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蓓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
?
阿根廷存款保險差別費率機制及對我國的借鑒
艾 蓓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
建立市場化的存款保險制度是我國近年來金融體系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中費率機制的設計是成功推行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的關鍵。風險差別費率制度已成為國際趨勢,目前已有35個國家實行,阿根廷是其中較早實行的國家之一。本文將就阿根廷存款保險制度的變遷及其現行存款保險制度框架,分析其制度利弊,從中找出值得我國借鑒之處。
阿根廷現行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在危機中建立的制度,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經歷了被廢除,然后重新建立的曲折過程,存款保險費率機制隨之演變,從單一費率機制過渡到差別費率機制。演變過程總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完全以政府信用為保證(1946年至1978年)
1946年以前,阿根廷銀行機構屬于私人所有, 1946年,阿根廷政府對私人銀行進行了國有化的改革,銀行儲蓄完全由政府支配和使用,并以政府信用為存款的安全作保證。1957年至1977年,阿根廷銀行機構所有制結構幾經變更,最后在1977年被重新確定為私有制,但這段時間內政府始終為銀行存款提供全額保障。存款保險制度在這段時間內是以一種隱性的機制存在,銀行機構不需要繳納任何形式的保險費用。
(二)無差別費率的顯性與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并存(1979年至1991年)
1979年,阿根廷政府開始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私有銀行機構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投保,保險費率統一確定為銀行平均負債的0.03%,所有銀行實行無差別的費率機制。阿根廷央行(BCRA)為640美元以內的存款提供全額保障,超過部分提供90%的保障。1980年至1982年,阿根廷銀行機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支付危機,為應對這場危機,阿根廷央行把全額保障的限額提高至60000美元,同時為陷入危機的銀行提供了大量再貸款,共釋放了大約3.64億美元的流動性,央行再貸款占商業銀行儲備資產的比率迅速提升。1985年至1989年,不在保障范圍內的外匯存款引發銀行機構再次陷入支付危機,阿根廷政府被迫放開外匯管制,并用10年期以美元標價的長期政府債券兌換無法支付的存款。這項措施一方面使政府在無需釋放流動性的條件下緩和了銀行支付危機,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政府部分赤字問題,在當時是一項非常成功的舉措。1991年,阿根廷央行將存款保險全額保障額度降至3000美元,超過部分依據賬戶類型僅提供少量保障,政府對存款的保障總額也被限定在存款保險保障基金限額之內(包括長期政府債券)。
(三)存款保險制度被廢除(1992年至1994年)
據統計,1978年至1990年期間,阿根廷政府共耗費大約154億美元(包括45億美元的顯性存款保險基金)對金融機構進行救助,但在20世紀80年代,阿根廷共有51家銀行機構和119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倒閉,金融機構數量也從1978年的721家降低至1989年的236家,同時阿根廷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1992年,阿根廷修訂《中央銀行法》,新法案確保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規定中央銀行除了對政府債券提供擔保之外,不得向政府發放貸款,也不得以任何形式保障金融機構的債務。新法案禁止中央銀行為商業銀行提供期限超過30天或金額超過其資本金的流動性救助,任何流動性救助必須足夠安全,同時明確規定中央銀行不再為銀行存款提供任何形式的保險。
(四)差別費率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1995年至今)
1995年初,受阿根廷比索貶值和墨西哥經濟危機沖擊的影響,阿根廷大量私有銀行機構再次陷入支付危機。阿根廷政府試圖在不違背1992年修訂的《中央銀行法》的前提下,對陷入危機的銀行采取流動性救助,如利用銀行間流動性進行救助,所有銀行機構按存款的一定比例繳納儲備金用于危機銀行的救助,提供的救助等值折算為被救助銀行的債券或股票,為提供救助的銀行所有。同時,阿根廷政府也為穩定比索幣值而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舉借了大約25億美元的外債,但是這些措施并不足以應對當時危機銀行的流動性需求。最后,危機迫使阿根廷政府建立新的存款保險制度,1995年5月14日,阿根廷政府頒布總統法令第540/95號,正式建立存款保險基金(GDF)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SEDESA),要求所有在阿根廷境內設立的銀行必須參保,同時也對限額賠償和差別費率機制作了明確的規定。當時確立的差別費率機制要求參保的銀行機構按月支付其月度存款余額的0.03%到0.06%的保費,中央銀行可以根據銀行風險和償付能力要求其支付額外的保費。
(一)費率機制相關法律條文
阿根廷目前采用的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在第24.485法令的基礎上,管理模式出自總統法令第540/95號以及它的修正案。總統法令第540/95號對費率的具體規定如下:
總統法令第540/95號第六部分規定,所有阿根廷境內合法經營的金融機構應強制性地向GDF繳納保險費,費率由阿根廷中央銀行每月進行評估來確定,從金融機構征收日均存款余額(包括本幣和外幣存款)的0.015%到0.06%不等作為基本保費,對于額外征收的部分,阿根廷央行根據銀行的風險指標確定,但額外保費不能超過基本保費。在阿根廷央行確定的條件下,保費的繳納方式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一種支付承諾,但支付承諾的比重不得超過評估總額的50%。這一條款對存款保險費率和繳費方式作了規定,保險費率在1995年之后進行過調整,由阿根廷央行于2004年12月30日發布的4271號通知確定,繳費方式可以為現金和支付承諾兩種。
總統法令第540/95號第八部分規定,當GDF資產規模達到20億比索或銀行機構存款總額的5%之后,阿根廷央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暫停收取銀行機構的保費。這一條款對保費繳納充足之后的保費調整作了相關規定,當GDF資產規模達到20億比索或銀行機構存款總額的5%之后,保費被認為是充足的。
總統法令第540/95號第九部分規定,阿根廷央行在任何時候都有權根據預計的基本保費最低繳存需要,讓銀行預繳2年的保費,無論是以現金形式還是以承諾方式繳納的保費,阿根廷央行可以根據SEDESA的需要,直接從銀行機構的存款中扣繳保費。這一條款對保費繳納不足時的保費調整作了相關規定,通過銀行預繳的方式補足保費。
(二)保費確定基本模型
阿根廷存款保險費率沒有使用等級分類,保費的收取是根據與銀行的風險狀況相關的連續函數確定,由基本保費和額外保費兩部分組成。基本保費確定為銀行日均存款余額的0.015%,再加上一個最高不得超過銀行日均存款余額的0.015%的變動額度,即基本保費為銀行日均存款的0.015%到0.03%不等。額外保費在基本保費的基礎上確定,參考監管機構確定的CAMEL評級、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及資產質量三個因素。
依照第A2337號通報,保費總額確定的具體方式如下:先依據銀行日均存款的0.015%到0.03%確定基本保費,保費總額(包括基本保費和額外保費)為基本保費乘以一個指數“I”,I的計算是由A、B、C、D四個因子決定的。它的具體計算方法為:I=[(A+B+2C)/4]-D(這一指標值在1到2之間)。

表 額外保費確定因子
A.根據監管要求的貸款損失準備(根據阿根廷中央銀行A2216號通報中附錄2的規定)與全部貸款組合的比率確定。這一指標值在1到2.5之間。
B. 根據風險資產與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率確定。此指標取值在1到2之間。
C.根據金融和交易監管當局的評估結果確定的等級。
D.此比率的取值與調整后的負債高于最低資本要求的差額有關。
(一)優點
1.保費由基本保費與額外保費組成,可以消除單一費率機制下存在的交叉補貼問題。額外保費使投保機構繳納的保費與風險掛鉤,一方面促使投保機構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形成降低風險的激勵,減少滋生道德風險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保費繳納的公平性,減少了政策實行的阻力,也更有利于維護存款保險機構的權威性。
2.風險差別費率的設定能更全面地評估銀行風險狀況,便于提前介入問題銀行。額外保費由定性和定量結合的差別保費體系確定,評價投保存款機構風險時主要考慮來自監管者的CAMEL評級、資本充足水平、資產質量、撥備等因素,更利于存款保險機構了解銀行風險狀況,以便提前介入問題銀行,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3.更多的保費等級可以細化地區分銀行之間的風險差異,減少保費之間差異的爭議性。阿根廷的保費收取沒有使用等級分類,而是根據與銀行的風險狀況相關的連續函數確定,使得各等級之間的保費差距不至于過大,相比有限等級的費率制度,更有利于減少保費之間差異的爭議性。
(二)缺點
1.參考因素較多,對于銀行提供信息的要求較高。阿根廷存款保險費率機制綜合考慮監管者CAMEL評級、資本充足水平、資產質量、撥備等一系列因素,要求銀行建立一套標準的指標報送體系,增加了銀行和監管部門的工作負擔。
2.采用復雜的定性加定量結合的方法,可能更容易面臨質疑。定性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相比較單純使用定量標準的方法而言,可能爭議性更大。
3.連續函數確定的保費之間的費率相差較小,將會使銀行風險管控的主觀能動性降低。相比等級式的差別費率機制,連續函數繳費方式下,銀行主動控制自身經營風險,使自身從一個保費等級轉變到另一個保費等級的動力下降。
(三)對我國的經驗借鑒
1.風險差別費率是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然選擇。從阿根廷的經驗來看,自1995年開始實行風險差別費率后,在激勵相容、減少道德風險、提高保費繳納的公平性、消除交叉補貼問題等層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或正在考慮由單一費率轉變為風險差別費率,風險差別費率制度設計的技術方法日趨成熟和完善,實行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已經成為國際趨勢。從我國國情來看,各家銀行的風險水平確實是存在差異的,實行單一費率機制勢必導致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但實施差別費率需要一個完善的金融信用風險評估體制和運行良好的金融信息披露制度,短期內我國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上述條件,因此,建議在存款保險制度設立初期采取循序漸進式的差別費率機制,不同銀行機構之間的費率差距不宜過大。
2.風險度量方法與指標選擇既要借鑒國際經驗又要考慮中國特色。從國際實踐來看,風險度量方法與指標選擇在各國之間存在一些共性,也存在一些差異。阿根廷所采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風險度量方法已被廣泛認可,我國可借鑒其相關方式,構建包括CAMEL核心指標在內的多指標體系。此外,還應充分考慮地區、機構類別、支農支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指標體系中加入中國特色的風險調整因子,以期達到更好的激勵效果和公平效應。
3.合理考慮保費調整因素。在存款保險制度設立初期,為了加快保費的積累速度,以應對短期內可能發生的風險,我國可以借鑒阿根廷保費調整方法。在制度設立初期或保險基金額度不足時,要求銀行機構預繳幾年保費,當保費積累金額達到經測算之后所需風險保費總額時,再允許銀行機構暫停繳納保費,通過控制保險基金總額的方式控制銀行繳費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