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醫療損害責任因果關系研究
作者:馬輝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定價:35.00元
如何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醫患沖突,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成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因果關系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無疑成為醫療損害及賠償法的核心問題。基于這一前提,完善醫療損害的相關法律法規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因果關系入手。《醫療損害責任因果關系研究》一書明確了醫療損害中的因果關系,并據此推定了實際法律政策依據的欠缺和不足,對指導醫患損害的法律政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提出,在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中因果關系要件“彈性”最大,是法律政策得以落實的最主要工具。影響醫療損害法律政策的因素很多,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醫療衛生服務體制,即醫療衛生服務市場化程度越高,法律政策越傾向于保護患者,因果關系認定越容易。我國大陸地區醫療服務高度市場化,法律政策理應更有利于患者保護,因果關系應采較低標準。首先,醫療行為恒常存在人身損害后果,兩者存在因果關系;其次,醫學屬經驗科學的范疇,醫療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客觀關系通常難以查明,且醫療損害的原因往往又屬于不作為型因、多因、不確定性因、弱勢因,主觀判斷空間巨大;最后,因果關系理論復雜多樣,任何主觀需要的因果關系結論都能找到相應的理論支持。在具體技術層面,歷來存在因果關系一元化與二元化之爭。由于醫療損害首先體現為人身損害,繼而發生為財產損失,二元說更符合實際需要。借鑒責任成立與責任范圍因果關系的劃分,全書主張采用責任成立、責任限制因果關系概念。在責任成立階段,主要采用“自后向前”追索的因果關系理論,查明醫療行為是否為損害后果的相當條件或實質要素;在責任限制階段,優先選擇“自前向后”思考的理論成果,從人身損害后果出發,探尋受法律保護利益的范圍和比例。該限制包括三個層次:首先是法定限制,即受保護的利益限定于法所明確規定的項目;其次,在法定項目之內采用自然結果規則;最后,根據原因力規則確定賠償比例,進一步限制利益的份額。
從根本上來講,法律政策關系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重大利益。在醫療侵權的因果關系中,事物之間的常規聯系、如何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同時最終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等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醫療行為與人民生命安全直接掛鉤,具有自身的專業性、復雜性和綜合性。在醫療行為中,醫生因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在預估風險、控制損害等方面掌握著更多的信息,再加上醫生在診治過程中始終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因而醫患之間的地位存在較大的懸殊,掌握的信息也嚴重不對稱,所以醫療損害的法律控制應從不同歸責原則及其對醫方控制醫療損害行為的影響等方面著手。其一,過錯責任原則。這是一種最為直接有效的強制性手段,它一方面對最有能力預防與控制醫療損害的醫方進行有效的制約,促使他們擁有更加嚴謹的診療態度,最大程度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造成醫療損害。另一方面,為承擔醫療損害能力脆弱的患者提供了保障,更加有利于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其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一方面,它極大地激勵了醫方預防與控制醫療損害風險,促使醫療機構在改善醫療技術、加強醫療管理、規范醫療行為等方面多下功夫,在避免醫療損害的發生上發揮著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這也將導致醫方在特定時期因采取防御性醫療而增加醫療費用等不良后果的發生。其三,無過錯責任原則。盡管這種醫療損害分配機制可以將醫療損害風險降到最低,但同時也很有可能導致醫方為逃避風險而不嘗試高風險的醫療項目,最終嚴重妨礙醫學進步,甚至影響公眾生命健康。其四,公平責任原則。從醫療損害分配機制上看,醫療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再加上醫療水平有限,由其承擔無過錯造成的醫療損害與社會公平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久而久之,甚至會造成醫療機構放棄高風險醫療實踐等惡果,于人類生命健康、社會醫學的發展與進步都是有害的。
正義的實現,法律政策的指引是關鍵。通過對《醫療損害責任因果關系研究》一書的仔細研究與閱讀,相信相關方面的研究人員及醫護工作者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醫患損害賠償及糾紛等問題的方向將更加明朗,我國醫療事業也將因此獲得一個更為健康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