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慶和
豬肝和玉蘭花
◎ 張慶和

張同吾先生是當代著名詩歌評論家,我們已相識40年,成了知心朋友。
那是1974年,全國正在批判“師道尊嚴”,學生們上課都不好好聽講,唯獨上同吾老師的課都洗耳恭聽。學生們偷偷讀《紅樓夢》,領導說是黃書,要求上繳,他據理力爭。同吾有個大缺點:愛丟東西,筆也丟,錢也丟,從不在意,但最不該丟失語文課本。怎么辦?他自有辦法,他教兩個班的語文課,上一班課向二班學生借課本,上二班課向一班學生借課本,下了課立即交還。這事被校長知道了,問:“張老師,您什么時候備課呀?”他很鄭重地回答:“我還需要備課嗎?”
與同吾先生相處久了,我深知他的性格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他思維縝密,大事清醒,而在生活上永遠丟三落四,不拘小節。1993年,他和張賢亮、張宇出訪以色列,皮箱里裝了三件羊絨衫,回到國內,卻只剩下一件穿在身上。夫人問他,他木然不知去向。據說,幾十年來,他沒有創造過出差不丟東西的奇跡。只有一次他沒丟東西,那是2010年他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保加利亞,詩人劉福君對他說:“我給你當十天秘書,保證不讓你丟東西。”這次他真沒丟東西,福君卻把相機丟了。
同吾從小最愛吃媽媽做的炒豬肝,外焦里嫩,色香味俱全。這些年,妻子不讓他吃,說膽固醇高。出差時,在餐車上他就有了自主大權。那次不巧炒豬肝賣沒了,他便買了一盤炒肉片。見坐在對面的旅客正吃炒豬肝,他便在別人的碗里夾了一塊豬肝送進嘴里品嘗,對面的旅客大驚失色,以為他是瘋子。這時,同吾恍然大悟,方知不是在家里,面紅耳赤,連連道歉。對方很客氣地說:“我們一起享用吧。”
同吾讀三四年級,每到春天玉蘭花開時,父親就讓他陪著到頤和園賞花,且說“花期不等人,耽擱學業事小,耽擱賞花事大”。這話實在經典,如今還有這樣的家長嗎?他深深感謝父親給他以寬松的心理環境和生活環境,讓他的文思自由馳騁。他給青年作家們講課時,常常引用父親的這句話,并引申說:“這話啟迪我們要與自然交融,生命之樹才能常青。”他亦莊亦諧地說:“男人不愛花朵怎能憐香惜玉,詩人不愛花朵怎能懂得愛情?”每次都贏得熱烈的掌聲。
(摘自《中國國門時報》圖/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