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梅
(湖南省龍山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湖南 龍山 4168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指的是在人類心臟部位出現的冠狀動脈管壁存在粥樣硬化性斑塊,造成人體的心臟供血出現問題,發生了器質性或者心肌功能的異常[1]。本病患者表現出胸部不適感、胸痛等體征,嚴重的可能出現休克,臨床治療主要通過藥物控制,嚴重的需要進行介入治療,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容易出現心情的變化,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此需要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2]。我院采用優質護理應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患者出現發作性胸骨后疼痛,伴有氣短、汗出、心慌等體征。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基本資料采取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對照組:對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護理措施。
觀察組: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加強基礎護理,護士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病室環境,保證病房消毒,對年老患者協助洗漱、翻身拍背鼓勵咳痰等,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指導,多食用粗纖維、蔬菜、易消化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其次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護士根據患者性格、愛好開展針對性護理,將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等知識向患者進行介紹,同時和患者家屬一起制定疏導情緒計劃,通過聊天、參加社會活動讓患者心情保持舒暢,獲得成就感,將治療成功的病例講解給患者,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3]。第三是開展行為和康復干預,護士通過對患者疾病進行評估了解疼痛發生部位、時間、發作誘因等為患者制定有效地解決方法,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同時要加強對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糾正和指導,叮囑患者忌食辛冷、油膩、含糖量高食物,戒煙限酒并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有氧運動計劃,每天保持在30min 左右,必要時監測心率,病情穩定患者可延長運動時間。
采用SF-36 簡易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從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合理用藥和飲食規范四個維度進行評定,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在一張白紙上劃一橫線,一端標0 表示無痛,一端標10 表示疼痛無法忍受,讓患者根據疼痛情況自行評定。
采取SPSS22.0 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詳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注: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t =12.4536、8.2015、22.3054、14.7478,★P =0.0000、0.0000、0.0000、0.0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例數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 合理用藥 飲食規范觀察組 53 77.36±6.98★ 85.42±8.11★ 75.68±7.09★ 74.18±7.64★對照組 53 63.46±4.16 73.94±6.17 50.13±4.39 55.65±5.03
2.2 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疼痛程度變化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疼痛程度變化比較

表2 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疼痛程度變化比較
注:兩組患者治療后發作次數減少,疼痛評分降低,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上述指標改善明顯,經統計學分析,t=10.5519、8.4386,▲P=0.0000、0.0000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例數 治療前發 作次數(次)治 療 后 治療前疼痛評分(分)治療后觀察組 53 6.46±1.34 2.01±0.54★▲ 6.77±1.35 2.38±0.41★▲對照組 53 6.51±1.42 3.67±1.01★ 6.59±1.41 3.59±0.96★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脂肪代謝出現異常,影響患者正常的身體機能,進而引發了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一旦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脅。冠心病會造成患者出現較多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傳統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控制,但是容易增加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因此及時有效的護理方案是是加強患者治療效果改善病情的重要措施,傳統的護理只注重執行醫囑,護士通過機械性的執行注射、給藥等治療措施,忽略了患者身心感受。優質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模式,既注重患者疾病的治療,同時對患者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加強護理,涵蓋了病患和家屬的社會、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干預[4]。
我院對冠心病患者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通過基礎護理、心理干預、康復干預等措施的開展,一是讓患者處在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讓患者保持心情的舒暢,護士要通過積極熱情的溝通和耐心的心態進行護理,讓患者享受到優質服務的內涵;二是護士要加強對患者心理感受的掌握,了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產生的心源性因素,從患者內心深處改變其錯誤的認知,幫助患者擺脫不良情緒的干擾,同時自覺自愿的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和疾病的認知;三是通過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通過針對性計劃讓患者增強對治療的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叮囑患者康復連習應以下午為主,切忌暴飲暴食后運動,選擇溫度適宜空氣質量好的時間段進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5]。
綜上所述,采用優質化護理應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了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疼痛程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 呂文芬,李瓊仙,陳海燕,等.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3,11(5):62 -64.
[2] 姜慧.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3):537 -538.
[3] 熊艷君.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癥的相關性調查分析與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5):634 -635.
[4] 夏冰.舒適護理改善心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和心理障礙的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0):2509 -2511.
[5] 鄭彩月.論優質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手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5(26):345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