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以下簡稱互助資金)是指以中央和地方財政扶貧資金補助為基礎,引導村民按一定比例自有資金入股參與而構成建立的村級發展資金。也可吸納無任何附加條件的社會捐贈資金補充壯大資金規模,實行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
近期,我國北方某市某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和互助資金有關的案件,這為日益發展壯大的互助資金項目敲響了警鐘。
2008年,北方某省級扶貧開發辦公室和省財政廳下達當年互助資金試點項目計劃, 某區A鎮B村被列為2009年的試點村。按照計劃,互助資金項目由區扶貧開發辦負責組織協調,A鎮政府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2008年8月20日,A鎮人民政府辦公室成立互助資金試點工作領導小組。8月30日,成立了互助資金項目領導小組,邢某、金某某為小組成員,邢某任小組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工作。2009年4月3日,成立了互助資金項目監督領導小組。2009年12月7日,A鎮互助資金項目領導小組收到該鎮人民政府交付的區級撥付互助資金配股資金40萬元。
2012年4月20日,A鎮B村村級發展互助社(以下簡稱互助社)成立,其業務主管單位是區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要業務范圍為:為本村貧困戶提供互助資金入股、貸款結算業務,其性質為社團法人,法定代表人為金某某。
互助社的成立對于B村有脫貧意愿的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有人開始眼饞這塊近在嘴邊的肥肉。
2013年6月14日,該區人民檢察院舉報中心接到匿名電話舉報,稱2011年4月,原A鎮團委書記、黨政辦公室主任陳某以購買房屋為由,請求A鎮B村會計馬某甲幫忙,馬某甲利用B村20戶農民身份幫助陳某挪用互助資金60000元。陳某將60000元互助資金全部用于玩賭博機和償還賭債。陳某作為黨員、國家公務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國家扶貧互助資金60000元,請求檢察機關查處。
2013年9月23日,區人民檢察院經過調查后決定對陳某、劉某某、于某某立案偵查。陳某在本案立案后逃跑, 2014年3月17日,陳某被鐵路公安處刑警支隊偵查人員抓獲。2014年4月8日,區人民檢察院決定對金某某、馬某甲立案偵查。
2014年5月16日,公訴機關區人民檢察院向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指控被告人陳某、金某某、馬某甲、于某某、劉某某犯挪用公款罪 。五個人的身份分別是:金某某,男,A鎮B村書記、主任、該村互助社法定代表人;陳某,男,原A鎮團委書記、黨政辦公室主任;馬某甲,男,原A鎮B村會計;于某某,女,A鎮人民政府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農經會計;劉某某,女,原A鎮財政所出納。
區人民法院經開庭審理查明:2011年4月,被告人陳某以購買房屋為由,請求A鎮政府負責審核互助資金的會計于某某、發放互助資金的出納劉某某為其挪用互助資金,于某某、劉某某稱互助資金只能向A鎮B村村委會申請辦理。后陳某請求身為B村書記、主任、B村互助社法定代表人的金某某幫忙為其挪用互助資金100000元(每股股金1000元,農戶每股入400元,政府每股配600元,每戶農民最多可入3股),金某某同意并讓身為B村會計的被告人馬某甲具體辦理。2011年4月20日,馬某甲以B村20戶農民身份,填寫了20份虛假的互助資金借款申請審批表及借款協議、借款擔保協議等手續,并按20戶農戶的身份證號碼及相關信息制作了貸款花名冊,陳某按照互助資金相關政策向互助資金專用賬戶交納入股資金40000元。2011年4月27日,金某某在貸款審批表和花名冊上審批簽字。次日,馬某甲把虛假的審批表和花名冊報給被告人于某某,并告知是給陳某使用互助資金。于某某明知陳某不符合貸取扶貧互助資金的資格仍審核通過該貸款申請,并未按程序報A鎮財政所所長和鎮長審批簽字就交給被告人劉某某為陳某辦理互助資金的發放。同日,劉某某在明知是給陳某使用互助資金,在未經財政所所長簽字的情況下,從互助資金專用賬戶中開出支票100000元(其中含陳某入股資金40000元),與陳某同去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給其當日開戶的賬戶尾號為8107的卡內存入80000元、現金20000元的形式發放給陳某。
2011年8月,A鎮財政所所長在檢查互助資金申請手續時發現于某某等人給陳某挪用互助資金的情況,并得知陳某將互助資金全部用于玩賭博機和償還賭債。2011年8月25日、11月2日、11月25日、12月8日,陳某退還贓款35000元,劉某某退還贓款10000元,馬某甲退還贓款10000元,于某某退還贓款5000元。被告人陳某、金某某、馬某甲、于某某、劉某某歸案后如實供述了所犯罪行。
公訴機關出示了互助資金借款申請審批表、借款協議、借款擔保協議書、身份證復印件及B村互助資金借款花名冊,證明2011年4月20日B村20戶農戶向B村各入股2000元分別向該村互助社理事會貸款5000元,該20戶農戶為:秦某甲、赫某某、馬某乙、馬某丙、李某甲、田某某、馬某丁、拜某某、虎某某、蘭某某、秦某乙、馬某戊、白某某、馬某己、馬某庚、禹某甲、禹某乙、馬某辛、馬某壬、李某乙;該20戶農戶相互為他人的借款提供擔保。同時出示的互助資金借款借據及入股憑據,證明B村20戶農戶為貸取扶貧互助資金,各入股2000元借取5000元,該互助資金的用途為種植、養殖。
證人邢某證言證明:互助資金屬于政府扶貧資金,只有在各村常年居住并且具有本村戶口的農民才能享受,也不得挪作他用。一般的公職人員不屬于享受互助資金的人員范圍。按照發放互助資金的流程及人員職責,村書記金某某負責互助資金在村級的審批,她負責在鎮上的最終審批,于某某負責在鎮上初步審核,劉某某負責資金發放。2011年4月,于某某明知陳某不符合貸款條件還審核通過以B村20戶農戶的身份申請的貸款,劉某某未經她審批就將60000元互助資金發放給陳某。2011年8月,陳某、馬某甲、于某某、劉某某共計還款60000元。
證人秦某甲、赫某某、田某某、馬某丁、冶某某(拜某某的妻子)、虎某某、秦某乙、馬某己、馬某庚、馬某癸的證言,證明以上B村的農戶在2011年4月份沒有申請互助資金的貸款,互助資金借款申請審批表、互助資金借款協議、互助資金借款擔保協議及B村互助資金借款花名冊上的簽字不是他們本人所簽,他們沒有申請貸款,也沒有給他人擔保貸款。
法院綜合以上證據認為,被告人陳某以購買房屋為由,請求身為A鎮B村書記、主任、互助社法定代表人的金某某幫忙為其挪用互助資金60000元,金某某同意并讓身為村會計的被告人馬某甲具體辦理,馬某甲把虛假的審批表和花名冊報給被告人于某某,并告知是給陳某挪用互助資金。被告人于某某明知陳某不符合貸取扶貧互助資金的資格仍審核通過該貸款申請,并未按程序報A鎮財政所所長和鎮長審批簽字就交給被告人劉某某為陳某辦理互助資金的發放。被告人劉某某在明知是給陳某挪用互助資金并未經財政所所長簽字的情況下,將互助資金發放給被告人陳某,被告人陳某將60000元互助資金用于賭博。被告人金某某、陳某、馬某甲、于某某、劉某某的行為均已構成挪用資金罪,應予刑事處罰。
本案系共同犯罪,被告人金某某、陳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馬某甲、于某某、劉某某起次要、輔助作用,系從犯,依法應當從輕處罰。被告人金某某、陳某、馬某甲、于某某、劉某某具有坦白情節,依法對其從輕處罰。
法院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金某某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緩刑考驗期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二、被告人陳某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共折抵2日,即自2014年3月19日起至2015年7月16日止)。
三、被告人馬某甲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緩刑考驗期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四、被告人于某某犯挪用資金罪,免予刑事處罰;
五、被告人劉某某犯挪用資金罪,免予刑事處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