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遇洪
為深入貫徹中辦發〔2013〕25號、渝委發〔2014〕9號文件精神,落實全國及重慶市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會議要求,夯實精準扶貧基礎,奉節縣高度重視,將新一輪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作為2014年全縣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奉節縣嚴格程序、強化措施,共鎖定脫貧對象14269戶49315人,準確識別新一輪農村建卡貧困戶34181戶124430人,貧困村185個,弄清了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扶貧訴求,確定結對幫扶關系,制定了到戶到村幫扶規劃。由于程序嚴謹、公開透明,本次建檔立卡實現了“零上訪”目標,保證社會穩定,為下步精準扶貧打下了基礎。
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奉節縣成立了由縣委常委、分管扶貧工作的副縣長為組長,縣府辦副主任為副組長,縣發改委、財政局、交委、水務局、農調隊、調查隊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全縣成立了駐村工作隊374個,工作人員1122名,其中縣委組織部選派了57名部門優秀干部,分別入駐全縣正在實施整村扶貧的57個貧困村組建駐村工作隊,負責對貧困村的致貧原因、發展需求和幫扶規劃等信息進行建檔立卡。
在建檔立卡工作中,奉節縣多措并舉,提高群眾知曉率。不僅組織召開全縣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培訓會,并逐級宣傳培訓到鎮、村、社,還利用政府公開網、奉節網、手機報、電視臺等媒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廣泛宣傳,從而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鄉鎮則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趕集日向群眾發放宣傳單、建立QQ群等方式讓政策宣傳真正進村入戶。特別是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參評難問題,奉節縣落實專人電話聯系,制作“申請貧困戶委托書”,使他們能夠通過電話委托等方式參與貧困戶評定,確保評定對象全覆蓋。
在貧困戶書面申請、全縣分解貧困戶指標到村民小組的基礎上,奉節縣采取兩種模式進行貧困戶評定。一是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統一集中評定;二是村民小組初評,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初評名單。村民現場陳述申請原因,代表現場評議投票、唱票、計票,現場公示評議結果,確保了評定程序的公開、公正、公平。
實際工作中,為確保對象甄別準確,奉節縣創新探索出貧困村評定“五步走”工作程序。
第一步:制定條件。根據重慶市要求,奉節縣根據縣情,綜合交委、統計局、農委、水務局等部門的基礎數據,制定了貧困村評估八大指標(貧困發生率、上年人均純收入、有無村集體經濟收入、有無村主導產業、自然村村道是否通達、村主道是否硬化、社道未通達率是否在50%以上、未解決的安全飲水困難人口比例是否達50%以上),根據評估指標全面掌握了各村基本情況。
第二步:村(社區)評估排序。鄉鎮對轄區內所有的行政村按貧困村評定條件進行評估排序,排序經鄉鎮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確定并公示無異議后,由鄉鎮主要領導簽字并以正式文件上報縣扶貧辦。
第三步:縣扶貧辦匯總分類。縣扶貧辦通過主任會議,結合近三年來全縣行政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情況、道路交通狀況、人飲安全狀況和對行政村人口外出、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務中心距鄉鎮(場集鎮)距離等調查情況,將全縣鄉鎮、街道分五類,并分別按照40%、50%、60%、70%、80%的貧困村比例進行預安排指標,根據鄉鎮上報評估排序,初選出貧困村名單 。
第四步: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初審。對縣扶貧辦初篩匯總的貧困村名單,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對照貧困村指標預分配表,結合鄉鎮上報的村(居)排序,一審貧困村預分配指標是否合理,二審鄉鎮排序是否合理,以此,確定全縣貧困村初選名單。
第五步:縣委常委會最終審定。召開縣委常委會對經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初審確定的貧困村名單進一步審查,最終形成全縣新一輪185個貧困村名單。
為了有序推進建檔立卡工作,奉節縣扶貧辦組建了5個分片督導組深入鄉鎮開展督促檢查,每月一檢查、每月填報《奉節縣分片聯系檢查鄉鎮建檔立卡工作月報表》。通過檢查及時糾偏糾差,總結經驗、發現亮點,確保工作流程規范,堅決杜絕了優親厚友,弄虛作假,平均分配、拆戶、分戶和空掛戶等現象發生,為扶貧任務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奉節縣扶貧辦對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單項考核,通過量化的考核指標,對各鄉鎮總體任務與階段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與工作經費和扶貧年度考核掛勾,有力地提高了各鄉鎮村社工作的積極性、嚴謹性和程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