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云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205)
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商英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也日益明顯,西方發達國家教育改革中“反思教學”思潮出現,為促進高職商英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關于反思實踐,國外很多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Pennington(1992)認為反思與教師自我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他認為反思既是對教師發展的輸入,也是對發展的輸出,而教學中的反思則是對整個教學進行系統的觀察。美國教育家杜威(1993)提出了“反思思維”概念,他認為反思是實踐者對任何信念或者假設性的知識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該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周密性。Farrell(1998)則認為,反思教學指的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實踐進行批判性的分析。
反思實踐具有以下特點:(1)實踐性,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學疑點,難點,通過不斷觀察,反思,總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再次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檢驗,實踐是反思的本質特點;(2)持續性,反思不是短暫性的思維,只要教學情境存在,就需要教學反思,需要去實踐。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持續的過程,反思發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即課前和課后,它伴隨著整個教師發展生涯;(3)全面性,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不僅要從教學目的,教學手段和工具等方面反思,還需要從各個環節調整教學策略,完善教學經驗,從而提升教學專業能力;(4)探究性,反思實踐教學是教師問自己在教室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做,以及這樣做有什么成效的一種設問過程,教師不能根據教材,教學大綱以及教學計劃生搬硬套,教學中要反思各種決策以及成效,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并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教學。
教師專業發展這一概念是從“培訓”、“教育”轉變為“發展”。劉潤清(2001)教授認為,培訓重點訓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抑制教師的認知發展能力,教學經驗化,模式化;而教育則是教學理論的傳授,從未實施教學工作的研究者產生理論知識,教師被動接受并運用這些知識,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分離。而發展則通過教師的反思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外語教師教育逐漸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意識以及促進自我發展的途徑。Wallace(1998)提出,教師發展由教師自己進行,且是為了自身的需求而進行的研究行為。Day(1999)認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既有學習經驗也包含各種有意識的組織活動,個人或者集體都能從這些經驗和活動中獲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Crandall(2000)認為教師發展是個終身持續,不斷成長的過程。商英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英語語言知識,教學活動組織和管理能力,教學過程設計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師生互動能力等,因此,商英教師專業發展應該是指商英教師拓展英語語言和商貿知識、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專業水平、增強教學和科研能力的過程。它要求商英教師具備自我發展的意識,發揮積極主動性,要求教師重視專業實踐,參與研究教學理論。商英教師發展強調教師要在教學中觀察自己的課堂行為,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用批判性的眼光自我評價。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教學理論知識,以實踐促進反思,反思完善理論,從而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體系。
作為一名商英教師應該具備什么素質,根據商英專業特點,商英教師首先必須是一位合格的語言教師,此外,商英作為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合格的商英教師教學應該符合ESP教學理論。
Dudley-Evans&St.John(1997)指出ESP特征如下:(1)滿足各個學習者的特定要求;(2)充分利用某一學科或專業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活動;(3)關注與特定活動相適應的語言、技能、語篇以及語體。Dudley-Evans&St.John(1998)指出:商英教學原則包括:真實性,需求分析和學習者為中心。真實性指學習者在課堂學習的語言和技能必須真實,而商英課程設計、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都應該滿足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學生才是商英課程的中心。作為ESP的實踐者,成功的ESP教師應該能勝任以下五個角色:(1)英語教師;(2)課程設計者和教材提供者;(3)合作者;(4)研究者;(5)評估者。
Freeman(1989)認為:語言教學是一種做決策的過程,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意識,知識和和技能為教學的基礎,態度和意識則是教學的根本。知識指教師的語言知識和教師對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個性差異等相關了解;技能是指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法、設計并且調整教材內容、組織與管理課堂教學的技巧與能力;態度是指教師了解自己和學習者,并且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意識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反思,對教學結果進行評估,修正,做出決定的能力。行動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培訓獲得,而態度和意識只能由教師發展得到。
結合語言教師學習理論和ESP教學理論,一名合格的商英教師應該具備這些素質,即知識(語言知識、專業知識和商英教學知識)、發展意識和專業實踐,其中語言知識是指英語知識;專業知識是指商務知識,如商務術語,國際貿易政策和理論等,其次是商英教學法;發展意識是指商英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了解反思對科學研究和行動研究的重要性;而專業實踐則是在相關公司的短期工作經驗,從而提高專業知識。
Wallace(1991)提出的語言教師教育和發展模式,如下圖,其模式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功能,并側重于教學實踐和專業理論研究相結合,教師的知識系統應該在教師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反思,通過行動中反思獲得行動中的理論。Wallace將教師需要獲得的專業知識分為兩大類:接受性的知識和經驗性的知識,前者指事實,理論,概念和數據,這些來自于研究或者通過專業培訓獲得,而后者由兩部分組成:行動中的認識和反思,行動中的認識是用來處理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情境所需要的知識,在此教學中教師需立刻作出決定和判斷,這一點與已接受的知識無關。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實踐循環過程,教師達到理想的專業能力。

高職商英教師發展目前存在三個主要問題:缺乏豐富的商英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經驗;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缺乏系統的師資培訓計劃。要解決商英教師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提高商英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基于以上分析的商英教師的必備素質以及商英師資存在的問題,并結合Wallace的反思實踐模式,作者試圖提出一個商英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如下圖:

在這個模式中,反思和實踐是商英教師專業發展的兩個重要方法,他們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反思是指商英教師對整個商英教學過程進行反省,教師通過對教學方法,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技巧,課堂管理等進行評價,分析問題并做出決策改變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踐是商英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促進反思。實踐是反思的基礎,并能為反思提供所需資料。只有通過教學實踐,商英教師才能發現癥結并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才能利用反思的結果,檢查教學中所做的改變是否有效。反思和實踐是緊密聯系并相互作用的,兩者構成商英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時該模式中提出了商英教師的發展四大策略:教師培訓、行動研究、專業實踐和合作教學。商英教師培訓主要是傳授培訓者專業知識和商英教學法,它是商英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行動研究是商英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有助于提高商英教師的知識和發展意識。專業實踐是商英教師專業發展的輔助手段,它彌補教師缺乏在真實的商務活動中的商務知識和商英教學理論的匱乏,并能培養商英教師的雙師素質,合作教學即與行業專家或者專業教師合作,它是商英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該模式旨在實現商英教師的專業能力,確保其具備不可或缺的師資素質,從而促進商英教學。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反思實踐模式指導下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號:XJK012CZJ035)
[1]Crandall,J.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0,(1):36-37.
[2]Day C.Development Teachers:Challenges of Lifelong learning[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9.
[3]Dudley-Evans,T.Five questions for LSP teacher training[A].In Howard,R.&Brown,G(eds).Teacher Education for LSP[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58.
[4]Dudley-Evans,T.&St.John,.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Farrell,T.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reflective teaching[J].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8,(4):16.
[6]Freeman,D.Teacher training,development,and decision making: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1989,23(1).
[7]劉潤清.“導讀”Richards,J.C.Beyond Train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8]Pennington,M.Reflect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A development focus for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A].In Flowerdew,J.Brock,M&Hsia,K.S.(Eds.),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er Education [C].Hong Kong:City Polythenic of Hong Kong,1992.47.
[9]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0]Wallace,M.J.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UP.19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