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賢
(永川區精神衛生中心 重慶 402160)
我國各類的精神疾病患者約有1億人,發病率高達15%[1]。精神病患者具有高度危險性,可能具有暴力行為和自殺行為,不同于其它疾病的患者。精神科護士在高危的環境工作,面對著巨大的壓力,要具有過硬的專業性技能和心理素質才能勝任此工作。面對著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日益提高,有計劃地培養臨床專業化骨干,建立和發展精神科專科護士勢在必行。精神科護士培養以護理技能為主線,注重知識、態度、職業素質和職業情感培養,增強護士對職業的價值和情感的理解[2]。我院對精神科護士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縮短了新護士對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適應時間,提高了老護士的文化水平,科室的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度有所提高。
1.1 實踐教育:針對精神科護理工作需要,強化新老護士的常規護理技能、防范暴力行為技能和人際溝通能力。
由老護士帶較新護士,首先使患者熟悉病房環境,保持良好的環境,減少噪音的刺激,物品擺放位置以及向新護士解釋擺放位置的原因。掌握患者面貌特征、清楚指導每位患者的床號、姓名、年齡、發病誘因、用藥和心理動態等。掌握臨床常用的各種護理技術,如吸氧、吸痰。訓練注射方法如皮試、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輸液和淺靜脈留置針等。掌握導尿并留置尿管及護理及尿液的觀察、胃管的插人并留置及護理操作技能。老護士可以在帶教的過程中,對常規護理技能溫故而知新。定期展開精神科室護理會議,針對近期情況進行交流,若護士若發現問題或更好的護理方法,可在例會提出,組織學習。
在臨床護理前,實習護士的教育重點在于應變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因為精神科病房的患者容易出現意外事故,如傷人、毀物。當患者出現表踱步、握拳、下顆緊繃、呼吸增快或突然停止正在進行的動作等[3]。另外,大聲喧嘩、妄想性言語等也是暴力行為發生的先兆。鍛煉新護士面對即將發生的暴力行為,態度冷靜、堅決、果斷加以制止,護士團結一致。教會護士在面對患者時語氣盡量輕柔,用非制止性語言。掌握保護性約束方法和電休克治療以應對暴力行為,防止遭到其他患者的報復傷害。掌握患者情緒變化的行為特征,強化病房管理教育,定期嚴格檢查病房,對危險物品應收繳防止病人私藏工具作撬窗。對各種輔助室的門用完及時上鎖,不要讓病人站在門邊,以防開門時沖出或搶奪鑰匙。加強對意外事件的防范及處理的演習,制定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例。
掌握對精神病患者的不同心理護理方式,加強語言溝通技巧。與患者及其家屬的談話要言語溫和親切,以柔克剛。但是對有幻覺妄想的病人,切勿與其爭辯。注意不要當著病人的面議論他人或低聲耳語。在實踐教學當中,通過角色演練讓新護士進人情景,練習常用交流藝術原則和交流技巧,提高溝通能力。另外,讓新護士參與健康教育,將溝通知識轉化成溝通能力。無論新護士和老護士,首要溝通對象并不是患者,而是患者家屬,與患者家屬溝通獲取患者的信息,規避危險因素。
1.2 理論教育:定期傳統的上課是為鞏固理論學習,培養護士的判斷性思維、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但是理論學習不僅可以在于課堂,也可以在臨床實踐上。課堂上可以采用情境導入的方法激發護士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護理內容以實例導入法、啟發式教學法,將精神病的臨床常見病病因、癥狀和預防闡述清楚。同時落實精神科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護士職責。在臨床實踐上,可以以1個實際的精神科臨床問題為中心,老護士進行教學引導新護士,對于新護士提出的問題,老護士不僅是提供參考答案、而且是啟發他們的思維,使其形成主動的學習習慣。老護士在與新護士的討論中,可以參考新穎的觀點,改進自己的工作。各種的教學方法的重要目標是以問題為基礎、以案例為引導,培養新護士和強化老護士的判斷性思維,提高臨床評價的能力。
要樹立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精神,樹立著吃苦耐勞、不怕臟的工作作風。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為自己從事護理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并要通過實際工作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改變社會對精神病人及醫務人員的歧視與偏見。增強法律意識及安全意識、職業道德教育和護理風險意識教育。法制教育可以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護理安全管理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是優質服務的關鍵,也是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的重要環節[4]。
1.3 訪問學習:可根據護士的表現,每隔半年選出優秀的護理骨干去全國各地的醫院進行學習半年,開闊視野,提高護理、管理能力。進修學習的護理人員回崗后,總結各個醫院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將其運用到崗位上,以點帶面。提高精神科室的整體護理工作。根據需要對新護士派到急診科、內科、外科等科室輪轉培訓,對年輕護士分層次對精神科護士進行培訓,老護士可以自愿為原則到科室輪轉培訓。邀請國內知名精神科專家到醫院內講學、教授先進的精神科護理知識、管理經驗等。
1.4 學歷教育:目前我國的護士的學歷結構水平:本科約為10.0%,大專為80%和中專10%[5]。相對于10年前,大專學歷人數有大幅提高,只因在2005年的時候《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6]要求在2010年,護士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應不低于30%,再加上高校不斷擴招。雖然護士的整體素質在這幾年有所提高,但面對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日益提高,院方應加大力度鼓勵和支持護理人員參加大專、本科函授學習、網絡教育等。另外,對新護士的學歷準入標準也可相應提高,多招收全日制統招的本科生,當然這也要相應提高待遇以吸引優秀人才。
培養精神科護士,不同于培養其它科室的護士,他們的面對的壓力和風險更加大,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激勵以充分發揮其工作潛能,提高工作能力??傊?、精神衛生事業發展及進步離不開教育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及各級精神衛生學會的幫助。
[1] 張桂英,馬占玲,王鳳艷.精神科專科護士培養模式的探討[J].吉林醫學,2011,32(2):6923-6924
[2] 李崢,姚秀鈺.國內外精神科護理教育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2,04(1):15-18
[3] 隋晶華.精神病住院患者暴力行為預測及護理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02(3):664-665
[4] 劉秀珍.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03(2):619-620
[5] 楊雯,姜安麗.我國護士執業準入標準的構建[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10(1):727-729+747
[6] 林莉莉,湯麗娟.在職護士學歷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4):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