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喜華 冀滿豐 劉京海
石喜華:女,本科,主管護師
護理質量作為現代醫院護理服務的基礎與核心內容,是體現護理人員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和護理效果的總括[1]。普外科作為外科領域中歷史最長、發展較全面的一名學科,同時也是醫院中最基礎的、最普遍的重要科室之一,其實質就是“手術治療”。近年來,我院嚴格按照“生理-心理-社會”三維治療的醫學理念對患者進行科學診治,對靜脈導管感染實施預防性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我院普外科術后患者142 例作為研究對象,男87 例,女55 例。年齡20 ~68 歲,平均年齡(44.08±12.57)歲。良性腫瘤41 例,惡性腫瘤77 例,其他24 例。納入及排除標準:(1)所有患者均為成年人,且年齡不超過70 歲。(2)所有研究對象均由我院醫師行中心靜脈置管。(3)患者自主意識清醒,能全程配合調查研究。(4)堅持完成醫療方案,不得中斷或轉院治療。(5)排除部分不宜研究的特例,如精神異常者、器官嚴重缺陷者、心血管患者等。(6)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自愿簽署同意書。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給患者講解疾病知識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口頭教育、日常護理、疼痛護理、定時巡查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予以預防性護理:(1)培訓階段。此階段屬于早期準備階段,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的意識(思想內容)、加強護理團隊的素質(專業技能)、協同合作的能力(揚長避短)[2]。(2)保持留置導管皮膚出口處皮膚清潔干燥,嚴防用手抓撓出口。(3)導管出口部位污染預防。大多數導管感染是由于插管皮膚表面的細菌經皮下隧道遷移并吸附在導管外壁而引起的,所以穿刺部位的消毒處理非常重要,宜選擇合適的皮膚消毒劑消毒。方法:因碘伏可逐步釋放碘,持續滅菌防止細菌經皮下隧道進入血液的作用[3-4],故置管時以10%的碘伏為佳,置管后的護理可采用2%的碘伏,消毒時由內向外消毒,消毒直徑達到10 cm,同時采取順-逆時針的消毒法。該方法能有效地消除毛孔周圍的細菌,保持導管口周圍皮膚的無菌環境,減少細菌污染,從而能有效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4)穿刺口有輕微紅腫、皮下感染時,局部使用雙氧水反復沖洗創面后,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并用百多邦軟膏涂于患處或用慶大霉素等局部濕敷,宜選擇透氣的敷料,保證患者皮膚的正常呼吸;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必須立即做血培養,根據藥敏結果全身應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封管。(5)使用肝素鹽水封管時,注意規范操作,嚴格正壓注射封管。(6)對于已發生血栓的導管可用尿激酶10 萬U 加4 ml 的生理鹽水溶解,將溶液緩慢注入導管,并保留30 min 后抽吸導管,回抽出被溶解的纖維蛋白或血凝塊,此方法可重復使用3 次。為了滿足現代患者的醫療需求,預防性護理是極其重要的。對于普外科患者而言,除了相關的對癥治療外,還應做好導管預防性護理工作,可從3個方面進行著手[4-5]:(1)置管前,此階段護理最為主要的就是以“預防”為主,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及身體情況,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如風險管理、并發癥預防等,為術后靜脈導管感染的預防奠定基礎。(2)置管期間,此階段重點在于“操作”,如無菌操作、沖管操作、封管操作等,為患者的預防感染提供保障。(3)置管后,此階段的核心在于“預后”,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優秀的預后護理,如并發癥處理、飲食指導、注意事項等等。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4]和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滿意度調查表采用百分制方法對本次護理治療的專業操作、職業素養、護患關系、護理態度、特殊處理等內容進行判定,分滿意(>80 分)、尚可(80 ~60 分)、不滿意(<60 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靜脈導管感染發生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導管感染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靜脈導管感染屬于一種逆行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導管以后或者拔管2 d 內所發生的一種系統性感染病癥,尤以普外科常見。影響靜脈導管感染的因素眾多,如患者自身原因、導管位置及微生物與導管相互作用等,或可幾種因素并存所致。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其核心是滿足所服務對象的健康及需求,要不斷尋求持續改進與完善,以滿足患者不斷提高的對健康需求[6]。若感染人次多達數例,應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科與相關部門,制定應對措施;對護理人員進行深靜脈導管維護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規范更換敷貼的護理操作培訓[7-9];規范醫院靜脈導管敷料與肝素帽的專業更換操作,督察衛生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建立適當的護理考察制度,規范我院護理操作,盡可能降低院內感染風險事件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普外科實施預防性護理后,術后患者靜脈導管感染發生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普外科實施預防性護理不僅有效降低術后患者靜脈導管感染的發生,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朱春萍.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 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124-125.
[2] 趙文利,張和平.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鎖骨下靜脈導管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5):30-31.
[3] 宋紅霞,高春輝.靜脈輸液治療小組與護理質量持續改進[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6):151-152.
[4] 李澤英.基層醫院血液透析病人深靜脈導管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2):107-109.
[5] 蔡虎英,嚴 纓.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輸血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2):8006-8007.
[6] 尹海星.持續質量改進在門診靜脈輸液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3):121-122.
[7] 陳妙霞,張俊娥,王雪華,等.應用PDCA 循環改進住院病人靜脈輸液管理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76-78.
[8] 代 芬,張 藝,張麗敏.質量持續改進對提高心內科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4):2186-2187.
[9] 梁江云,李影洪,葉 丹.PDCA 循環在家庭病床淺靜脈留置針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