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強
(西華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論打擊樂在表演藝術中的運用
劉健強
(西華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人們在藝術表演中不斷創新出多種樂器,為原本的表演藝術增色不少,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打擊樂作為樂器伴奏的重要部分,對進行藝術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當下的藝術表演中如何發揮好打擊樂的作用是所有藝術表演者應當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就藝術表演中打擊樂的作用及其有效運用進行了簡單思考。
打擊樂;表演藝術;運用;思考
在我國表演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尤其是戲曲藝術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打擊樂往往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國打擊樂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逐漸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理論體系和相關技法,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日臻完善。對打擊樂在表演藝術中的運用進行思考,可以進一步強化打擊樂的功能,并使表演藝術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打擊樂,顧名思義就是凡通過打、擊樂器的方式發聲的形式統稱為打擊樂。打擊樂在我國出現較早,具體的如今天已經不再使用的編鐘。周人將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俗稱“八音”,其中就有打擊樂器的分布。近代以來,我國音樂界更是對打擊樂器進行了詳細劃分,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打擊樂的發展。打擊樂根據打法的不同可歸納為四種:其一,以“倉七”沖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包括沖頭、導板頭、帽兒頭、五擊頭、四擊頭、住頭、歸位、串子、長尖、緊錘、九錘半、搜場等;其二,以“倉七臺七”長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包括快、慢長錘、一錘鑼、搖板長錘(鳳點頭)等;其三,以“倉臺七臺”閃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包括閃錘、滾頭子、紐絲等。其四,以“倉臺臺七臺”抽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包括抽頭、馬腿兒、鳳點頭、收頭、奪頭等。其他鑼鼓點的打法多是以上四種節奏的不同組合。雖然在我國傳統的觀念中,打擊樂一般被看作是較為下級的樂器,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其在藝術表演中的重要作用。新時期應注重發揮好打擊樂的作用,為我國的藝術表演進一步增添魅力。
(一)制造多種舞臺聲效
藝術表演常常是模仿現實中的一些事物,注重向觀眾傳達的意義。由于受到表演場所的局限,在具體的表演過程中,對于所需要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音效無法展開利用,而缺少這些音效又會影響藝術效果。因此,利用打擊樂進行聲效的模仿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具體情境中所需要表現出來的天氣狀況,動物叫聲以及戰斗過程中的兵戈聲音,都可以利用打擊樂,通過對鑼鼓等樂器的節奏控制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在實際表演中演員的心理活動除了演員自身的表演可以讓觀眾體會到以外,打擊樂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戲曲藝術《十五貫》的表演中,婁阿鼠進入尤葫蘆家里行竊的偷偷摸摸的心理狀態,就可以通過緊密的鑼鼓點來體現。此外,不同打擊樂器的不同聲效也可以進行人物性格的表現,這些都是打擊樂在藝術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二)控制藝術表演節奏
藝術表演都有抑揚頓挫的過程,其中不同節點的表演節奏把握也需要打擊樂的輔助。打擊樂隊之間通過默契的配合對整個表演的節奏進行控制,進而將全場藝術表演的節奏更為緊密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合理的打擊樂能夠做到與藝術表演相契合的地步,進而在表演氛圍上感染觀眾,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進一步增強藝術表演的魅力。在藝術表演過程中演員的表演是一方面,也是觀眾最能直觀感受到的藝術。但如果缺少了打擊樂,藝術表演過程中總會覺得缺點什么。正所謂“紅花再好也需綠葉陪襯”,打擊樂在藝術表演中的作用,正相當于綠葉,發揮好其作用,將使藝術表演的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打擊樂在藝術表演中的運用多表現在戲曲藝術方面,如京劇以及各地方劇種等。在戲曲表演中,演員的表演是第一位的,其將社會各式各樣的人物詮釋得淋漓盡致,而伴隨著演員的表演,打擊樂的演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場表演過程中,不同的打擊樂器所具有的獨特風格會將表演的各個環節嚴絲合縫地進行銜接,使表演更為緊湊合理。戲曲表演中以武場應用打擊樂較多,以其中的鼓、鑼、銅器、鉸子、梆子、鐃鈸等樂器所發出的獨特音效而為表演增添色彩。在當前的藝術表演中對打擊樂的合理運用是一個需要注重的問題。在傳統的戲曲表演中,打擊樂者多受制于條條框框的限制,沿襲傳統,缺乏大膽的創新,這樣是無法促進打擊樂在藝術表演中的水平的。因此,當下對打擊樂的表演狀況進行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戲曲藝術目前在我國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在此種情況下,只有使打擊樂的技法與效果更為完善,真正使打擊樂合理地融入戲曲表演藝術中,實現打擊樂在藝術表演中的充分完美運用,才能不斷提高我國藝術表演的魅力。
總之,打擊樂在藝術表演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其對藝術表演氛圍的塑造和藝術表演環節的銜接都有明顯的積極意義。在當前的藝術表演中,應將打擊樂的運用作為重點考慮的一個方向,以使其與其他伴奏樂器協同發揮作用,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藝術表演中打擊樂的運用水平,還能進一步促進我國多類型藝術的發展。
[1]鄒文灝.感受打擊樂的魅力——課堂打擊樂編配與范例(五)[J].中國音樂教育,2013(05).
[2]王猛.淺談戲曲鑼鼓伴奏[J].劇影月報,2014(03
J625
A
1007-0125(2015)03-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