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貫徹,我們即將迎來單獨二胎的新局面,那么單獨二胎政策有哪些內容?單獨二胎的生育條件是什么?怎樣才能生二胎?面對單獨二胎政策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單獨二胎是夫妻雙方一人為獨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對于再婚夫妻來說,一方已生育一孩,另一方未生育,可以再生育一胎,這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有關再婚夫妻生育中有所規定,并不適用于單獨二胎政策;雙方都未曾生育,而其一方為獨生子女,是可以按單獨二胎政策處理。
隨著各地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不少單獨甚至雙獨家庭都興奮起來,生不生?啥時候生?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點。國內許多媒體和網站不約而同地幫大家算起了經濟賬,比如北京養一個5歲孩子年費用8萬元,昆明養一個1歲孩子年費用5萬元等等,很多符合條件的年輕父母不準備要二胎的理由也是:那得多少錢啊。其實,在“過來人”眼中,收入水平在要二胎的準備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因素,生理、心理等問題是才更需要注意的。
所以,并不是每個符合政策的女性都適合生育二胎,大-家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個人家庭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生二胎將帶來的身體、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影響,做好萬全的準備迎接“二孩”的到來。
問題一:你還能生育嗎
得知自己所在的省份放開二胎生育政策,林女士既高興又很矛盾。35歲的林女士擁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兒子樂樂今年4歲了。林女士是獨生女,按照新政策,她和丈夫可以要第二個孩子。
雖然林女士和丈夫都很喜歡小孩,也希望樂樂能有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陪他一起長大。然而,已到高危妊娠年齡的她卻有自己的擔憂:“我現在35歲的年齡非常尷尬,而且現在已出現了月經不調等情況,可能想要再次懷孕會很困難。”此外,“高齡產婦”生產的危險也同樣困擾著她。
繁重的工作和生存壓力迫使很多夫妻無奈地選擇晚婚甚至是晚育。很多夫妻在孕育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已經處于高齡媽媽、高齡爸爸的臨界。所以,當準備生二胎時,很多夫妻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自己的生育能力已經被時間偷走了。
對她說:卵巢已不像你的容貌那樣年輕
1.宮頸和陰道——精子能成功穿越障礙嗎?
臨床發現,雌激素不足或宮頸管感染時,都會改變粘液的質和量,影響精子活力和進入。宮頸息肉、宮頸肌瘤則能堵塞宮頸管,從而影響精子通過。專家介紹,陰道和子宮頸黏膜具有免疫作用,一旦誤以為精子是入侵者,就會對精子痛下殺手。這時精子要想進入子宮就不是簡單的通過迷宮了,而是超級馬里奧的暴力版。
2.卵巢——卵子能孕育成功嗎?
規律的月經是卵巢功能正常的標志。每次月經來潮,都意味著你的卵巢都盡職地釋放了一枚卵子,雖然她并不能保證這枚卵子的質量如何、是否能與精子相遇。月經在25~35歲之間最規律,卵巢的功能也相對最穩定。因此,我國政府建議的25~30歲的最佳生育時間是非常科學的。醫學上普遍認為女人的卵巢功能從35歲后就開始逐步下降。
3.輸卵管——精子和卵子能成功相遇嗎?
一顆充滿生命力的卵子無論如何也無法擁抱哪怕最茁壯的精子——如果輸卵管不通暢的話。臨床發現,30%左右的女性不孕是因為卵子、精子無法相遇在作怪。一枚卵子的最終勝利,需要暢通的輸卵管的支持。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癥,炎癥或手術都有可能引起輸卵管粘連,從而影響輸卵管蠕動功能,無法正常運送受精卵到達子宮。粘連嚴重的輸卵管更猶如斷掉的鵲橋,精子和卵子只能彼此眺望而無法擁抱彼此。
4.子宮——受精卵能成功安家嗎?
受精卵是位挑剔的住客。子宮里如果有腫瘤或炎癥,都會讓辛苦到達的受精卵遭遇淘汰的命運。另外,子宮內膜結核、內膜息肉或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等問題都會影響受精卵著床,降低妊娠率。形象地說,受精卵就是一位挑剔的豌豆公主,如果“床墊”不夠舒服就會夭折,子宮粘膜下肌瘤等疾病就是那粒致命的豌豆,可造成不孕或孕后流產。另外,頻繁人工流產更是對子宮的戕害,因為刮宮手術會讓子宮內膜變薄,不利于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而子宮的位置和角度(前傾或后傾)則會影響子宮頸口能不能充分浸泡在精子池中,這對女人的孕力也有影響。
對他說:你的精子還健康嗎
1.精子數量質量堪憂
與女性相比,男性的有生育能力的年齡相對要長一些,有些甚可以達到90高齡。但生育力的強弱和生育質量卻與年齡有密切相關。男性在30~35歲階段生殖能力最為旺盛,以后生殖能力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睪丸組織的功能約從30歲起開始逐漸衰退,并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各級生精細胞減少,精液中精子活動力降低,死精子數增多,睪丸體積逐漸變小,硬度降低等。20~29歲時約有90%的曲細精管含精子細胞,40~50歲時降到50%,至70歲前仍大致維持在這一水平,80歲以后則逐步降至10%左右。但是專家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都可能導致男性提前出現精子量少、密度低,精子活力不足,甚至無精等癥狀。
2.削減妻子的生育力
研究資料顯示,男人35歲以后,使妻子懷孕的概率每年下降3%;而且45歲以上的男性比35歲以下者,讓一名女性懷孕所需的時間會延長5倍。
3.增加妻子的流產風險
根據對5000名孕婦的跟蹤調查,丈夫年齡大于35歲的孕婦在懷孕后2~4個月間,出現自發性流產的概率增加30%;50歲男性與20歲男性相比,妻子出現自發性流產的風險要翻一番。
4.增加孩子患病甚至死亡危險
統計數字表明,孩子的患病與死亡率隨著父母的年齡增大而增加,父親年過40歲后得子,其子女的畸形率超過“年輕爸爸”的1倍。迄今為止已發現大約有20種不同的疾病與父親的衰老有關。
列在黑名單上的有畸形:先天愚型;1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父親的生育年齡每增加5歲,則孩子與之結緣的概率增加9%);前列腺癌、軟骨病;精神病(50歲以上男性生育的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幾乎是50歲以下的男性所生育孩子患病可能性的3倍)等。endprint
醫生說:重視生育力評估避免出生缺陷
生育力評估作為一種趨勢,是一種善待生活、關愛自己和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高齡再生育的夫妻們,為了避免出生缺陷,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在準備生育前應該再次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建議一起去做一次全面的生育力評估。醫生不僅會根據夫妻雙方生育力評估結果,對查出惠有影響生育的婦科或男科疾病的夫妻,予以及時治療:而且將指導各方面檢查符合生育條件的夫婦如何科學備孕和把握受孕時機,以及孕期保健,避免出生缺陷。
生完第一胎之后,什么時候能生第二胎?在不少地方,都以“三年抱倆”為榮,認為這是男人強壯,女人身體好的證據。殊不知,生育間隔時間太短,可能會損傷女性的身體。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的女性,在生產完之后,被胎兒撐大的子宮和陰道都需要有一個慢慢恢復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過早懷孕,會使得尚未恢復的子宮再次增大,子宮壁變薄,尤其是剖宮產手術刀口處是結締組織,缺乏彈力,這樣新鮮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過程中很容易脹破,從而造成腹腔大出血,嚴重者可威脅準媽咪和胎兒的生命。
此外,產婦生育第一胎后,要給孩子哺乳,而一個完整的喂奶期是在嬰兒O~2歲期間,這個時候更需要悉心照料。如果這時候再生育第二胎,兩個孩子很難保證照料好。綜合來看,一般最好間隔3年左右。
●剖宮產后懷二胎:最好等兩年
如果第一胎是刮宮產,那么最好在兩年后才能再孕。當然,兩年之后是否能夠立刻懷孕,還需要醫生根據子宮口的傷痕來確定。如果子宮切口的瘢痕不能很好地愈合,耐受不了分娩時的子宮收縮,就容易發生子宮破裂。
●順產后懷二胎:建議一年
相對而言,順產對身體的傷害很小,子宮沒有傷口,理論上是只要來了月經就可以懷孕了。但是,女性也千萬不可以操之過急,調養好身體再孕,才能給未來的寶寶打下最好的“底子”。
●長期服避孕藥或曾放置節育環:先觀察3~6月
長期服避孕藥的女性,應在停藥后6個月再懷“二胎”。如果放置節育環,需取環后觀察3個月以上,無異常變化時才可受孕。在這段時期,最好采用避孕套避孕。否則,因停服避孕藥或取環所致的非常規排卵及子宮膜受損而懷孕,胎兒就不能正常發育。
問題三:什么方式生?
情況1:第一胎是剖宮產的,第二胎能順產嗎?
有些人認為“頭胎剖宮產,以后都只能剖宮產了”,這一說法其實并不全面。如果頭胎是剖宮產縱切口,那么再生孩子就還是要選擇剖宮產。如果準媽媽的第一胎是因為臍帶纏繞、巨大兒、胎兒窘迫等原因選擇剖宮產,而此次妊娠已無上述不良因素者,那么第二次分娩,在醫生的同意和指導下,仍然可以嘗試自然分娩的。當然,前提是醫生檢查你子宮疤痕的恢復狀況是良好的。而且一般兩次分娩最少應間隔兩年以上,相隔時間越長,第二次分娩順產的機會就越高。
情況2:第一胎順產,第二胎會像第一胎那樣痛嗎?
從分娩陣痛來說,很多有生二胎經驗的媽媽都反映,第二次的自然分娩會很輕松。因為陰道經過第一胎分娩時的擴張,從分娩產程來說,第二胎總體看會比第一胎快,但第二胎也有難產情況發生,需要看具體情況。從分娩疼痛感來說,第二次分娩雖然仍會痛,但痛感也會比第一胎輕很多,而且疼痛的時間也會縮短,因此,自然分娩是對媽媽和寶寶最好的分娩方式是有理由的。
情況3:生第二胎也會難產嗎?
不一定。如果第一胎是由于骨盆狹窄造成難產,那么生第二胎時仍有這種原因存在,就要選擇剖宮產。如果第一胎是由于宮頸擴張緩慢、宮縮差、胎心減速等原因造成的,而骨盆大小正常,那么第二胎分娩時出現難產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不必有太多的擔心,可以把自己的情況詳細告訴醫生,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給你分娩方式的建議。
問題四:“老大”準備好了嗎?
家里有兩個寶寶該怎么管?這個因獨生子女政策已經遠離我們30年的話題,因二胎政策的逐漸開放漸漸又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想要兩個孩子家庭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因為受計劃生育影響,多數人都沒有兄弟姐妹,看著曹格家兩個孩子打打鬧鬧,感嘆著哥哥的倔脾氣,妹妹的小心機和曹格的偏心眼。輪到我們自己,我們會教育的比曹格好嗎?
老大的意見變得“至關重要”
想要兩個寶寶能和平共處,其實,從最開始想要老二的時候,就要和老大商量才行!如果家里已經把生二胎列入議事日程,那么在討論的時候,一定要讓老大一起參與,無論老大同意還是反對,都要鄭重其事的聽取老大的意見。讓老大明白,他在這個家庭的重要性。
等老大5歲左右再生二胎
研究表明,如果年齡差別小于18個月,第一個孩子不會嫉妒,因為他還沒有理解發生了什么。如果年齡差別2歲,孩子間的競爭就非常突出。孩子的童年期是4~7歲,他們的求知欲更強,并開始了創造性思維,對周圍人和事滿懷好奇心。當老大年齡在童年期時,父母選擇要第二個孩子更為明智。另外,此時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父母因此能騰出更多時間去照顧更小的孩子。
不要說生二胎是為了老大
有很多父母要第二個孩子,會說是為了先出生的老大。“一定得要,一個孩子太孤單了。”但實際上每個孩子的成長道路走得幸福與否,與他是不是獨生子女沒什么必然聯系。不管三口之家還是四口之院,都有將孩子教育得很好或者很糟的例證。
要不要生二胎,父母最需要慎重考慮的是他們是否為再養育一個孩子做好了現實和心理雙方面的準備,是否準備好面對因為多了一個生命而新增的挑戰,而不是為了第一個孩子。
如此重大的家庭決定絕對不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能夠承擔的,也絕對不是他們應該承擔的。
潛移默化,讓老大喜歡上弟弟妹妹
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讓老大喜歡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可以通過照顧布娃娃、撫摸媽媽肚子等方式讓老大與父母一起期待弟弟妹妹的出生,并在這個過程中讓老大了解父母對他的愛是不會因為一個新的生命而減少,他原本享受的愛和溫暖并不會改變,他的生活只會越來越豐富多彩,讓他的情緒漸漸正常化。
如果老大已經懂事了,可以讓其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來,例如懷孕期間陪同購置寶寶所需的物品,出生后讓其為弟弟妹妹喂輔食等,從小培養同胞間的感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