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美靜,孫俊麗,梅可中,谷曉平
(1.貴州省湄潭縣氣象局,貴州遵義 564100;2.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2)
茶葉是當今世界消費量最大的飲料之一,它和咖啡、可可并稱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1]。我國是茶的發源地,茶葉的品目繁多,命名復雜[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葉、栽培茶樹的國家,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茶是我國南方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兼有藥用、食用等多種用途,千百年來被人類廣泛利用。目前,貴州綠茶種植面積2013年躍居全國第一位,種植面積達40.0萬hm2。貴州是國內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省份,宜種茶土地多、氣候條件好、雨量充沛、病蟲害少,其中綠茶產量占90%以上,是我國最好品質的綠茶。近年來,貴州的茶葉產業發展十分迅猛,貴州茶葉種植面積在2012年年底已達32.7萬hm2,2013年貴州茶葉種植面積已達40.0萬hm2,將來種植總面積將達46.7萬hm2。貴州綠茶正以高速度向國際化市場沖刺,但伴隨著氣象要素的平均年際波動,氣象災害的日趨頻繁,給茶葉品質及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3]。
湄潭地處云貴高原東北側(107°15'36″~ 107°41'08″E、27°20'18″~28°12'30″N),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平和,具有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的特點。因受季風之惠,常年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植物繁茂,與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比較,可謂得天獨厚。筆者在湄潭縣興隆鎮接官坪茶山選取觀測點,進行茶樹物候期、氣象要素的收集,同時每隔3~4 d進行品質的測試,研究氣象條件對綠茶物候期的影響。
1.1 樣品選擇 目前,貴州省80%以上栽培的茶樹品種為福鼎茶,福鼎茶憑借其品質好、病蟲害少、經濟效益好的優勢得到了廣泛的栽培。其種植面積遠高于其他茶樹品種。
1.2 樣地設置 在湄潭縣選取相同海拔高度的試驗樣地進行茶葉物候期觀測,要求樣地內所種植的茶樹品種相同、樹齡相同,且均為盛產期茶樹。經考察試驗點選取,在該縣興隆鎮接官坪茶山,該茶山茶園面積266.7 hm2。
1.3 野外觀測 觀測區域隨機選取3個樣地,在樣地內選取樹齡相同、品種相同的小葉福鼎茶樹進行物候期觀測。
2.1 茶樹物候期規律 茶樹物候期因品種和氣候的不同而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依據浙江省茶葉農業氣象觀測技術規定,可將茶樹的物候期分為萌發初期、萌發盛期、芽生長期和開采期,為便于該試驗研究,規定采摘鮮芽為一芽二葉,具體物候期的觀測標準可以參照表1。分析茶樹樣地物候觀測數據得出,2013年貴州福鼎茶樹在2月底~3月初萌發,3月上旬萌發達到盛期,平均萌發周期為20 d,由于2012年冬季溫度偏高,所以茶樹萌發較往年提前10~20 d左右。

表1 茶樹物候期觀測標準
2.2 茶樹物候期對日平均氣溫的需求分析 通過對茶樹樣地物候觀測數據和資料分析得出,2月27日茶樹開始萌發,當氣溫連續有5 d以上達到10℃后,茶樹開始進入萌發盛期,即3月5日;3月8日茶樹進入芽生長期,3月18日達到一芽二葉采摘期。由圖1可知,當氣溫達到10℃以上的時間是2月27日,達到茶樹萌發時所需的氣候條件,這與實際觀測相符合。統計分析不同物候期前5 d滑動平均氣溫(圖2)可知,茶樹芽萌發初期前5 d的滑動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前5 d的滑動平均氣溫10.1℃,茶樹開始萌發;芽萌發盛期前5 d的滑動平均氣溫為11.5℃,芽生長期前5 d的滑動溫度為12.2℃,芽采摘期前5 d的滑動平均溫度為13.7℃。
2.3 茶樹物候期對積溫的需求分析 作物的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溫度(熱量)條件。1735年法國人戴勞姆爾首次發現植物完成其一定的發育要求相同的積溫;在作物生活所需的其他條件得到滿足時,作物生長發育的速度與氣溫有著密切的關系。應用積溫計算植物發育期出現日期的方法起源最早。19世紀下半葉,科學家們首次提出根據溫度等氣象因子計算植物發育期的公式;因此,積溫的計算在農業生產物候期的判斷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
在農業氣象中,活動溫度是指高于植物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溫度,常用日平均氣溫進行計算。每種作物都有一個生長發育的下限溫度(或稱生物學起點溫度),這個下限溫度一般用日平均氣溫表示[5]。低于下限溫度時,作物便停止生長發育,但不一定死亡。高于下限溫度時,作物才能生長發育。活動積溫即指大于生長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溫度[6]。茶樹打破休眠,開始生長發育要求10℃以上的溫度,因此,該研究以10℃為活動積溫的分界點,統計分析茶樹進入各個生育期所需要的積溫,并結合觀測點的氣象資料,便可預測該作物的適宜生長區。
野外觀測點茶葉各生育期所需要的≥10℃活動積溫分別為休眠末期到芽發初期間為161.7℃·d、芽萌發初期到芽萌發盛期間為58.0℃·d、芽萌發盛期到芽生長期為39.9℃·d、芽生長期到采摘期間為144.6℃·d。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休眠末期到芽發初期與芽生長期到采摘期所需活動積溫較多,芽生長期到采摘期與芽萌發盛期到芽生長期間溫差值較大。
(1)根據野外觀測點茶樹物候期統計,2013年貴州栽培的福鼎大白茶2月底或3月上旬開始萌發,3月上旬和3月中旬達到采摘期開始采摘,茶樹萌發初期到萌發盛期需要6 d,萌發盛期到芽生長期需要7 d,芽生長期到一芽二葉采摘期需要11 d,與相關記載資料相比,2013年茶樹從萌發初期到采摘期間相對提前10~20 d,究其主要原因是2012~2013年間冬季氣溫比往年高,致使茶樹物候期提前。
(2)統計分析不同生育期前5 d的滑動平均氣溫得出,當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1℃,茶樹開始萌發;氣溫穩定通過11.5℃,茶樹進入萌發盛期;氣溫穩定通過12.2℃,茶芽進入生長期;氣溫穩定通過13.7℃,茶樹達到一芽二葉采摘期。
[1]吳有軍.茶葉成分及功效淺述[J].農牧產品開發,1997(10):8-11.
[2]楊崇仁,陳可可,張穎君.茶葉的分類與普洱茶的定義[J].茶葉科學技術,2006(2):37-38.
[3]于飛.貴州省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及區劃[D].貴州:貴州大學,2009.
[4]孟秀美.蘋果花期積溫與日較差[J].中國果樹,1988(1):44-45.
[5]藍鴻第,張養才,王靜文.長江中下游水稻日照溫度農業氣候指標的初步研究[J].氣象學報,1963(4):537-548.
[6]武曉梅.活動積溫與有效積溫的概念及計算方法[J].山西農業科學,198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