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土地問題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其關系到國計民生、千秋萬代的大事,也是推動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內容。實踐表明,目前,在我國土地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重點剖析了我國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了加強土地管理意義和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管理的途徑,通過三方面問題的研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
關鍵詞:土地管理;問題;意義;途徑
土地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是人類寶貴的財富,也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內容。雖然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面積大,但平均到人口上,就顯得不足。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度,使人員和土地之間的關系變得異常微妙,二者矛盾日益緊張起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管理,是政治需要、經濟發展需要,也是關系到民生的需要,這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1 我國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土地利用粗放
各地沒有合理規劃和科學使用土地,大大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導致土地資源嚴重浪費現象時有發生。
1.2 用地結構失衡
在發展經濟和城市化進程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大量農用土地被侵占,耕地面積變小,另外導致公路、建筑物、綠化地等長期閑置造成土地面積浪費嚴重。
1.3 土地市場混亂
各別地方和個人非法圈地、私搭亂建、低價轉讓,造成市場土地混亂現象,有些地區為引資,采取未批先用等非法手段,影響了土地節約集約管理原則。
1.4 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地方性法規不健全,對土地違法查辦的執法力度不夠、監察監管工作不到位,更嚴重的是管理人員缺乏節約集約管理意識,使土地管理陷入松散、被動局面。
1.5 土地利用效率低
盲目擴建,造成建筑用地設計不規范、不合理、土地資源產生浪費情況,侵占了耕地面積,導致單位產量不足、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空間不夠。
2 加強土地管理的意義
2.1 保障人類生存,促進社會發展
人們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使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消耗程度逐漸加大,如果不能合理控制使用土地資源,加大管理力度和措施,就會導致土地資源數量越來越少、質量越來越差、空間越來越窄,到最后就會產生失去生存與發展物質基礎的可怕后果。
2.2 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肥沃富饒的土地資源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的根本,如果不能加強對土地的有效管理,加大保護土地資源力度,就無法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全國糧食供給就更加困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成為空話。只有不斷加大保護和科學利用土地資源力度、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才能使人類與土地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也才真正意義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經濟建設,實現全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發展目標。
2.3 推動維護社會經濟建設和穩定發展
土地資源也是市場重要因素,只有不斷通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市場開發、建設、利用程度,才能多根本上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繁榮、穩定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穩定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在城市化進程中,導致的耕地數量減少,影響了農作物產量與質量,這是一個重大的國計民生問題,直接關系到六億農民的安居樂業、關系到十三億人口的溫飽。
3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合理利用土地,一定要建立并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利用法律法規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管理,這是基礎的保障措施。
首先,加強土地管理,就要采取相應的政治和經濟手段,嚴格執行土地保護政策和制度,堅決杜絕土地資源的濫用以及耕地亂占現象,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其次,要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土地浪費現象,加大打擊破壞土地資源和資產行為的力度,堅持土地統管政策,切實執行土地審批制度。最后,要保護土地資源、促進土地節約,構建土地管理的法治環境,制定切實可行的有效管理應對措施。
3.2 樹立節約土地資源工作理念
各級政府要把經濟工作重點集中在資源節約利用上,杜絕土地資源和資產的不必要浪費,創建節約型單位和社會,把土地利用擺在重要的全局戰略高度。強化對土地資源重要性以及土地危機的認識,推動土地法制建設,避免利用土地換效益、換利潤、換政績的消退行為,確保土地利用合法、公平、有序。
3.3 節約土地 集約經營
要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建筑用地定額指標,全面深入推廣土地管理機制,不能隨意開發工程和商業用地,不能侵占耕地導致土地浪費。對違規侵占耕地的行為,要加大占用耕地補償力度和措施,進一步加強審查補充耕地方案和資金落實的情況,用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對開墾等同面積和質量的耕地進行加倍補償,保護耕地不遭破壞,達到合理利用的目標。
3.4 規范土地市場 打擊違法行為
根據國家政策法規規定,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加大改革力度,切實保證耕地,維護土地市場正常秩序,規范市場行為。要建立分管機制。從隊伍建議設和人員配備上,加強土地執法監察隊伍力量,明確責任和權力義務,使各級單位均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職能作用,達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權責明確的管理層次;統一調動公安、司法、稅務等部門,規范協同合作流程,從根本上徹底清除土地管理中存在的腐敗現象。對違反土地調控政策、非法建筑和開采、浪費和破壞土地資源的行為,要違法必究,不能包容庇護,加大懲處力度,達到教育和管理相結合的目的。對為一己私欲,非法低價轉讓國有土地,破壞土地資源、侵害民眾利益的行為,要一查到底,不論什么人,都要進行嚴肅處理,以此警示教育其他違反規定的不法行為。制定統一的征地用地管理制度,從根本上維護農民的土地轉讓權益。
3.5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5.1 加大農田建設范圍和力度。政策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增加農作物單位產量。通過宣傳教育,引導農民深入開展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利用,保證原有耕地面積基礎上,再次提高糧食單位產量,從經濟上提升農民家庭的收入。各級政府在對農作物產業結構調整時,不能縮減其他耕地面積,也不能利用職權隨意破壞耕地質量,要在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切實保護農用土地資源。
3.5.2 加強建筑用地管理。不斷加大建筑用地管理能力,提高建筑容積率為目的,加強對地下空間充分合理利用,形成建筑物的立體空間開發,用最少的土地,解決最大的問題,使各級土地用地能夠合理進行劃分,不爭地、不搶地,劃分方式方法,措施得當,達到增加土地利用空間的效果。
3.6 挖掘土地資源潛力 優化用地結構
各級管理部門,要做好定期普查,對存量建設用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那些閑置時間長的用地,一定要進行解凍,重新進行劃分和整治,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增強對閑置用地的利用,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加強土地使用前審批、建設中的管理和使用后監督各環節建設工作,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和管理,在土地利用中,杜絕圈占土地、粗放用地情況,使我國各級土地利用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4 結束語
只有不斷正視當前我國土地利用與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問題,進一步明確加強土地管理的實際意義,積極推進實施加強土地管理的相關措施,才是維護我國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這對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土地資源持續發展,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道路,保護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管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付志旗.關于我國土地管理改革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0(1).
[2]陳美球,鄧愛珍,林建平.雙因素理論在土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