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芙
貴州荔波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貴州省十大優先發展旅游區之一?!吧赀z”成功后,荔波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加上荔波機場通航以及高速公路開通,到荔波旅游的人數逐年上升,2013年達到300萬人次。
近年來,荔波緊緊抓住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和民族風情優勢,開發創新旅游模式,借助國家扶持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游的歷史機遇,極力推動扶貧工作實現突破,取得了積極成效。實現了鄉村旅游與城鎮旅游、觀光旅游的互動發展,形成了一批民俗體驗、參與勞作、休閑度假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目前,依托世界自然遺產地大小七孔景區、水春河漂流、鄧恩銘故居、板寨紅七軍會師舊址等王牌旅游資源,荔波已開發鄉村旅游景點21個,發展“農家樂”600家、鄉村旅舍106家、鄉村旅游合作社12個,輻射帶動3萬人脫貧。
結合旅游實施生態移民
荔波縣抓住新一輪扶貧開發全省加大投入生態移民工程的契機,實施鄉村旅游與生態移民同步推進,沿襲本民族住房原始風貌進行規劃設計,爭取資金扶持。2008年以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960萬元,同時整合其他部門資金,建設了洞塘瑤寨、翁昂拉內、甲良、瑤麓、瑤山拉片5個移民安置點,完成移民安置897戶3490人,計劃2015年5月完成瑤山第四期移民489戶1818人。同時,該縣結合移民搬遷搭建旅游增收平臺,實施“三線推進”,確保移民農戶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能致富。
一是瑤山拉片至董蒙一線。依托大小七孔景區,荔波結合前期投入扶貧資金150萬元實施的鄉村旅游扶貧項目,進一步擴大和完善瑤山AAA景區建設,開發刺繡、竹藝等旅游產品,推動以地方特色水果與瑤山雞、瑤山土黑豬相結合的生態產業園建設,借助旅游實現瑤族同胞家門口增收。
二是翁昂拉內至洞塘瑤寨一線。根據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科考活動和冬季萬畝梅原賞花人數逐年上升趨勢,黎明關水族鄉以喀斯特森林核心區的優勢、300戶移民安置點的規模實施農家接待,緩解縣城接待壓力。深入挖掘和開發手工竹編、土花布、儺戲面具等旅游產品,以布依儺戲,文當舞、板凳舞表演等地方民族文化吸引游客,將移民點打造成吃、住、游、娛、購一條龍的旅游小城鎮。
三是甲良瑤麓一線。通過移民實施小城鎮建設,加大楊梅、葡萄、桃、梨等觀光水果產業園投入,實現農家接待與水果采摘互動發展。
推行品牌戰略
近年來,荔波縣努力推行品牌戰略,搭建城鄉之間互動溝通和發展的平臺,大力發展民族文化體驗游、布依村寨探尋游、田園風光游,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借助世界自然遺產地和樟江國家風景名勝區大、小七孔核心景區、水春河漂流的巨大影響力,以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吸引更多城市人口到白巖泰美鄉居休閑度假、娛樂、燒烤、泛舟、垂釣、靜心養性。
創建農耕文化園
荔波縣以朝陽鎮八爛村蜜柚、枇杷、板栗基地及洞陽壩農耕體驗場、板麥薰衣草花海為文化園建設的重點區域,實施鄉村環境整治,完善園區道路交通、花草綠化、休閑長廊建設,改善農戶衛生條件,通過“體驗一次活動,摘一籃水果,賞一片花海,吃一餐農家飯”,親身體驗、參與和感受農耕文化,再現果園田間動靜結合的生活畫面。為此,當地精心設置了5個活動區域。
稻田摸魚區。以洞陽壩稻田為親子活動樂園,家長和孩子一起進入稻田摸魚,體驗田間農趣,鍛煉孩子共同參與意識,增進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水果采摘區。以八爛村農戶現有果園為主要場地,根據水果成熟季節,游客可親身體驗水果采摘及農家生活樂趣。
蔬菜采摘區。在洞陽壩建無公害蔬菜采摘基地,田間地頭隨處可采收。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使背負生活壓力的人們從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脫出來。
花海賞玩區。在小七孔景區必經之地板麥村連片種植薰衣草供游客賞玩,由村合作社統一投資和管理。
農家接待區。在參與一天的勞作采摘活動、賞花歸來后,游客可入農家小院進餐,品嘗林下養殖的瑤山雞、自磨豆腐、無公害蔬菜,配以特色農家木制桌椅,斟一壺米酒、唱幾首敬酒歌,享受濃郁農家風情。
扮靚鄉村田園
荔波縣以駕歐聯山灣黃花千疊、碧水一灣、青山環抱、古老木樓點綴其間的鄉村田園風光大景為主線,延伸到縣城至小七孔景區沿線白墻青瓦、瓜果成行、葡萄滿架的庭院式小景觀交相輝映,展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獨特個性。
在景區,荔波縣規劃安排了大棚蔬菜、哈密瓜、草莓種植,瑤山雞養殖,為鄉村美景增添農趣。游客在假日攜家帶子陶然于鄉村田園,可感受返璞歸真的鄉土氣息和恬淡心境。同時,荔波縣注重自然與人文的相諧相存,安排游客游鄉村山水田園,體驗布依民族風情;走進古老的布依族吊腳木樓,聆聽地道的布依民族語言,感受純樸熱情的待客方式;品農家美食,參與體會民族節日的情歌對唱、迎賓祝酒歌、舞獅表演、花燈表演、矮人舞表演。荔波縣在鄉村美景中融入文化味、人情味、民俗味,激活了田園的動態美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挖掘民族內涵
借助縣內民族“大觀園”的舞臺,荔波圍繞布、水、苗、瑤四個主體民族,打造了瑤山“千戶瑤寨”——貴州最大的白褲瑤村落、水利水族大寨、佳榮大土苗寨和王蒙拉柳布依寨等民俗體驗品牌。組建民族歌舞表演隊,吸引眾多中外游客探尋神秘古樸的民族之韻,傳承瑤族猴鼓舞、水族馬尾繡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瑤族鳥籠、花腰帶,水族、苗族服飾、銀飾及其他民族工藝品。以一個民族一臺戲的主基調,彰顯水韻樟江實景演出的民族魅力。
在鄉村旅游方面,荔波強調全縣唱好一臺戲,全民下好一盤棋。通過對一批家庭旅館、特色餐飲、旅游商鋪和觀光農業、民族表演隊的扶持,展現出集休閑度假、旅游購物、果蔬采摘、民族歌舞表演于一體的體驗式休閑度假大“村落”,以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面貌改善與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的生動局面。同時,荔波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轉型發展,通過鄉村旅游扶貧措施的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做出亮點,增加看點。積極開發旅游產品,著力打造土花布、竹制工藝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批“農家樂”示范區,真正實現“在家門口服務游客、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