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苓
摘 要:文章通過對廊坊市農業節水技術研究與應用發展的現狀進行概述,對目前廊坊市水資源狀況和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模式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歸納了近年來廊坊市在農業節水技術應用中采用的措施和獲得的研究成果,最后結合廊坊市的水資源特點和農業發展需要,提出今后廊坊市農業節水技術的發展方向,對于其它相關地區開展農業節水技術研究和推廣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廊坊;節水技術;模式;水資源
廊坊市位于北緯38°28′與40°15′和東經116°07′與117°14′之間,地處華北平原中北部,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形總體自西向東降低,成扇形向渤海灣方向傾斜,廊坊市人口總數為387.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115.07萬人,農村人口272.18萬人,人口密度為602人/平方千米,全市耕地面積37.89萬平方千米,全市農田水利發展程度高,有效灌溉面積27.85萬平方千米,占總耕地面積的73%,為發展農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隨著近年來工業的快速發展,水資源遭受了嚴重污染,缺水和干旱事件頻發,嚴重制約當地的農業發展;另外,由于廊坊市沒有地表水庫,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主要依賴地下水,地下水超采區不斷擴大,地下水埋深不斷下降,農業缺水問題突出,如何節水,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和農業發展用水需求,成為近年來廊坊市破解發展難題的戰略重點,因此,為破解水資源緊張和水環境惡化對廊坊市經濟社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制約,需要在該市大力實施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1 廊坊市農業節水技術發展歷程與現狀
1.1 水資源概況
廊坊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04億立主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05立主米,是河北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60%,占全國的9.3%。另外,廊坊市地表水資源嚴重不足,為保障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需求,只能靠開采甚至超采地下水。多年連續超采地下水,導致廊坊市各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其中淺層地下水超采區面積達2100平方公里、深層超采區面積達3790平方公里。全市多處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漏斗區面積相當于廊坊市國土面積的50%,而且漏斗面積仍在持續擴大。
隨著國家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廊坊市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快速軌道,未來廊坊市對于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剛性需求將會顯著增加,目前廊坊市的水資源供給全部來自地下水,其中包括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在全部的用水量中農業仍然是用水大戶。據統計,2013年,全市總用水量為10.27億立主米,而農業灌溉用水就達到5.51億立主米,占總用水量的53.7%。從用水結構而言,廊坊市的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80%,因此,提高農業用水的利用效率是廊坊市實現農業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2 農業節水技術現狀
廊坊市近年來大力推進和發展農業節水技術,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低壓管道節水技術為主,噴灌、滴灌為輔的節水灌溉布局。與漫灌相比,全市年節水量約1億立主米,另外,廊坊市積極整合、協調各部門農業資源優勢,依托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分析該區域水資源形勢、統籌協調、加大財政投入、聯合調度,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工作,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噴灌、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重點扶持都市現代農業園區、蔬菜瓜果生產園區、花卉生產園區和其它高效農業項目區的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積極推廣農業綜合節水技術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控制地下水超采區水位,此外,廊坊市有關部門提出利用2014年至2016年三年時間,計劃投資7.5億元,推廣以溫室蔬菜瓜果等設施農業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未來將在全市范圍內所有溫室大棚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充分依托國內一流科研機構的人才資源和節水灌溉企業的先進節水技術和設施,全面推進全市設施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普及率,精心編制全市農業高效節水規劃及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廊坊市也在積極探索適宜該地區生長的優質特色農業產品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示范區建設,其中包括成方成片的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集中連片的萬畝葡萄生產基地等,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著力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品牌。
廊坊市政府也對該市加快發展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堅持總體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田間節水與綜合管理相結合、常規節水與技術創新相結合、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四個原則”,積極探索、示范、推廣適合當地的農田節水模式,加強工程、設備、農藝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間的集成創新,全面推廣適合廊坊實際情況的農業工程節水技術,大力發展和推廣滴灌、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努力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廊坊市水務部門與相關鄉鎮政府組建了農民用水培訓基地,針對節水灌溉新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農藝技術,聘請相關專家對農民進行指導并開展相關講座。
近年來,廊坊市通過大力實施農業節水工程,農業節水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為保證全市380萬畝井灌區農田的灌溉需求,全市共發展農業灌溉用機井5.6萬眼,累計推廣各類節水灌溉面積280萬畝,年節約水量為1億立方米;在大田作物中,形成了以低壓管道灌溉為主,微灌和噴灌為輔的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在設施農業和規模化種植業中,形成了以微灌、噴灌為主、管灌為輔的高效節水灌溉新模式。
2 農業節水技術發展方向
結合廊坊市的水資源狀況和該市的農業發展方向,廊坊市在今后農業節水技術發展中應圍繞小麥、玉米和棉花重點推廣節水灌溉制度、農業節水管理制度、覆蓋保墑技術、耕作節水技術等節水措施;在果蔬種植方面應大力發展微灌和新型節水灌溉技術,并且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在井灌區重點發展管道輸水技術,積極發展噴灌、微灌和水肥一體化,推廣農業節水信息化技術,建立健全農業節水管理制度。在渠灌區、井渠結合灌區重點發展渠道防滲。在地下水超采區嚴格控制新增灌溉面積,大力推廣非常規水利用技術,合理利用雨水、微咸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推廣土壤墑情監測技術,改善灌溉制度,優化輸水、灌水方式。通過提高土壤墑情監測能力,科學制定灌水方案,重點推廣應管道輸水、噴灌、長畦改短畦等技術。將農業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來抓,積極探索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加大引導社會投入高效節水灌溉的力度。
參考文獻
[1]王秀富.踐行水利夢節水在行動——廊坊市闖出一條內生型節水增效新路子[J].河北水利,2013,8:8-9.
[2]趙文華,呂丹,趙洪波.廊坊市節水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6:79-81.
[3]劉佳嘉.河北省農業節水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4]張余良,潘潔,紹玉翠,等.農業節水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J].天津農業科學,2004,10(1):33-36.
[5]王婧.中國北方地區節水農作制度研究[D].遼寧:沈陽農業大學,2009.
[6]王慶,張輝.我國農業節水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8(4):108-113.
[7]申昌躍.我國北方地區節水農作制度綜合效益評價[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8]劉曉敏,呂麗華.河北省農業節水技術應用現狀探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1,03:46-50.
[9]李宗禮,趙文舉,孫偉,等.噴灌技術在北方缺水地區的應用前景[J].農業工程學報,2012,06:1-6.
[10]李培月,吳樹寬.廊坊市水資源現狀與可持續利用的探討[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7(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