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冰
(合肥學院建筑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工程估價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思考
王雪冰
(合肥學院建筑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601)
以工程造價課程為依托,從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強化實踐教學、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等方面入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改革探索,以培養善于思考、善于學習、動手能力強的卓越應用型工程估價人才。
工程估價;應用型人才;教學方法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號文件)中提出: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鼓勵不同層次的高校結合自身的特點,大膽改革和創新,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以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人才的需求,實現人才最大化利用,減少人才浪費。作為新建本科院校的合肥學院,在該指導思想下,結合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圍繞培養學生實踐綜合能力這一關鍵要素,以應用型為突破口,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和探索[1]。本文結合工程估價課程,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思考。
目前全國有近2000個具有資質的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約有17000余人取得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有80余萬人從事與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的工作。我國“十二五”期間從事與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的工作人員達到100萬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工程造價咨詢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目前我國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已達3萬多億元;據此,工程造價年咨詢額度應該在200億元左右,對工程造價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加快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是關鍵[2]。
我國從事造價工作人員雖多,但專業水平卻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其中一類是在建筑工程領域長期從事預算工作的人員,他們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不足之處是此類人員文化水平較低、知識面窄,不具備較高的學歷;特別是在管理理論、工程經濟、軟件運用等方面欠缺,導致工作能力無法達到更高的層次。另一類人員是具有較高學歷的專業人才;他們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因工作經驗的不足,而導致從事造價工作中捉襟見肘,無法將理論與工作實際很好的結合,高水平的完成工作。實際上,在眾多的從事造價工作的人員中,真正具有綜合素質,能做到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把工作原理與經驗積累緊密結合起來的人員少之又少。
對工程造價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要與國際接軌,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因此,在人才的培養上,必須以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結合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和特點,注重課堂教學聯系工程實際,引導學生探索解決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中的問題,以培養技術型、經濟型、管理型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3-6]。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人才的目標,現結合工程估價課程探討教學方法與改革措施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鍛煉與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培養目標,結合造價工程師執業資質考試大綱、建設工程造價員大綱的要點,修改完善工程估價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對與工程造價相關的課程進行優化設置。相關專業課程設置包括:工程經濟、工程財務、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法律法規、建筑施工、工程圖學、房屋建筑學、砌體結構、結構設計等[7]。
2.為了使人才培養方案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一方面對合肥市工程咨詢公司、施工單位等十家單位進行調研,收集用人單位對工程造價人員的素質要求,根據合理意見進行優化課程設置。另一方面邀請企業專家、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我系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聽取他們的建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3.為了提高人才培養方案的完整性、可操作性、科學性,嚴格制定各課程模塊的教學大綱,做好各課程模塊內容的無縫銜接,做到教學內容既不重復、不遺漏,使各教學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有機聯系,構建工程估價人才完備的知識結構體系。
1.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板書、多媒體教學及其他現代教學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視、聽、講、練”等方面得到學習與鍛煉,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研究性、探索性和互動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
2.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傳統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評成績中權重過大,造成學生平時不認真、最后考試階段進行突擊的現象。合肥學院對2學分以上的課程模塊采用“N+2”的考核方式,其中“2”表示期末考試(40%)+讀書筆記(10%),“N”表示 3~5次過程考核。過程考核的形式和內容根據模塊的特性確定,包括:論文、報告、設計作業、測驗、答辯等(50%)。這種過程考核有利于加強過程管理,增加學生平時的學習“負擔”,迫使學生自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圖紙式教學。圖紙是工程的語言,是進行工程估價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采用案例式教學,用一套完整的工程圖紙(包括建筑圖、結構圖、設備圖三個部分)完成多個模塊的教學任務:從《建筑制圖及識圖》開始,讓學生了解制圖的基本方法、投影等知識;在講解《房屋建設學》時,讓學生掌握房屋的構造與設計;在講《結構設計》模塊時,讓學生了解構件的受力形式等特點;在講《土木工程施工》模塊時,掌握施工技術及施工組織;最后在講《工程估價》模塊時,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算量和組價。在整個教學中過程中,各課程模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逐步遞進,最終使學生掌握包括工程估價在內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工程估價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課,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所獲得的理論知識進行轉化和拓展,最終實現能力的提升。
1.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一般在理論課結束后,利用1-2周的時間進行課程設計。工程估價課程設計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根據工程量計算規則、計價規范,進行手算工程量;第二步利用工程量算量軟件,進行工程量計算,是對手算工程量的復核;第三步進行綜合分析,對遇到的問題查找原因,同時老師進行點評,使學生在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規范同時熟悉工程軟件。
2.認知實習。認知實習是合肥學院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通常在第四學期結束后,利用暑假一個小學期(12周)進行專業的認知,通常叫“第五學期”。通過連續時間較長的認知實習,加深學生對工程與專業的理解,同時把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回后續課堂,在后期學習課程中逐步得到解決,以激發學生學習后續各專業課的興趣與熱情。
3.工程實訓。建立訓練平臺,堅持與企業互動共贏,與企業在人力資源支撐、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進行合作,建立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與實訓基地。通過學生現場的實踐與學習,結合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能夠靈活運用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
4.拓展第二課堂內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性大賽,如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全國高等學校斯維爾建筑信息建模大賽、廣聯達算量大賽等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熱情,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且加強同兄弟學校的交流。近年來,我們加大硬件投入建立了“BIM”創新實踐室,為學生的創新訓練提供了優質平臺。
5.畢業設計采用真題真做。通過學生自己聯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介紹、安排到就業實習基地等渠道,安排學生到工程造價咨詢公司、施工單位進行畢業實習。一般每個單位安排2~4人,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選擇某一單項工程作為畢業設計的內容,在考察工程算量的基礎上編制投標文件或招標控制價。由指導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指導畢業設計。為掌控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和進度,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指導教師到企業檢查學生的進度,并與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和探討;二是學生定期回校接受教師的指導和檢查及答疑。
教師是辦學的第一核心資源;人才的培養,教師是關鍵。由于我校是新建本科學校,加上近年學生規模增加,新進的教師占有較大的比例。大部分教師都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他們的理論知識能夠達到相關要求,但最為缺乏的是實踐能力[1]。由于專業教師沒有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缺乏一線工程的經驗,制約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完善教師的工程實踐培訓機制。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在生產一線工作,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同時,依托學校建立的就業實習基地,聘任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師,參與學校的教學與培養工作。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參與企業創新研究和新產品的開發,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解決工程技術難題。從而保證雙師型教師有序培養和健康成長。目前,在我系主干教師中,有80%以上的教師已具有企業鍛煉的經歷,既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又有工程一線的實踐經驗,確保實現卓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以工程造價課程為依托,通過系列有效措施,實現高校與社會、企業的無縫對接,確保卓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當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影響因素眾多,還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使人才培養質量符合社會及行業發展的新需求。
[1]蔡敬民,陳嘯.走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2]張萍,尹貽林.對發展我國工程造價咨詢業的理論思考[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3(6).
[3]李蕓,許長青.《工程估價》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1(4).
[4]宋華嶺,溫國鋒.《工程估價學》課程建設實踐與體會[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08,14(1).
[5]殷杰,王軍.互動式教學法在工程估價中的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
[6]陳敏.試論“工程估價”課程教與學的改進[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
[7]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陳 輝)
Reform and Reflection 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Cost Consulting
WANG Xue-bi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In order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based o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Cost Consulting,reform and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such as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construction of Bi-qualified teacher team,so as to cultivate the excellent applied talents of engineering cost consulting who are good at thinking,good at learning,and have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engineering cost consulting;applied talents;teaching methods
F284
A
123(2015)01-0016-03
2014-09-03
王雪冰(1964-),男,安徽蕪湖人,合肥學院建筑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2012年合肥學院教研項目"工程造價與控制模塊化教學內容與方法研究"(NO.2012jyxm66)與合肥學院重點建設學科項目"土木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NO.2014xk04)聯合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