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蓮
(大同市衛(wèi)生學校護理教研室,山西 大同037004)
優(yōu)質護理是目前護理的常用手段,由于優(yōu)質護理能夠讓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更加舒適,護理依從性更高,因此患者在護理后的身體恢復情況往往相比普通護理要好[1]。但是在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過程中,基礎護理的落實工作較為難以進行,這是因為基礎護理工作在實際的實行過程中步驟較為繁瑣,同時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也較大。但是基礎護理是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因此就需要對優(yōu)質護理服務過程中基礎護理落實的難點進行分析,同時找出相應的管理辦法。我院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中實行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某科室,科室中共有病床63張,收治的患者主要為兒科、外科、內科、婦科等臨床學科。主要以無法手術的晚期腫瘤患者以及良性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平均每月收治患者人數(shù)為134例次。科室中共有護士25人,其中年齡為22~45歲,平均年齡為34.21±1.37歲。職稱為主管護師4人,護師3人,護士18人。學歷為8名本科,17名大專,護齡為1~29年,平均護齡為6.98±1.03年。
首先需要對基礎護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的了解,護士長需要將基礎護理落實記錄單進行相應的整理,其中的內容包括了患者的姓名、床號以及基礎護理的各種項目,每日需要由責任護士在下班前進行相應的記錄,對已經落實的項目和沒有落實的項目作好記錄,同時對沒有落實的項目做好沒有落實的原因,并且需要執(zhí)行護士長進行簽名。通過3個月的歸納和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在本科室中出現(xiàn)基礎護理落實困難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拒絕護理,占72.37%,護士對護理認識不足,占8.27%,護理決策問題,占12.36%以及護理管理問題,占7.33%,同時需要讓患者填寫護理滿意度表,滿分為10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用了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在管理上,主要是提高護士對基礎護理的認識、改進病區(qū)護理管理的方法同時促進患者配合基礎護理。
在使用管理措施將基礎護理落實的難點進行了改進后,我們需要再進行3個月的記錄,記錄方法與了解基礎護理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方法相同。并且需要在患者出院時讓患者填寫護理滿意度表,滿分為10分。
在經過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后,患者在優(yōu)質護理過程中基礎護理落實的問題有著明顯好轉,同時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也有明顯的提升,如表1、2所示。
在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過程中,基礎護理的落實一直是重難點,同時基礎護理對于優(yōu)質護理工作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基礎護理落實工作而言,能夠較好地進行是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夠實行的前提條件[2]。
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采用基礎護理落實記錄單的方式深入了解了目前優(yōu)質護理服務過程中基礎護理無法較好落實的原因。而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原因主要有患者拒絕護理,護士對于護理的認識不足、護理決策的問題以及護理管理的問題。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制定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并且讓護理年資較長的護士幫助年輕護士進行管理,并且在護理的過程中為患者講解護理的重要性,同時在護理中一定要注意幫助患者熟悉護理環(huán)境,讓患者能夠真正的接受基礎護理的流程。也需要對護士進行進一步的培訓工作,讓所有護士都能夠明確基礎護理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重要性。而在護理管理以及護理決策方面,可以定期組織護士進行業(yè)務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也需要讓護士學習倫理相關知識,讓護士能夠更好的進行護理流程。而在護理管理方面,我們使用了全新的管理辦法,針對病房的專業(yè)特點來進行管理,同時也對護士進行了分層管理[3]。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對優(yōu)質護理過程中的基礎護理的落實難點進行改進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表1 經過管理后基礎護理落實情況比較

表2 經過管理后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比較
[1]方雪梅,汪前英,黎萍,等.基層醫(yī)院優(yōu)質護理示范病房實施基礎護理質量控制的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3,12(6):569-570.
[2]陳員娥,李艷,厲小小,等.小組負責制護理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073-1074.
[3]周在霞,趙娜,李芹,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在神經內科病房的臨床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493-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