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霞
(河南省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曲劇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
許紅霞
(河南省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曲劇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常香玉是我國知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有多部典型的豫劇代表作品,完美地為我們演繹了多位性格迥異、不同年齡、不同命運的人物,本文通過對常香玉的一些典型代表作品的賞析,分析常香玉對于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
常香玉;豫劇表演;創新
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在豫劇表演藝術方面的創新,增強了豫劇表演藝術的形象性、多樣性和創造性等,促進了豫劇表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通過對常香玉的一些典型代表作品進行賞析,分析常香玉對于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
《花木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豫劇曲目,一方面,常香玉通過靈活銜接自己的口腔、頭腔和鼻腔,同時輔助于以“小管”兒為主的演唱技巧,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花木蘭善良、溫柔和賢淑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為我們展現了一位勤勞、淳樸的農家女;另一方面,常香玉通過自己對于角色的獨特的理解,用各個腔體進行創造性的發音,呈現出鏗鏘有力和氣吞山河的聽覺效果,為我們展現了一位奮戰沙場的武將形象。
在《花木蘭》曲目中,其中一個精彩的唱段即是《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主要講的是在花木蘭替父從軍的途中,花木蘭為了鼓舞戰士們的斗志,端正戰士們的態度和統一他們的思想,所演唱的一段唱腔。全段整體屬于祥符調單板式[二八版]的結構。從“白天去種地”開始,常香玉對于詞格的變化,創新性地采用了口語化的五字相連的演唱方法,即五音聯彈。這樣的演唱方式,使得整個演唱朗朗上口,也更加貼近生活,同時因為傳統二八版唱法的融合,觀眾在感受到音樂節奏鮮明對比變化的同時,也從整體上感覺到和諧和統一。常香玉通過自己獨特的聲腔、合理的運氣、精準的發音和嫻熟的潤腔,為我們完美演繹了花木蘭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獨特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這種創新性的演唱方式下,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唱段的真實自然和渾然天成。
仔細研究常香玉的表演藝術形式,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一方面,其中原音韻純正,形象鮮明,而另一方面,其唱調新穎別致,表現手法嫻熟且豐富。這些都可以歸功于,常香玉可以在整個歷史的高度研究、分析問題,同時,針對不同的劇情,不斷地進行大膽的摸索和創新。
通過常香玉在《拷紅》中的創新,可以形象且準確地為我們展現出張君瑞(小生)和崔夫人(老旦)的聲音特點,包括人物在生活中的嬉笑怒罵和病入膏肓的呻吟等等,都一一為觀眾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拷紅》中一個典型的唱段即是《在繡樓我奉了小姐言命》,常香玉采用單板式[流水板]的結構,巧妙而自然地融合了豫西調和祥符調兩種風格迥異的地域唱調,同時,還引用了祥符調中的花腔唱法,將近似說白的演唱“我就說呀”,創新性地唱到“張先生的疾病不輕”時的模擬笑聲以及“你若是救遲慢哪”后裝腔作勢的探析之中,這正是《拷紅》中的亮點和畫龍點睛之處。
在演唱時,在“嚇乎”二字上,常香玉進行大膽的創新。張生因為小姐生病,小姐也因為思念張生而放心不下,紅娘(常香玉扮)虛張聲勢和故弄玄虛的表演,在小姐面前描述出一位可憐巴巴的張生,這也促使小姐盡早地下定決心,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斷橋》也是常香玉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演唱曲目,“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是該曲目核心唱段之一。劇情主要講述的是白素貞和小青在退敗金山寺之后,在斷橋亭口臥病,許仙因為思念妻子,逃離金山寺到斷橋口。小青因為許仙的最終選擇而憤怒不已,舉劍欲殺之,許仙因為內心的愧疚和害怕,跪求小青的原諒,而白素貞因為真愛難斷,左右相攔。三個人之間涌現出強烈的感情戲,并不斷推向了高潮,常香玉也創新性地演唱出這一段的撕心裂肺和感人至深的表演效果。
這一唱段主要由[二八板]、[緊八板]和[二八叫板]構成,在一般情況下,[二八叫板]用在[二八板]之前,一方面,告訴觀眾下面是[二八板],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呼喚性感嘆情緒的表露。例如:“我的官人你,你真狠心哪!”一句簡單的話,既有責備,又有難以割舍的疼愛。“叫板”屬于單句,在其之后,進入[二八板]的唱段。在演唱時,常香玉準確地拿捏了人物矛盾的心理特征,根據曲詞的內容,豐滿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情感,例如白素貞在責怪許仙不該偷偷出走時,看似是責怪的話語,但表現出的其實是白素貞對于許仙的濃濃愛意和夫妻之情。常香玉通過對演唱力度強弱的變化、對比和以情帶聲的演唱方式,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之中。
常香玉在《斷橋》中塑造白素貞的人物形象時,既不是屬于花木蘭的熱情奔放,又不同于紅娘的活潑可愛,她通過唱腔和表演藝術方面的創新,為我們鮮明展示了一位深情、淳樸但略帶哀怨的白素貞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常香玉準確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突破性地創新演唱風格,表現出令觀眾震撼的藝術效果。
《斷橋》中一個重點的唱段即是《狠上來罵法海不如禽獸》,這段唱段由[非板]和[慢板]兩部分連接而成,[慢板]部分是白素貞對法海的強烈控訴,表現出自己舉目無親、孤苦伶仃的現狀和心灰意冷的心情。[非板]部分很好地表現出劇中人物失落的情感,常香玉通過創新性的唱法,活靈活現地展現出白素貞孤苦無依、悲痛欲絕的內心世界。
在豫劇《五世請纓》(又名《十二寡婦征西》或者《百歲掛帥》)中,常香玉扮演佘太君,其中的經典唱段《一家人歡天喜地的把我請來》,講述的是在北宋時期,楊文廣帶兵迎戰西番。但是在佘太君舉辦一百單七歲壽宴之時,傳來了楊文廣不幸戰死沙場的驚天噩耗,佘太君在楊家將中已無男兒掛帥的情況下,披掛上陣,帶領兩個女兒、八個兒媳和孫媳穆桂英奔赴戰場,齊心協力,英勇奮戰,戰勝西番,最終凱旋歸朝。
在這一段演唱中,“慶壽”是一段核心的唱段。一方面,常香玉十分注重營造慶壽時祥和、喜慶和溫馨的環境氛圍;另一方面,常香玉完美地塑造出佘太君不減當年之勇、性情豪邁、時刻心系國家的人物特征。在這個唱段中,常香玉采用的是單板式[二八板]的結構,以本嗓為主,有力的吐字和豪邁的性格,都展現出佘太君寶刀未老的特點。“把我來請”的花腔部分,避免輕浮花哨的特點,這種創新性的演唱方式,很好地展現了佘老太君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情懷。
常香玉對于不同的情節和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創新演繹方法。從“年少人盼的是立功邊境,老年人喜的是一門忠貞”,到“先王爺說我是個長壽星”這段的甩腔,常香玉通過準確的拿捏和收放自如的演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佘老太君的自豪和樂觀大度。對于廳堂布置的演唱段子,注重凸顯“慶壽”時的熱鬧、喜慶,但同時也使得觀眾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如臨其境。最后,唱段的重點轉入對楊文廣的無限思念,實際上也是對“關目”的暗示和鋪墊。“早奏凱歌還汴京”表現了對于征戰十足的信心和把握,與之前的“慶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對于豫劇作品,其靈魂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藝術性,若缺乏鮮明的藝術性,觀眾就不可能很好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現的精彩和完美。當然,藝術性的呈現需要不斷地進行大膽的開拓和創新,這也就要求藝術家需要有不斷追求和不斷創新的藝術品質。本文對常香玉在豫劇表演藝術上的創新進行研究,通過對常香玉一些典型代表作品的賞析,希望可以對該方向的研究創新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1]王俊霞.論常香玉對于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J].大舞臺,2014,(06):7-8.
[2]郭克儉.豫劇演唱藝術的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
[3]陳國華.二十世紀豫劇藝術改革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06.
J82
A
1007-0125(2015)03-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