分析報告。項目設計是實踐教學的最高形式,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適應能力是低端的,創新能力是高端的。創新源于實踐,實踐教學是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和發展及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
3.3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商務英語作為商務和英語兩個概念的復合, 是由語言學與國際商務學科交叉而形成的應用型、復合型學科,是英語的一種重要社會功能變體,亦是專門用途英語(ESP)的一個重要分支[12]。對于ESP的教學英國學者 Robinson(1980)曾明確指出:語言本身的教學并不是ESP的終結, 而利用語言實現一個確定的目標才是ESP的真正目的[13]。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在具體商務工作環境當中,實際運用語言的,以英語作為手段解決各類商務問題,以及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14]。傳統的課堂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填鴨式的課堂。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大腦成了“知識倉庫”[15]。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實際商務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為了實現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適合培養復合應用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創新人才的目的,教學過程中盡量擯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倡導探究式、啟發式、任務驅動、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教學環節,學生必需開動腦筋,思考問題。通過這些教學方法,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生養成自動學習的習慣,也有利于讓學生學會自己獲取知識的本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創新能力。
把學生培養成為復合應用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創新人才,就要讓學生打好理論基礎、專業基礎和技能基礎,逐步提升實際應用能力;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進一步增強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通過國際化課程建設、設立核心課程制度、實踐教學體系的深層次創新以及課堂教學改革等措施, 創新了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等相關競爭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了特色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
[1]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見[Z].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 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EB/OL].http://www.gmw.cn/olgmrb/1999-02/25/GB/17978065EGM3-2505.HTM,1999-02-25.
[3] 余國琮,李士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5.
[4] 陳一新.調查與思考2008年度浙江省黨委政研室系統優秀調研成果選編[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139.
[5] 杜天筍.轉型升級背景下涉外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0(21):34-36.
[6] 李執桃.外經貿類院校復合應用型教師發展研究與實踐[J].經濟師,2012(7):66-68.
[7] 馮 娟.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初探[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2):151-154.
[8] 曾祥斌,曹陳晨,鮮映霞. 淺談國際化課程建設的幾點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2013(5):240-241.
[9] 孫小軍.需求理論視角下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11):184-186.
[10] 楊永和,張明蕾.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淺議——以湖南工程學院為例[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336-337.
[11] 李執桃. 應用型涉外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社科縱橫,2012(9):188-189.
[12] 陳建平.商務英語研究[M].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3-11.
[13] Robinson P.ESP:The Present Po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0:8.
[14] 李 鑌.基于就業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5):157-158.
[15] 裴更生,趙曉麗.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設想與改革思路[J]. 產業與科技,2011(11):180-181.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Four-year Program Stud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ying Abilities in Business English
LIZhi-tao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About 190 foreign-involve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in order to know what kind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y need.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graduates of business English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1) having internationalized vision and having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internationalized business environment; (2) having both expertise knowledge of business and practical business abilities; and (3) having creative awareness and creative abiliti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foreign-involved organizations for such kind of graduat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cultivate creative stud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ying a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English. Such teaching measure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courses, the enforcement of core course system, the in-depth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have been taken to create a new mode of cultiv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s. As a resul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creative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obviously improved.
business English;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creation
2014-11-13
李執桃(1965-),男,江西興國人,碩士,教授,主要從事商務英語教學與商務語言研究。
Tel.:15024488293;E-mail:liztli@163.com
H 31
A
1006-7167(2015)11-02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