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若勇 劉定相 楊 洪
(貴州省安順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貴州 安順 561000)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臨床中皰疹多分部于手、足、口部位,少數患者皰疹會分布于軀干和四肢。近年來手足口病被國家衛生部列為法定報告傳染病。安順市手足口病的發病一直居高不下,雖然近年來發病人數有所下降,但總體情況仍無明顯改善。為此我市對2013年手足口病的總體情況進行整理,并對其流行分部的特點進行分析,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自我市首例疑似手足口病開始,共收集病例464例,男性286例,女性178例,其中病毒感染陽性者為267例,陰性者為19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皰疹、發熱情況,病程最長的患者為15天,最短的患者為5天。
1.2 一般方法:對所有患者的發病情況、疾病程度、一般情況進行整理,并對疾病的分布時間進行調查,最后統計相關數據。
1.3 數據統計:數據均采用統計學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以%表示。
對46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疾病分部情況以及患者基本情況進行整理后,統計出如下數據:(表1)

表1 疾病爆發時間
1月發病者為34例,2月發病者為38留,3月發病者為125例,4月發病者為118例,5月發病者為51例,6月發病者為11例,7月發病者為15例,8月發病者為8例,9月發病者為7例,10月發病者為9例,11月發病者為10例,12月發病者26例。其中0-11月患兒有64例,1-3歲患兒有338例,4-6歲患兒有39例,7歲-18歲患兒有7例,18歲以上的患兒有4例。(表2)

表2 病毒檢測率
病毒檢測為陰性的患者有197例,占比例的42.5%,病毒檢測為陰性的有267例,占比例的57.5%。(表3)
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株數為46株,占比例的14.5%,檢測出EV 病毒株數為260株,占比例的82%,檢測出EV71病毒株數為11株,占比例的3.5%。
我國衛生部在2008年5月將手足口病列入國家法定傳染病范疇,此舉引起了教育、衛生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近年來,手足口病的發病幾率逐年上升,且不斷有疫情被確認并被公布,進而促使人們的就醫意識、醫療、幼托機構等報告意識逐漸提高。而安順市疫情不斷增多可能與上述情況有關[2]。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所致,主要致病病毒為柯薩奇A16病毒、EV病毒、EV71病毒、其次為A5、A10和其他病毒[3]。
我市手足口病患者的人群分布特點與年齡有著直接的關系,其主要發病人群為1-3歲幼兒,且男孩要明顯多于女孩,因此我們認為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全,對病毒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更容易成為發病人群,而男孩往往在生活中不注重個人衛生,且男孩活動頻率要比女孩廣泛,因此男孩的發病率要高于女孩。此外在資料整理過程中發現,我市聚集發病現象并不嚴重,多數患者均為散在發病,且與患者接觸后發病的病例也較少,幼托機構集體發病的情況幾乎沒有,說明我市整體的手足口病防范意識還是比較好的,應該繼續保持并加強對高發患者群的監測和健康教育工作[4]。

表3 病毒株數
通常手足口病的發病時間為4-7月份,但在我市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我市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爆發時間為3-4月份,這與其他地區的疾病分部略有不同。我們認為,安順市地處我國南部,氣候較為潮濕,3-4月份間正是雨季來臨的時間,氣候濕潤,溫度適宜,特別適合病毒的生長和傳播。因此在每年3-4月份間要做好疾病的防控措施,并要密切關注疫情報告情況,對于疫情高發群體要引起高度重視,例如幼托機構[5]。
本病病毒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與并發患者進行密切接觸來傳播。本病傳播速度較快,短時間內可造成聚集性爆發,并能在幼兒園、學校、和人流密集的地區進行大面積傳播,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我市的調查中發現,病情較重的患者多數來自我市轄區的農村地區,且愈后通常較差。我們認為,可能是因為農村地區對衛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重癥患者較多。兒童天性頑皮,因此也增加了感染發病的危險性,提示不良衛生習慣在手足口病發病中可能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糞-口途徑傳播仍是手足口病發病的一個重要途徑。主要監護人的文化程度越高,掌握手足口病知識的機會越多,對兒童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更有利,從而避免感染的發生。
[1] 何書,趙建超,朱俊,肖靜.2010年南通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14(11):82-83
[2] 李靜.2010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和病原學特征分析[J].蘭州大學,2012,14(03):106-107
[3] 肖軍葉.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和重癥病例死亡危險因素研究[J].長沙:中南大學,2012,14(09):137-139
[4] 李輝,胡茂紅,吳景文.南昌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9(13):371-372
[5] 茅凌翔,袁兆虎,楊靜,徐嵐,吳霄,許金鳳.鎮江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1,19(77):124-126
[6] 王連森.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研究[J].山東大學,2009,13(14):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