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元+陳君
2009年以來,重慶市司法局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承擔起武隆縣繁榮村整村脫貧的幫扶任務。在對口幫扶中,市司法局堅持抓主要矛盾,突出問題導向,以產業扶貧為牽引,以增強造血功能為重點,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目標,多方協調投入近2000萬元,全方位、持之以恒地開展扶貧工作。全村人均收入從2008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13年的8000多元,實現了整村脫貧的目標任務,繁榮村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康莊大道。
從憂到喜:司法局的干部來了
繁榮村地處桐梓山深處,平均海拔1200米,距武隆縣城近100公里,從村子到縣城,一路崎嶇,開車需要約3個小時,是武隆縣最偏遠、最貧困的山村。村里人看不到脫貧致富的希望,絕大部分青壯年都離鄉外出打工。“桐梓高山石疙瘩,只出紅薯、洋芋、苞谷粑”,這句當地人編的順口溜是當年繁榮村的真實寫照。掙不脫貧困,讓全村干部群眾憂心如焚。
對口扶貧讓繁榮村迎來了轉機和生機。市司法局局長林育均第一次走進繁榮村時,看到村子的貧困狀況,面對全村干部群眾的熱切企盼,擲地有聲地說:“踐行‘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當好人民公仆。面對揪心的城鄉差距,我們怎能不動真情不干點實事?”
從動員令發出的那一刻開始,司法局的干警們便扎根大山,真心實意為繁榮村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出力解難。
下定目標。要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司法局提出要通過2-3年的幫扶,為繁榮村增收致富奠定基礎,每年增收500萬元以上,戶均超過1萬元,成為文明富裕的新農村,力爭讓群眾看到希望。
審定思路。堅持產業扶貧,因地制宜,明確將種植金銀花作為重點產業大力扶持,實行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種植,帶動烤煙、辣椒、仔豬等產業全面發展,力爭讓群眾增強信心。
制定措施。堅持全面扶貧,實施整村脫貧、“萬元增收”工程,提出基礎與民生先行、長效與短效結合、教育與產業并重、干部與群眾互助、致富與普法同步的措施,力爭讓群眾得到實惠。
確定責任。堅持真抓實扶,把扶貧作為專項目標任務,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用“五有”群眾觀教育機關干警用心、用情、用力扶貧;切實落實《幫扶協議書》,力爭讓群眾看到變化。
對口扶貧讓繁榮村看到了真情。“市司法局的干部到我們村來了”,這句話在村里不脛而走。這些干部是自帶生活費分批到繁榮村來扶貧的,除了幫助村里開荒種地,也幫助村民修路、修房屋,每批都要到村民家中住上1—2周。這種時候,村民們總會主動把家里的老臘肉拿出來招待干部,為干部送上醪糟水、蜂糖水解渴,或者順手從地里摘幾把蔬菜、從窩里撿幾個雞蛋塞到干部的包里。
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巡視員陳秋明講述了一段難忘的經歷,一次給村民送完豬仔準備返回時,他的耳邊傳來了悠揚的歌聲:“青青高山都是愛,重慶司法下鄉來,你們都是咱親人,翻山越嶺扶貧來……”善良純樸的村民對司法局干警前來繁榮村開展脫貧幫扶活動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從無到有:黨的好作風來了
市司法局的職能是履行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作為法治工作部門,既不管錢、也不管物、更不管項目,經費全靠財政保障,這對開展扶貧工作是個難題,是個考驗。
盡管如此,重慶市司法局始終堅持把對口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整合社會資源,千方百計解決人力、資金、項目問題,全力以赴推進扶貧工作。
一是靠“干”。青壯年外出打工致使土地撂荒是繁榮村面臨的具體問題,在荒地上種植金銀花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司法局急群眾所急,果斷伸出援手,迅速組織機關干警開荒種地。局長林育均20余次親自到田間地頭勞動,干警共22批次700余人次頂烈日、冒風雪參加勞動,開墾荒地,流轉土地,總計投入6000多個勞動日,在桐梓山上種下了2100畝金銀花。
二是靠“擠”。從2010年起,司法局持續開展了“無車周”、“無車日”活動,出臺了“吃食堂、住標間、不接送”等厲行節約的規定,大力節約“三公”經費,“擠”出經費投入扶貧,支持扶貧。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先后投入近200萬元,打造金銀花基地2100畝,購置金銀花烘干加工設備。投入140萬元,購買2500頭仔豬送給農民飼養。投入50萬元,硬化學生步道和改造泥結石公路10公里。投入50萬元,對50戶農房實施了危舊改造。這些資金的陸繼投入,回應了群眾的期待,起到了打基礎、利長遠、解急難的作用。
三是靠“引”。多渠道引資是幫扶的有效途徑。司法局協調企業引資500余萬元,在繁榮村建立了臘肉加工廠、辣椒加工廠,協調廠家先期為農戶提供20萬元資金購買辣椒種子,每年為農戶提供近1000萬元的辣椒訂單。協調交通部門引資400萬元,硬化村委會通往桐梓鎮和金銀花、烤煙種植基地的道路18公里。協調農業、水利部門引資300萬元,實施土地整治,建設村民飲水、灌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四是靠“捐”。司法局鼓勵干警結窮親164戶,為每戶提供資助不少于1000元;幫扶貧困大學生24名;發放慰問金及物品30萬元;發動干警購買村里的老臘肉、蛋蔬、瓜果等農副產品,向農戶交納生活費約24萬元,干警自發捐款近10萬元,既起到了扶貧濟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作用,也促進了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發展。司法局干警與全村干部群眾一道艱苦創業,下決心下功夫解決了種種發展難題,為繁榮村快速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市司法局的對口扶貧工作受到村民們的交口稱贊:“黨的政策好,黨的好作風來了。”村民們更是從中感到脫貧致富有了希望、想頭和盼頭。年過七旬的老支書李世榮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并在詩中寫道:“披荊斬棘排萬難,下定決心立誓言,任務不完不回還,我村落后面貌變,不忘司法來支援。”2011年,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一行30余人到繁榮村調研考察、體驗扶貧時,感慨重慶之行是他難得的一次人生體驗,指出堅持群眾路線依然是化解當前社會諸多重點、難點、熱點矛盾和問題的法寶,并對重慶市司法局機關干警到農村參加勞動扶貧,和農民建立起深厚情誼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從貧到富:繁榮村真要繁榮了
通過真抓實扶,市司法局幫助繁榮村培育了以金銀花、辣椒為代表的種植業,以生豬、肉牛、山羊為代表的養殖業,以金銀花烘干、臘肉加工、辣椒加工為代表的加工業,為全村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的有力保障。
如今,扶貧讓繁榮村舊貌換新顏,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2013、2014兩年,繁榮村金銀花基地實現收入140余萬元,2013年是金銀花的首個收獲季,當年村委會拿出30萬余元,用于發放土地分成、義務投勞,解決群眾看病難、上學難、養老難等問題,村民們激動地說:“幫扶出真情,勞動見成果。”
據統計,2011年以來,全村辣椒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90萬元,不少農戶種植辣椒增收突破1萬元。組織生產、銷售桐梓山老臘肉實現產值700萬元,催生了一批養殖大戶。引進的臘肉廠、辣椒廠解決了一部分村民的勞動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各種產業呈現出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良好勢頭。
同時,繁榮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潔凈的自來水流進了家家戶戶,新修的公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危舊房改造使農家小院整潔美觀,電網改造讓村民安全用電。衣食足禮義興,農村社會治理加快改善,文明和諧鄉風逐漸形成。司法局幫助繁榮村在全村各社建立了普法大院,培訓法律明白人,向村民宣傳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糾紛,村民誠信守法意識逐漸養成,一個富足、和諧、美麗的繁榮村已經在人們眼前清晰可見。
如今繁榮村變了,條件變好了,人心變善了,勁頭變足了,山變綠了,水變清了。“這么干下去,繁榮村可真是要繁榮了!”村民們都說。以前,村里年輕人在致富無門時都選擇外出打工,現在村子逐步發展了起來,他們看到了希望,有了盼頭,都自愿留在村里。提起變化,現任村支書豆光文高興不已:“以前村里窮,工作難做。現在村民們的心攏在一起了,只要村干部說一聲,工作有人干,落實快。”看到長勢良好的金銀花,村民們臉上掛滿了笑容,都說金銀花是全村500戶人家的富裕之花、希望之花、心靈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