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桂
(江蘇省邳州市中醫院 江蘇 邳州 221300)
腦出血為臨床危重癥,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給予恰當的診療及護理措施,可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為2013年06月~2014年06月45例患者應用預防性護理措施,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資料來源 收集2013年06月~2014年06月腦出血患者90例,按雙盲法分組,實驗組45例:男女比例26:19,年齡41 ~76 歲不等,平均(57.21 ±2.35)歲;對照組45例:男女比例25:20,年齡41 ~76 歲不等,平均(57.65 ±2.64)歲。全部病例均經影像學診斷確診,經手術治療后狀態良好,比較兩組腦出血患者的基線資料,存在可比性(P >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后給予肢體活動、扣背、口腔清潔等常規護理措施。
1.2.2 實驗組 給予預見性護理:①應激性潰瘍:好發于術后5 ~7d,因此,術后2 ~3d 插胃管,若無咖啡樣物質則盡早給予鼻飼流食,見血性液體時及時給予治療措施,給予質子泵抑制劑預防消化道出血,每日監測患者血壓變化,若患者血壓突然下降或出現柏油狀大便,則考慮應急性潰瘍的出現;②中樞性高熱:研究指出,高熱6h 內給予處理措施,可迅速降溫,減少腦細胞損害,發生高熱后,應外敷冰帽降溫(敷料置于大血管搏動處),全身用酒精或溫水擦拭,因降溫過快可加重病情,應每小時降溫2 度。③肺部感染:抬高床頭30 度,鼓勵患者咳嗽,給予拍背護理促進痰液咳出,盡早霧化吸入;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應給予吸痰護理,并清潔口腔;④便秘:鼓勵患者多進食纖維含量較高的流質飲食,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排便;⑤壓瘡:評估患者皮膚狀況,每2h 為患者翻身一次,按摩具備隆突處,保證床單清潔衛生,勤換床單;⑥其他護理措施:強化患者癱瘓肢體功能訓練,根據患者臨床病癥及生命體征制定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案,促進機體康復;由專業的護理工作者向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病情,幫助其走出心理誤區,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每天通風,保證病室空氣質量良好。
1.3 療效評定 觀察、記錄兩組病例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進行臨床對比。
1.4 數據處理 借助軟件SPSS16.0 處理全部資料,計量數據,t 檢驗,以表示;計數數據,X2檢驗,以[n(%)]表示。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1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9%,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統計 n(%)
腦出血為心血管疾病中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突然,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活動障礙、小便失禁、惡心嘔吐等,若不及時就診可危及生命[1]。
腦出血為臨床常見病,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臨床診治后,易并發多種并發癥。肺部感染、壓瘡、便秘均為腦出血術后患者常見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給予安全、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2]。本研究探討了預防性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顯示,實驗組腦出血患者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1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9%(P <0.05),近似于相關報道[3-4],提示預防性護理措施可收獲更高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其在腦出血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高于常規護理模式。
腦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是一項細致而又繁重的工作,常規護理可促進機體恢復,也在降低病殘率、病死率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能有效避免并發癥發生。為腦出血術后患者應用并發癥預防性護理措施,讓患者及其家屬掌握術后常見并發癥類型及對癥處理方法,引導患者走出心理誤區,可提高身心舒適度,降低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措施可降低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預防性護理措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1] 于金華,紀雪梅,舒曉.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1(14):76 -78.
[2] 潘賢妃,王海英,童巧薇,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和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7(33):135 -137.
[3] 陳曉霞.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3,09(07):1899 -1900.
[4] 王玉翠.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藥物與人,2014,11(06):225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