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槐
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政府有職責,社會有責任,民眾有義務。進入新十年扶貧階段后,國務院出臺了新的十年扶貧綱要,全面動員和整合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堅持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
在廣西幾十年的扶貧歷程中,企業始終是一支不可代替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參與扶貧開發的企業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寬,對農民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企業參與扶貧在為貧困地區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創造了許多可借鑒、值得推廣的豐富經驗。
一、廣西非公企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13年廣西全區實有非公企業28.25萬家,注冊資本(金)5512.41億元,全年全區非國有固定資產投資達7531.78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66.16%。按照國家新的統計標準(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2013年廣西規模以上非公有工業企業共有4642家,擁有資產總額6866.12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利稅總額分別超過萬億元和千億元,其中,年主營收入超1億元的非公工業企業達2305家,超10億元的達158家。此外,到2013年,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也達到1300多家。
這幾年來,廣西非公企業在活躍市場、繁榮經濟、增加稅利和吸納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夯實了農產品加工業的原料基礎,進一步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加速了廣西農村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是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協調發展,有效推動了全區農村優勢產業及其加工業集聚,不斷完善城鎮化的產業支撐體系,為加快廣西扶貧開發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非公企業參與扶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經濟主體,是創造物質財富、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扶貧開發的一支強大生力軍。近年來,許多非公企業已以不同形式進入扶貧開發領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扶貧開發工作,有的已經取得可喜成效,充分體現出非公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非公企業參與扶貧是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的客觀需要。企業參與扶貧開發,一是能有力地激發貧困地區的市場活力。企業不僅可以開展扶貧公益事業,還可以到貧困地區、貧困村直接開發扶貧項目,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直接吸納貧困人口就業。通過開展各項扶貧開發活動,可使貧困地區、貧困村逐步營造出濃厚的商品生產、市場經濟氛圍。
二是能有效地為貧困地區、貧困村注入持續發展動力。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可以幫助貧困地區開發資源、培育產業、發展經濟,并能形成貧困人口增收與企業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有助于促進貧困地區、貧困村發展觀念的轉變。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過程,不僅會給貧困地區、貧困村帶來資金、技術等先進生產力,而且會催生貧困地區培育新的經濟組織,使貧困人口接受市場經濟理念的熏陶和先進管理知識的培訓,從而有利于推動貧困地區群眾打破傳統觀念束縛和封閉狀態,開闊眼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2、非公企業參與扶貧是企業家、成功人士奉獻愛心,回饋社會的內在要求。從現實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企業家、成功人士都能在成功之后不忘飲水思源、致富感恩、回報社會。近年來,在廣西涌現出不少優秀代表,如梧州中恒集團董事長許淑清近年來個人捐款超過4000萬元,在2011年善行天下慈善大典暨第八屆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典禮上,許淑清被評為“中國十大慈善家”;廣西永福縣龍騰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貽康、廣西田東縣金榮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古金榮獲得第四屆光彩事業國土綠化貢獻獎;廣西信佳企業投資集團董事長蘇景昌、廣西誠益制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杏枚等50位民營企業家被評為第三屆廣西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3、非公企業參與扶貧是企業塑造良好形象和打造企業品牌的有效平臺。實踐證明,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過程,就是塑造企業良好形象、積淀企業文化底蘊、改善企業發展環境、打造企業知名品牌、奠定企業長遠發展基礎的過程。從這一點來說,貧困地區、貧困村是一片資源豐富、營養豐厚的肥沃土壤,企業在參與扶貧、開發貧困地區資源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成為高尚的奉獻者,更是長遠的受益者。
(二)可行性
1、各類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創造了成功典范。在廣西,企業參與扶貧具有良好的光榮傳統,目前全區已有1022家企業參與定點扶貧工作。這些企業真正把定點幫扶的貧困村的發展當作自身的發展來謀劃,投入資金、人力、技術,幫助定點幫扶村(屯)改水、改電、改廁、改圈,進行村內道路硬化,房屋立面裝修,興建村級文化、活動室,籃球場等,幫助農民建立增收產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幫扶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大新縣寶賢村價屯新村建設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寶賢村價屯是位于大新縣桃城鎮西部的一個偏僻山村。2006年,全屯共有77戶347人,耕地面積892畝,四面環山,交通不便,農戶的房子大部分屬危房,人畜混居,村屯環境臟、亂、差。由于經濟發展滯后,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田地大多放荒,在村里常住的僅有9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54人。2006年,價屯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350元,生活極為困難。
廣西新振錳業集團有限公司2007年以來共投入2430多萬元幫助價屯農戶建樓房、鋪設進村入戶水泥路、修建自來水供水系統、改善供電線路和設施、興建價屯黨群理事會辦公大樓、建設價屯舞臺、高標準籃球場和休閑廣場,同時還實施綠化工程、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等。同時,公司先后投入1500萬元幫助價屯發展增收產業。2012年,價屯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1750元,全屯77戶,家家有存款,戶戶住樓房,彩電、冰箱、煤氣等現代生活用品進入每家每戶,全屯共有19輛小轎車,5輛大卡車,電動車、摩托車100多輛,人們的精神生活豐富,村容村貌整潔,村民安居樂業,到處呈現文明和諧新景象。endprint
2、非公企業注重社會效益和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不斷增強。近年來,廣西不少非公企業自覺把支持公益、扶貧開發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如東糖集團、湘桂集團等企業,每年都投入大量扶貧資金用于農村修路,免費給農戶提供化肥、種苗技術,長期扶持農戶發展生產。許多企業每年還從所得利潤中按比率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扶貧和公益活動。如南華糖業集團從2009年起每年都安排資金用于扶貧開發和公益活動,其中2009年227.71萬元,2010年1153.76萬元,2011年達到1800.07萬元,保持每年一定的資金投入,并形成常態化。又如梧州中恒集團僅2011年就安排了500萬元給貧困石山區修建“母親水窖”,解決石山區群眾飲水難問題。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企業參與扶貧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并明確提出“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支持這些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中央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支持,也為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提供了難得機遇。雖然貧困地區總體發展水平相對低一些,但是地域遼闊,氣候條件多樣,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各具特色。企業要謀求發展,就應該用前瞻的戰略眼光去謀劃和占據這些資源高地,把貧困地區獨有的特色資源開發出來,走“你無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特”的市場發展路子,為企業增添可充分發掘、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三、當前非公企業參與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廣西的扶貧開發中,非公企業參與扶貧已有了很好的開端,但在具體的工作中也還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組織引導、宣傳鼓勵不夠,參與程度不高。目前,廣西非公企業參與扶貧還處在自發、松散的狀態,近年來非公企業在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典型,大多數是僅憑企業家奉獻愛心、熱愛家鄉、回報社會的高尚情懷所作出的自覺行動,而缺乏有計劃、全方位的組織引導。其次,對非公企業參與扶貧也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宣傳鼓勵,對作出較大成績的也未能進行認真總結加以推廣并給予表彰獎勵。由于政府層面工作跟不上,加上少數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沒有積極性,造成非公企業參與扶貧的程度還不夠高。目前廣西注冊的非公企業已達28萬多家,規模以上的非公工業企業和農業加工企業也達到6000多家,但實際參與扶貧的比例還是較低,聲勢、力度還較小。
(二)受援方存在重援助輕共建發展思想。在非公企業參與扶貧工作中,受援方總希望企業能在資金、物質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而輕視與企業共同建立支柱產業,共同發展。要使非公企業在扶貧開發中富有生命力,不僅僅要看企業直接捐了多少錢,幫助修了多少條路、建了多少個水柜,更重要的是能把貧困村和企業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村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促進、互惠共贏”,才能使企業在扶貧的天地中常做常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政策配套未能跟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完善對貧困地區的配套體系方面顯得嚴重滯后。盡管涉農部門出臺了一些激勵政策,但配套措施不完善,政策的操作性不強,還存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兌現較難,企業融資難、產業發展難等諸多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
(四)各級政府支持力度不大。在非公企業參與扶貧工作中,各級政府在支持、配合方面力度顯得不大,主要反映在政府為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上力度不大。比如在貧困地區新建農產品加工企業,辦理相關證件應當盡量簡化手續,應當優先安排土地;對企業無償援建的公益性項目,如扶貧開發及村莊整治項目建設中的各項收費應該本著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對為援建村增收脫貧作出重大貢獻的扶貧龍頭企業在貼息貸款上要作出硬性支持條款;對上規模的養殖企業如何建立保險和獎勵制度等都未能得到真正體現。
四、非公企業參與扶貧對策建議
為使非公企業能自覺自愿地參與扶貧開發,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建議采取如下對策:
(一)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引導。要將非公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納入全區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指導;要盡快建立非公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與自治區工商聯等部門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及時溝通情況,研究工作問題,加強協調配合,及時研究解決非公企業在參與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二)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推動非公企業參與扶貧不能靠行政命令,只能通過政策激勵、建立互惠互利機制,引導、鼓勵企業主動參與,才能具有生命力。針對當前政策不配套的問題,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財政、稅收、農業、國土、林業、工商、金融、國資委、工商聯等部門,制定出臺對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如無償捐助的稅收抵扣、扶貧項目支持、企業貸款貼息、企業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三)進一步健全服務保障。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圍繞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搞好服務保障。一是在企業與貧困村、貧困戶的銜接上積極做好溝通對接,確保瞄準幫扶對象;二是在項目規劃、資金安排上給予配合,特別是在引導受援村方面,真正做到組織配合、制度配合、土地配合、勞力配合、觀念配合,力求幫扶產生明顯成效;三是要搭建村企合作的服務平臺,重點搭建產銷對接、銀企對接、研企對接的平臺,促進企業與農戶、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的有效對接,實現企業與農村資源、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村企共建的效率和水平;四是努力為企業參與提供政策、項目、市場信息等方面服務,幫助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組織企業參與各種展銷、拓展商務洽談,擴大影響力,將企業發展規劃與扶貧開發整體布局結合起來,為企業參與扶貧提供保障;五是在表彰獎勵上實行統一部署,統一評比,對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典型事例,納入全區統一表彰獎勵,使在參與扶貧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非公企業和愛心人士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老百姓中有口碑。
(四)積極引導多形式參與扶貧。非公企業參與扶貧可以不拘形式,不論內容,應根據企業自身的條件、能力開展。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定點幫扶貧困村,實行“整村推進”幫扶;條件具備的可以與貧困村進行結對幫扶,開展“村企共建”,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屬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可以將產業基地建在貧困村,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村群眾脫貧致富;基礎稍差,條件稍欠的,可以直接幫助建設一個具體項目,或修一條路,或建一個籃球場,或建一個飲水工程,或者幫助幾個失學兒童完成學業,或為一個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奉獻一片愛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