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
張雪峰:女,本科,主管護師
前列腺切除術是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手段,近年來,隨著微創醫學的發展,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療效確切等優點,在前列腺增生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前列腺電切術后采用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膀胱持續性沖洗十分重要,其有利于預防術后凝塊的形成[1]。但膀胱沖洗液本身產生的刺激是導致患者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目前醫院中膀胱沖洗液的溫度在22 ℃左右,該溫度相對于人體體溫偏低,有可能引發患者持續的膀胱痙攣,給患者帶來痛苦,尤其是老年患者更為敏感。為減少前列腺電切術術后因沖洗液溫度帶來的不適,我院2012 年12 月~2014 年6 月對60 例老年前列腺電切術患者術后采用33 ~36 ℃的沖洗液,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 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治療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納入標準:(1)術前均明確診斷為前列腺增生。(2)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續。(3)術前無需持續導尿及膀胱造瘺。(4)主要臟器功能正常。(5)無凝血功能障礙、貧血及惡液質。(6)無神經源性膀胱病史。(7)均無認知障礙,意識清楚,具備配合治療的能力。(8)基礎體溫36 ~37 ℃。排除標準:(1)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及有精神障礙個人史及家族史患者。(2)泌尿系統感染。(3)精神病、神經病史,聽力障礙。(4)免疫系統嚴重疾病意者。(5)惡性腫瘤。(6)心、肝、腎、循環、呼吸、神經、代謝等方面的功能嚴重紊亂者。(7)術前1 個月服用激素或止血藥者?;颊吣挲g59 ~89 歲,平均(65.2±9.5)歲。病程7 個月~10 年,平均(5.2±2.3)年。術前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16 ~29 分,平均(22.4±6.2)分。前列腺大小分度為:Ⅰ度增生30 例,Ⅱ度增生36 例,Ⅲ度增生36 例,Ⅳ度增生18 例。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經充分術前準備,積極治療并發癥,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在椎管內麻醉下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除沖洗液溫度不同外,其他護理方法一致,如常規術前準備、健康教育,術后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基礎護理、并發癥預防等。
1.2.1 膀胱沖洗的方法 所有患者術后立即開始密閉式持續膀胱沖洗,沖洗液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為避免高壓沖洗,采用持續低負壓沖洗方式,沖洗裝置距手術部位60 cm為宜,在保證膀胱引流通暢且膀胱內不形成血凝塊的前提下進行沖洗操作,沖洗速度根據引流液及時進行調整。當引流液為鮮紅色時沖洗速度維持在每分鐘150 滴;引流液清澈后減緩沖洗速度,維持在每分鐘100 滴。當沖洗速度在每分鐘15 滴以下,引流液清澈時停止膀胱沖洗。護士每隔30 min 觀察患者膀胱沖洗的情況,保持沖洗管道通暢,防止管道扭曲、脫落、受壓和阻塞,出現凝塊堵管時,采用負壓抽吸或加壓沖洗的方法通管,沖洗過程中出現膀胱痙攣,及時給予心理護理,穩定患者的情緒[2]。
1.2.2 沖洗液溫度 所有患者膀胱沖洗時室內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對照組采用22 ~24 ℃的沖洗液,觀察組采用33 ~36 ℃的沖洗液,沖洗液溫度采用自動限溫輸液增溫器控制。1.3 觀察指標 (1)體溫變化。比較兩組患者沖洗前、沖洗后4,8,12,24 h 的體溫變化。采用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患者的體溫情況。(2)膀胱痙攣。采用胱痙攣癥狀評分(BSSS)來評價,根據嚴重程度不同分為4 個等級[3],無為未發生膀胱痙攣;輕度為尿管周圍無血性尿液外溢,沖洗液顏色變化不大,膀胱痙攣每天出現5 ~6 次;中度為陣發性下腹脹痛,膀胱有憋脹感,但不嚴重,導尿管周圍有血性尿液外溢,沖洗液不滴,每1 ~2 h 發生膀胱痙攣1 次;重度為有急迫的排尿感,下腹部嚴重疼痛,沖洗液不滴,血色明顯加深,出現反流,膀胱痙攣數分鐘出現1 次,患者不斷屏氣。(3)尿液紅細胞。記錄兩組患者術后24 h 的尿液紅細胞數,早晚各留尿1 次,常規方法進行尿常規檢測,取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 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及t 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情況比較(℃
注: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情況比較,除12,24 h 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外,其余時間點組間、不同時間點以及組間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組別 例數 沖洗前 4 h 8 h沖洗后12 h 24 h觀察組 60 36.67±0.25 36.68±0.26 36.64±0.22 36.60±0.23 36.50±0.25對照組 60 36.65±0.25 36.68±0.21 36.61±0.07 36.47±0.28 36.29±0.08
2.2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程度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評分及尿液紅細胞數目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評分及尿液紅細胞數目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評分及尿液紅細胞數目比較
組別 例數 痙(攣分評)分尿液(c紅uf細/μ胞l)數觀察組60 2.24±1.20 14.00±5.00對照組 60 4.57±1.15 37.00±11.00統計量 10.8591) 14.7442)P 值 <0.001 <0.05
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老年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前列腺手術已經成為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利用電割和電凝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并電凝出血的血管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標準,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確切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前列腺電切術后為了防止出血形成血塊阻塞尿管,需要持續膀胱沖洗。目前,我國多數醫院采用溫室下沖洗液進行膀胱沖洗,溫度在22 ℃左右,大量22 ℃左右的沖洗液短時間內沖洗膀胱,可刺激溫度感受器,出現寒戰、恐懼等生理、心理變化[4]。膀胱沖洗液溫度過低還會加重膀胱痙攣的發生。
表1 結果顯示,對于老年患者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減退,對溫度的反應能力差,且多數伴有全身性疾病,對低體溫不能做出及時的反應。但低體溫的出現對其生命體征的影響較大,影響了術后的康復,也影響了預后。有研究顯示,適宜的膀胱沖洗液溫度能夠有效的減少前列腺電切術術后創面出血和膀胱痙攣的發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適度[5]。結果顯示,本組老年前列腺電切術患者采用33 ~36 ℃的沖洗液,觀察組沖洗后12,24 h 的體溫高于對照組,膀胱痙攣程度輕、痙攣評分低、尿液中紅細胞數目也少,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33 ~36 ℃的沖洗液溫度最接近人體正常生理體溫,沖洗時液體不會帶走人體熱量而造成低體溫,有利于保障凝血酶的正常功能,不僅能較好地預防老年患者低體溫的發生,也不會因為灌洗液溫度過高而造成血管擴張、滲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有研究性顯示,只有當沖洗液溫度高達38 ~40 ℃時,才會引起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6]。(2)可減少對膀胱平滑肌的刺激,使血管保持正常的舒縮功能而有效減少術后出血量,還能有效減少堵管情況的發生,減少術后膀胱痙攣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增加其舒適度,促進創面早日愈合。因為采用33 ~36 ℃的膀胱沖洗液能有效較少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7]。綜上所述,適當加溫膀胱沖洗液(33 ~36 ℃)有利于減少術后膀胱痙攣和術后出血,減輕患者的痛苦。
[1] 褚 佳,劉紅松,施衛華.不同溫度膀胱沖洗液對前列腺電切術后出血及膀胱痙攣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5):525-526.
[2] 解 丹,鄭 瑾,蘇蘭若.兩種膀胱沖洗液溫度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后出血和膀胱痙攣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334-336.
[3] 王 歡,王 佳,王曉峰.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沖洗液溫度對膀胱痙攣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6):1049-1050.
[4] 劉文萍.灌洗液溫度對老年前列腺電切患者生命體征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6):3-4.
[5] 胡麗莖,杜合英,成守珍,等.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不同溫度沖洗液對患者體溫及寒戰發生的影響[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7(5):55-57.
[6] 秦 洪,高 茹,于春霞,等.沖洗液溫度對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7):34-35.
[7] 柳希玲.不同溫度沖洗液對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3):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