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調控一體化建設及運行管理分析
郭錦華
(國網冀北唐山市豐潤區供電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0)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配電網絡日益完善,相應地,無人值班變電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為實現調控一體化提供了契機,促進了傳統調度專業業務實現橫向拓展。現對縣級調控一體化建設及運行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專業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調控一體化;大運行;成效
收稿日期:2015-07-07
作者簡介:郭錦華(1971—),女,河北盧龍人,機電工程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0引言
在加強電網運行業務統籌,實施調度業務模式轉型的過程中,我公司在實現“調控一體化”方面有了一些經驗積累,但相對于同行先進單位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本著學習與發展的眼光,本文對縣級調控一體化建設及運行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專業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1專業管理目標
轉變傳統調度運行與設備運行相分離的業務模式,推進電網調度運行與輸變電設備集中監控的集約融合,縮減運行環節,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電網運行業務的統籌,轉變傳統相對分散的決策、實施模式,提升電網運行控制和管理的精益化水平。切實防止電網穩定破壞事故、大面積停電事故和人員責任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良好局面。對可能構成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問題落實控制措施,化解安全風險;加強風險動態管控,深入開展電網關鍵部位運行隱患排查,及時消除運行薄弱環節;強化調度運行監控,開展在線安全分析,嚴格執行電網運行控制要求,落實保電措施,確保電網安全。
2專業管理情況
2.1管理職責
縣級調控中心承擔縣域所轄電網的調度運行和集中監控重任,負責縣域所轄電網的方式安排、運行監視和潮流電壓調整,指揮電網倒閘操作、事故處理;負責編制縣域電網的停電檢修計劃;負責所轄電網二次系統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和地縣一體化系統縣調側主站設備運維;負責所轄電網調度自動化實用化管理;負責調度系統信息整合和應用,調度信息安全管理;負責廠站端變電設備監控信息接入管理;負責組織所轄電網繼電保護、自動化及安自設備缺陷和事故的搶修處理及技術調查分析,審定事故分析報告,提出技術措施及反事故措施并組織執行;負責所轄電網的繼電保護、自動化及安自設備運行、統計分析和考核。
2.2加強基礎管理
完善基礎資料儲備,有效規避運行風險;編制調度標準術語規范手冊、自動化信息處理標準手冊、巡視標準卡,規范調控人員行為;執行運行方式會商制度,提出風險等級預警報告;完善電網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加強調度和集控中心運行操作過程中的電網風險辨識,以期達到調度員綜合素質及認知的全面提高。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電網運行管理由最初的調度、監控分散管理到調控合一初步集中管理,再升級為調控一體化全面集約管理模式,實現了電網運行由分散到集中的本質轉變,實現了電網運行集約化管理的全新變革。各級人員從思想和能力上初步適應模式轉變,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功能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應急能力明顯增強,安全供電可靠水平提升,管理優勢初步顯現。
2.3加強調度運行管理
調控中心需重點對設備監控流程、異常及缺陷處理流程、事故處理流程、負荷緊急控制流程等核心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全面提升電網實時調度控制能力。不斷提高電網自動化水平,全面消除監控盲點。加強人員培訓,進一步實現電網調度運行與設備監控運行值班的集中融合。
2.4加強安全內控機制建設
深化調控中心安全內控機制,堅持全流程的“痕跡”管理;推動縣調安全內控機制建設,建立、完善縣級調度關鍵業務節點,實施全方位績效評估和反饋,實現安全閉環控制。
2.5加強繼電保護管理,細化定值整定計算工作
由于管理機制的原因,過去繼電保護一直由變電科負責,新管理模式下,繼電保護歸屬調控中心負責,為使該項工作盡快步入正軌,我們加大培訓力度,加強現場實踐演練,對所有管轄的變電站定值進行重新梳理,根據大量排查整理發現的問題,我們采取了對高耗能用戶、新增用戶推行安裝智能分界開關的措施,用戶通過無線傳輸與局主站取得聯系,實時傳輸用戶信息,便于調控中心及時掌握用戶的用電負荷及設備運行情況,實現了準確動作、實時保護。
3專業管理成效
通過“大運行”體系建設,優化整合豐潤電網調度和設備運行資源,推進輸變電設備運行與地調調度業務的高度融合。開展變電設備運行集中監控、輸變電設備狀態在線監測與分析業務,實現“調控一體化”。優化調度功能結構,推進電網調度業務轉型,實施“標準化、一體化建設,精益化、集約化管理”,全面構建集中統一、權責明晰、工作協同、規范高效的“大運行”體系,保障豐潤電網安全、經濟、優質、高效運行。
(1) 電網協同控制和突發事件快速處置能力得以提升。實施“調控一體化”,電網調度與監控業務高度融合,信息得以共享,調控人員對電網運行狀態的實時掌控水平進一步提升,有效促進了調度快速準確決策;調度與監控間的溝通協作渠道進一步暢通,業務流程進一步縮短,提高了調度業務的及時性、精確性、高效性,電網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能力和電網運行實時控制效率有效提升。
(2) 調控人員業務技能水平得以提升。實施“調控一體化”,調控人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促業務改進的長效機制得以形成,有助于員工向復合型人才轉變,為電網調控業務更加高效融合奠定基礎。
(3) 二次設備運維高度融合,專業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變電站站端繼電保護、自動化設備運維工作的融合,一方面適應了電網發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提高了二次設備缺陷故障處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促進了專業間的交流學習。自動化專業管理和站端運維管理分屬不同部門,實現扁平化、專業化、集約化管理,有利于管理措施手段的縱向貫穿、剛性執行。
(4) 供電可靠性全面提升。豐潤局在“大運行”體系建設過程中,充分依托電網自動化系統,深化電網調度管理新模式,通過緊急情況下設備遠方遙控操作,有效縮短了事故處理時間,供電可靠性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4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通過“大運行”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完善了電網運行體系,提高了電網運行調控能力,體系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解決。
(1) 不斷加強專業管理與運維生產班組之間的溝通交流,建立與職責分工、業務管控、考核獎懲密切融合的管理模式,通過不斷完善的管理模式,使“大運行”體系運轉更加平穩、順暢、高效。
(2) 密切跟蹤管理制度執行和業務流程運轉情況,對各類專業制度的修訂實行動態管理,通過在實踐中探索經驗、改進方案,不斷進行修訂、完善提升,從而增強專業制度的指導性和實效性。
(3) 結合“大運行”體系建設驗收結果以及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一步制定詳細的人員技能培訓提升計劃,隨著“大運行”體系建設“回頭看”階段和完善提升階段各項工作的開展,繼續進行人員同步培訓工作,堅持“階段初期適應性培訓、階段末期完善培訓”的培訓制度,確保人員技能培訓工作全面跟進。
(4) 結合形成的創新成果,積極在員工內部開展創新成果宣貫工作,使全體員工主動將創新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同時由各專業創新小組重點對創新成果的實施情況進行密切跟蹤,積極進行深入提煉,最終實現創新與實際的緊密融合,以全面提升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