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亮,楊 博,安雅麗
(石家莊鐵道大學 人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對高校德育的啟示
——以石家莊鐵道大學為例
段曉亮,楊博,安雅麗
(石家莊鐵道大學 人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對高校德育有重要啟示意義。新時期高校德育需寓學于行,注重道德實踐教育,應立足于當地歷史傳統和地域文化,豐富德育內涵,也要探索創新機制,真正將德育目標落到實處。
“善行河北”;道德實踐;德育資源
“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在全省大興“互助、誠信、敬業、孝敬”之風,不僅是推動建設沿海經濟強省與和諧河北的強大精神動力,也為改進和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啟示。
“善行河北”道德主題實踐活動宗旨,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理論向實踐轉化,倡導“意在善,貴在行”,號召民眾要有向善、從善之心,更要有樂善、行善行動,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吧菩泻颖薄被顒邮加谛麄鳎塾诼鋵?,在實踐中涌現出一系列道德模范和先進典型,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取得令人矚目效果。不過當前高校道德教育仍存在“重知識、輕實踐”傾向,道德教育形式單一,宣教味道濃烈,道德評價和考核機制不健全?!吧菩泻颖薄被顒又杏楷F出的道德模范人物事跡,不僅是高校德育重要資源,而且“善行河北”活動本身注重實踐的德育新風尚,給高校德育啟示是必須改變“知識本位”主義傾向,在加強正面宣傳和教育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實踐教育。
首先,包括所有教職員工在內的高等教育參與者須謹言慎行、躬身示范,自覺引領和樹立廉潔清正、敬業奉獻道德風尚。石家莊鐵道大學堅持以師德建設為核心,開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三育人”考核評優活動,營造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氛圍?!叭恕币殉蔀槭仪f鐵道大學最具特色的師德建設制度。
其次,采取多種形式寓學于行,鼓勵學生走進社區參加道德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走進基層,關愛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將德育課堂搬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讓學生耳濡目染接受紅色文化教育;近些年還開辟了新的道德實踐基地——石家莊市鹿泉區大河鄉曲寨村,組織大學生到曲寨村實地參觀考察,感受新農村建設巨大成就。
再次,注重將德育目標貫徹到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石家莊鐵道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育艱苦創業人”辦學特色,繼承和發揚鐵道兵“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和鐵路“半軍事化管理”嚴謹作風,重視從心理到行動全方位落實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磨礪意志、錘煉人格。學校歷屆畢業生以實際行動贏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發展快”的良好口碑。
“善行河北”活動之所以結出累累碩果,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這次活動不僅有堅實的群眾基礎,而且還扎根于河北古樸的地域文化,通過編寫《河北善行規范》,舉辦研討會,組織文藝匯演和媒體專欄等形式,將推動普及宣傳和開展地域文化研究相結合,充分挖掘地方優秀德育資源。
積極挖掘當地優秀文化資源,吸收地域文化精髓,是“善行河北”活動對高校道德教育重要啟示。河北省文化資源非常豐厚,既是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典故發祥地,也是荊軻刺秦、桃園結義之地。這里不僅孕育出趙奢、廉頗、張飛、趙云等名將,董仲舒、藺相如、魏征等政治家,而且還涌現出科學家扁鵲、祖沖之、郭守敬,以及文學家關漢卿、紀曉嵐、曹雪芹等,西柏坡作為中國紅色文化圣地和新中國搖籃更是聞名遐邇。河北高校德育可以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讓歷史光輝和人文精神重新煥發生機,照亮當代大學生現實生活。
在新的歷史時期,燕趙大地也涌現出許多道德模范和先進人物典型。比如馳援全國救災的唐山十三義士、義務贍養孤寡老人的林秀貞、石家莊街頭傳播正能量的“豆餅哥”姚彥軍、宣傳不用明礬不用復炸油的“油條哥”劉洪安、默默資助病逝同學父母十五年的河北農大果樹93(01)班等等。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感人事跡,對于大學生來說更具有感染力。要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實效性,必須充分利用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人物典型和感人事跡,讓受教育者在引起情感共鳴同時,自覺錘煉自身道德修養。
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石家莊鐵道大學成立了封龍山文化研究中心,為學生開設“文化河北”系列專題講座,以傳承燕趙文化精髓為契機,教育和激勵學生養成崇信、重義、尚和的優良品質。學校濃濃的文化氛圍和德育效果使人耳目一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近些年來石家莊鐵道大學相繼涌現出楊之亞、谷學志、王紅麗、孟凡平、吳澤等品學兼優的“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和“河北省五四獎章”典型。90后大學生尚金鎖、劉洪安創辦的“誠信驛站”,被譽為河北發展的軟實力和“金名片”。
“善行河北”活動是由河北省委發起,在新時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燕趙大地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這次活動著力于解決新時期道德建設所面臨最緊
迫的問題,堅持把平臺和載體建設作為重要突破口,運用新技術手段宣傳善行理念,充分利用“善行河北”官方微博、愛心聯盟QQ群以及各類各級文明網站等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最大限度將善的理念傳播開來,形成浸潤心靈的德育氛圍。這種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創新教育手段的德育理念,對高校道德教育也具有很大啟發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快和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當代大學生日益受到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高校德育工作也處于思想激蕩的開放環境當中。高校道德教育需要與時俱進、創新載體,才能使道德情感真正浸潤到學生心靈深處。石家莊鐵道大學學生處、校團委以及各學院團委和學生社團組織,相繼開通了騰訊微博和QQ群,不僅極大方便了學生工作開展,而且也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對學生開展心理和思想德育,收到良好效果。學校“微公益”志愿團和自強社等社團組織都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平臺,在學生中招募志愿者開展獻愛心活動,傳播浸潤心靈的正能量。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也積極拓展新媒體技術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在線普查和咨詢服務,使學生獲益良多。
作為專職德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老師也在新媒體突飛猛進背景下,重點針對學生所面臨最緊迫的道德困惑,豐富授課內容,探索授課和考核新形式,收到不錯的效果?!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大膽探索“問題導入式專題教學法”,以當代大學生面臨的道德困惑為切入點,以案例分析和課堂討論等教學法為輔助,深入細致地開展德育工作,深受學生喜歡?!吨袊F代史綱要》課也嘗試以研究為中心專題教學法,將教材內容劃分為若干專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取得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當代大學生德育工作內容,而且也為高校新時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高校道德教育不僅要寓學于行,注重道德實踐,更要挖掘地域文化和道德資源,豐富德育內涵,還必須與時俱進,融入時代特色,創新德育載體,這樣才有利于真正落實新時期的德育目標。
J6
A
1007-0125(2015)03-0202-02
段曉亮(1980-),男,河北邢臺人,南開大學博士,石家莊鐵道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代史學;
楊 博(1980-),男,漢族,河北博野人,講師,現為石家莊鐵道大學學生處副處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安雅麗(1977-),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現為唐山學院社科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根治海河精神與‘善行河北’歷史內涵之探討”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HB13LS003;亦為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發展青年課題“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公德建設的困境與對策成果”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20140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