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輝,汪賢裕
(1.西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
考慮銷售商風險規避的雙邊信息不對稱的供應鏈協調
王新輝1,2,汪賢裕2
(1.西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非對稱信息和風險態度成為影響供應鏈協調的重要因素,而契約機制設計是實現協調的一種方法。本文在雙邊成本信息不對稱情形下研究供應鏈契約機制的設計問題。考慮了由一個風險中性的供應商和一個風險規避的銷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供應商和銷售商分別擁有私人的生產成本信息和銷售成本信息。在分散決策下,供銷雙方為獲得更好的私人利得從而有隱藏信息的動機。為實現信息的真實揭示,文中引入了利他委托人這一概念,從而供應鏈成為協調主體。借助AGV機制思想,設計了具有激勵性質的轉移支付,并且基于均值-方差方法建立了非對稱信息下的供應鏈模型。我們發現銷售商風規避度在一定范圍時,所設計的激勵機制能夠實現供銷雙方信息的真實揭示,但并不能完全保證雙方的事后非負收益。為解決這一問題,給出一種以期望信息租金比為基礎的事后收益分配規則,設計了補償參數。結合轉移支付和補償參數,提出了一個契約機制。我們發現當銷售商風規避度不超過上界kr時,該機制能真實的揭示信息,并且能夠保證供銷雙方的事后合理的收益分配。此外,當供銷雙方真實揭示信息時,風險規避度較大的銷售商組成的供應鏈有更低商品交易量和供應鏈收益。最后,給出數值算例,驗證信息揭示的激勵有效性并對風險規避度進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將對雙邊不對稱信息下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供應鏈協調;雙邊不對稱信息;利他委托人;AGV機制;風險規避
供應鏈企業在市場上由于承擔的角色的差異,每個節點企業可能會有不同的信息優勢。比如供應商擁有更多的關于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而銷售商擁有更多的關于銷售成本、市場銷售和市場預測等方面的信息。在供應鏈運行中,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為了獲得更好的利潤或在談判中獲得優勢通常會保留某些私人信息(比如,供應商的生產成本,銷售商的客戶信息等)。因此,有信息的企業不會主動的揭示信息,供應鏈中雙邊不對稱信息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相對于單邊信息不對稱的情形,雙邊信息不對稱情形下,信息不對稱加劇。這將更加導致個體目標和系統目標的偏離,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效率。此外,企業實際運作過程中存在大量隨機因素(比如,不確定的市場需求),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供應鏈管理中的巨大風險。近年來關于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實踐表明:企業管理者已不僅僅關注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且更注重企業獲得預期利潤的可能性以及面臨的各種風險問題。因此,在面臨風險的環境下如何實現供應鏈雙邊信息共享,提高供應鏈績效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對于雙邊信息不對稱的供應鏈,有一些學者做了相關的研究。如Chatterjee 和 Samuelson[1]分析了賣者和買者組成的交易中,雙方通過談判策略達到信息揭示并且實現協調。Babaioff 和Walsh[2]應用雙邊拍賣機制研究了供應鏈中的商品買賣問題,設計了一個基于Vickrey-Clarke-Groves的轉移支付來實現談判機制下的供應鏈較高效率。姚珣等[3]運用博弈論方法,研究了供應商和零售商對商品估價存在不對稱信息下,通過雙邊拍賣策略確定交易價格,Zhang Qinhong和 Luo Jianwen[4]則設計了一種信用交易來實現雙邊信息不對稱(一方擁有資本成本,另一方擁有預算約束)情形下的供應鏈協調。Esmaeili 和 Zeephongsekul[5]考慮了在供應鏈中買者擁有需求信息賣者擁有購買成本信息的情形。馬俊等[6]研究了供應商邊際成本和賣者單件處理成本均為私人信息條件下的供應鏈協調機制設計。這些文獻的研究方法是通過設置交易規則得出交易發生的條件或交易效率,在交易能夠發生的條件下達到供應鏈的協調[2-3]或者通過引入信息中介減弱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逆向選擇問題[6],或者運用博弈論中非合作的斯坦爾伯格對策來實現激勵[5]。這些分析和討論一般是基于供應鏈企業是風險中性的假設下展開的,并沒有考慮可能的風險對供應鏈產生的影響。
在供應鏈中,由于銷售商面臨市場隨機需求的不確定性,因而更容易具有風險規避的特征。銷售商的風險規避度對供應鏈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銷售商的訂貨量減小[7],批發價格的提高[8],銷售商的談判力增加[9],零售價格和服務水平降低[10]等。
由于決策者的風險規避態度對其決策行為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11],所以標準的回購契約或利潤分享契約等可能不再能夠協調供應鏈[12]。 因此,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契約機制來協調供應鏈。Gan Xianghua等[12]研究了有一個風險中性和一個下行風險規避(Downside-Risk-Averse)的銷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給出了風險分享契約(Risk-Sharing Contract)來協調供應鏈。索寒生[13]考慮了損失規避(Loss-Averse)模型下有風險規避型銷售商的供需鏈協調性問題,給出了無條件限制的利益共享契約和有條件限制(風險規避效應小于某個特定值)的數量折扣契約來協調供應鏈。Wei Ying和Choi[14]則設計了批發定價和利潤分享計劃(Wholesale Pricing and Profit Sharing Scheme (WPPS))來協調均值-方差風險測度下的供應鏈。Chiu等[15]則在由一個供應商和一個風險規避銷售商的供應鏈結構下,提出了TSR(Target Sales Rebate)契約來協調供應鏈。Chen Xin 等[16]考慮了具有指數效用函數的無限水平庫存問題,并給出一個多期模型來協調供應鏈的庫存和價格策略。
以上對供應鏈協調機制的設計,很少有在雙邊非對稱信息下考慮的。既然銷售商的風險規避特征對供應鏈成員的決策和供應鏈績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么對雙邊信息不對稱下的供應鏈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什么樣的契約機制能協調雙邊不對稱信息下且有風險規避特征的供應鏈。這將是本文要回答的幾個問題。
在銷售商有風險規避特征下的供應鏈中,實現雙邊不對稱信息的揭示及供應鏈的協調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風險刻畫。對供應鏈風險的度量方法不同也會導致分析結論的不同,因此,合適的風險度量方法也是分析結論準確可信的保證。對供應鏈風險度量風險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種:均值—方差(Mean-Variance),風險價值(Value-at-Risk)和條件價值風險(Conditional Value-at-Risk),而均值—方差方法是度量風險有效的評價準則且適合于大概率事件,并且許多學者對供應鏈風險的刻畫也采用這種方式[11,14]。因此,本文對風險的刻畫將采用均值—方差方法度量銷售商風險。(2)信息揭示。這需要考慮供應鏈協的調主體和激勵策略。由于供銷雙方都擁有私人信息的優勢,分散決策時,供銷雙方都有往往以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而不是考慮整個鏈的收益,因此,無論供應商或銷售商成為決策的主體都會對供應鏈的績效產生不同的影響。為此,我們將引入利他委托人[17]這一概念,將這個“利他委托人”作為協調主體。利他委托人沒有自己的利益,其效用等價于系統中的成員的效用之和,其本質就是以供應鏈作為協調主體[18-21]。從鏈的角度去設計一個機制,用機制代替了集中決策者的角色。第三,激勵策略。在單方逆向選擇問題中,根據顯示原理可知一組激勵相容契約能夠使得信息真實的揭示[22]。而在雙方逆向選擇(相對于單方逆向選擇問題,本文把雙信息揭示問題叫做雙方逆向選擇問題。)的供應鏈中,根據Vickey[23]的不可能定理,預算平衡約束,個體理性約束,激勵相容約束不可能同時實現。但是在AGV 機制中[24-25],如果代理人的保留效用足夠低,激勵相容約束和預算平衡約束可以同時成立。在AGV機制下每個代理人獲得的支付是其他代理人的剩余對該代理人的報告取條件期望而得的期望值。其本質思想就是通過轉移支付的設計將集體決策個體化,因此可暫時忽略代理人的個體理性約束。我們將借助于利他委托人的思想和AGV機制的設計思想建立一個雙方逆向選擇模型。在該模型中,供銷雙方由于激勵作用將系統決策個體化,既最大化自己期望收益的同時也最大化系統的收益。為保證供應鏈成員的非負收益,我們根據雙方真實報告成本信息所獲得租金設計一個雙方能接受的收益分配規則并且根據分配規則設計了相應的收益補償機制。再將該補償機制引入基于AGV機制設計的轉移支付,設計出能激勵信息揭示和實現協調的契約。由于契約是在事前給出的,即供銷雙方都沒有獲知自己的私人信息時就提出的,根據AGV機制的理論,雙方會協定在獲知自己的信息后執行該契約。
本文對已有文獻的貢獻表現在:(1)考慮了銷售商風險規避下雙邊不對稱信息供應鏈的協調問題。借助AGV機制思想,引入了“利他委托人”的概念,利用均值—方差方法建立模型。(2)設計了基于期望信息租金的分配規則,以及基于該分配規則帶有激勵和補償性質的轉移支付,對AGV機制進行了拓展。(3)通過設計事前承諾性質的契約作為供銷雙方交易的準則,得到可實施的正式契約,從而實現一定條件下的信息揭示和供應鏈協調。
2.1 模型假設
考慮由一個供應商和一個銷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供應商和銷售商面臨某種創新性產品的生產銷售。此時,供應商是風險中性的,銷售商風險規避,這是因為銷售商面臨市場更容易表現出風險規避的特征。供應商和銷售商根據歷史的數據對市場需求的分布有大致相同的認識,并且供應商根據對所選擇的銷售商類型的了解能夠獲知。銷售商對風險的規避程度在某些情形下,供應商對所選擇到的銷售商并不了解(銷售商風險規避程度也可能是私人信息)。在本文中我們僅考慮供應商通過選擇到合適的銷售商從而獲知其風險規避程度。因此,在面臨某種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時,供應商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商的銷售成本相對于其他信息來說顯得更為隱蔽,是各自的私人信息。由于供銷商雙方都有信息的優勢,在本文中我們假設沒有絕對的核心企業,從而不存在決策主體。因此,供銷雙方可以在交易開始之前共同協定一個有承諾性質的契約[26],這個契約以相互信任為基礎,但也引入相應的激勵機制和實施策略,并且把這個事前的契約作為雙方交易的準則。然后供銷雙方在獲知自己的成本信息后,向對方報告成本信息,從而根據事前承諾契約簽訂一個正式的契約,在交易結束后根據契約條款獲得相應的轉移支付。為簡化模型,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設缺貨成本和殘值為零。
2.2 符號說明

2.3 博弈時序
在該模型假設下,設計一個能夠激勵供銷雙方真實報告信息且能夠內化集體決策的事前契約機制。供銷雙方根據這一契約機制同時報告自己的信息交易一定數量的商品,再根據簽訂的契約獲得相應的轉移支付。博弈時序如圖1所示。
本節將建立基于AGV機制思想[24-25]的模型。假設存在一個“利他委托人”代表供應鏈利益且能夠提供相應的激勵。該“利他委托人”實際是以鏈作為協調主體,用機制代替集中決策者,從而使供應鏈成員能夠內化系統決策。雙邊非對稱信息下的供應鏈系統如圖所示:

圖1 博弈時序

圖2 非對稱信息下供應鏈系統
令πr為銷售商隨機利潤,則
(1)


(2)
供應商利潤函數可以表示為:
(3)
其中
(4)
(5)
該轉移支付的設計是基于AGV機制的思想,并且:
(6)

(7)
由于雙邊成本信息的非對稱性,供應商和銷售商的期望利潤可表示為如下的形式:
(8)

(9)
從事前的角度看,供應鏈的總體利潤可表示為:
(10)
因此,本文中雙邊不對稱信息的供應鏈問題可以轉化為如下的規劃問題。

s.t.
約束條件 (IC1) 和 (IC2)激勵供銷雙方真實的報告信息,由于“利他委托人”代表整個鏈的利益,所以 (BB) 條件滿足。由于供銷雙方在事前協定了承諾性的契約,故事中的 (IR)條件可暫時忽略。(IC1) 和 (IC2) 表示激勵相容約束,(BB) 表示預算平衡約束,(IR)表示個體理性約束。
4.1 對稱信息下的模型分析
為分析所要研究的問題,首先給出對稱信息下的情形作為比較分析的基準。在這種情形下供銷雙方都能夠完全了解到自己和對方的信息,供應鏈系統如下所示。

圖3 對稱信息下供應鏈系統
供應鏈整體利潤可表示為:
∏(q(cs,cr))=∏1(q(cs,cr))+∏2(q(cs,cr))=pS(q(cs,cr))-crq(cs,cr)-csq(cs,cr))-kp2ξ(q(cs,cr)
(11)
由于∏(q(cs,cr)) 是關于q(cs,cr)的凹函數,因此有如下的結論成立。
(12)
觀察(12)可知,該式左端關于q°遞增,而該式右端關于q°遞減,則q°是(12)的唯一解。
4.2 非對稱信息下模型分析
在供銷雙方都有私人成本信息的情形下,雙方均關注依賴于自己信息的期望利潤,從而選擇對自己更為有利的報告信息。因此,這種情形下的商品交易量滿足如下關系:
(13)

以下將驗證基于AGV機制思想所設計的轉移支付T1,T2是否能夠實現信息的真實揭示。命題3將給出相應的結論。
(2)真實的報告成本信息會最大化各自的利益,即

由命題1-3,可以得到命題4。

命題 5 在非對稱信息情形下,最優的商品交易量隨銷售商風險規避度k的增加而減小。
命題 5說明在由供應商和銷售商組成的供應鏈中,如果銷售商越是風險規避,雙方的商品交易量越低。對于某一特定風險規避度的情形來說,由于供應鏈總利潤是關于商品交易量的凹函數并且最優的商品交易量唯一,所以,在不同的風險規避度下,組成供應鏈的銷售商的風險規避度越大,供應鏈的最優利潤越低。因此,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供應商在選擇銷售商組成供應鏈時,可考慮選擇風險規避程度相對較小的銷售商,這對于自己的利潤是一種保證。
以上的分析,通過基于AGV機制基本思想設計了能夠激勵信息真實揭示的轉移支付,然而在建立的模型中,由于契約機制的事前給出從而忽略了IR條件。所設計的轉移支付中,供應商獲得銷售商所分割的期望收益,銷售商承擔了供應商的期望成本,從而能將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相統一。然而,這樣的成本分擔和收益分割是否保證供應鏈和銷售商真實報告信息后能得到非負的利潤?以下,將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Ecr(∏1(q(cs,cr))=Ecr[pS(q(cs,cr))-(cr+c)sq(cs,cr)-kp2ξ(q(cs,cr)]+Ecr,cs(csq(cs,cr))
(14)
Ecs(∏2(q(cs,cr))=Ecs[pS(q(cs,cr))-(cr+cs)q(cs,cr)-kp2ξ(q(cs,cr)]-Ecs,cr[pS(q(cs,cr))-crq(cs,cr)-kp2ξ(q(cs,cr)]
(15)
觀察供銷雙方的期望利潤函數(14)和(15)可以發現,銷售商利潤函數(15)的右端并不總是非負的。作為銷售商并不愿意承受這樣的損失,因此需要一個合理且雙方都接受的利潤分配規則來平衡供銷雙方的利潤,從而使銷售商獲得一定的補償。但是,這樣的分配規則還需要保持原轉移支付的激勵作用。以下將探討這種分配規則的設計。
5.1 分配規則
為給出合理供應鏈利潤分配規則,首先介紹供銷雙方的信息租金。在單方逆向選擇問題中,信息持有方擁有信息優勢因此能夠獲得信息租金作為真實報告信息的代價。同理,在雙邊信息不對稱問題中,供銷雙方都需要期望信息租金從而報告真實的信息。單方逆向選擇問題中,委托方會支付給代理方信息租金從而激勵代理方真實揭示信息。而在雙方逆向選擇問題中,持有信息的雙方都需要獲得信息租金,但信息租金的支付難以實現。再者,雙方所需的信息租金的總量可能超過供應鏈實現的總利潤。(在雙邊交易問題中,為防止偽裝,買賣雙方所需的信息租金的總量可能超過交易的總剩余下 (Bolton 和Dewatripont[30])。因此,在雙方所需要的期望信息租金難以滿足時,可以將雙方所需要的信息租金比作為實現的鏈利潤分配比例,對于雙方來說是公平且可接受的。以下內容將討論信息租金和利潤分配規則。
引理 1 約束 (IC1) 和 (IC2) 可簡化為兩個微分方程和兩個單調性條件
由引理1中的微分方程可得:
(16)
(17)
(16)和(17)分別為供銷雙方所獲得的信息租金。因此,供銷雙方的期望信息租金為:
(18)
(19)
定義1H1=Ecs,cr(∏1(cs,cr)),H2=Ecs,cr(∏2(cs,cr))。
定義2K1=H1/(H1+H2),K2=H2/(H1+H2)。
K1和K2表示供應商和銷售商對供應鏈總利潤的分配的談判能力。
5.2 改進的轉移支付和協調機制
基于分配規則,改進的轉移支付能保證供銷雙方事后利潤的非負性。
定義3 改進的轉移支付:
(20)
(21)
其中:
A1=Ecs,cr[(1-K1)(pS(q(cs,cr))-crq(cs,cr)-kp2ξ(q(cs,cr))+K1csq(cs,cr)],
(22)
A2=Ecs,cr[K2(pS(q(cs,cr))-crq(cs,cr)-kp2ξ(q(cs,cr))+(1-K2)csq(cs,cr)]。
(23)

以下將證明信息設計的轉移支付能夠提供同樣的激勵,激勵供銷雙方真實的報告信息,并且能夠保證供銷雙方獲得非負的利潤。





綜上,容易得到下面的契約機制。


6.1 信息揭示
本小節將給出信息揭示和供銷雙方期望利潤變化的關系。不妨假設供應商的真實生產成本為cs=3,銷售商真實的銷售成本為cr=1.5。由定義 2,可得分配規則為K1=0.67,K2=0.33。雙方期望利潤和信息揭示的關系如下(圖4和圖5)。

圖4 供應商期望利潤和報告成本關系

圖5 銷售商期望利潤和報告成本關系
觀察圖4可知,當供應商真實成本為3時,真實報告成本信息會獲得最大的期望利潤2.9。同理對于銷售商來說,當其成本為1.5時,真實報告成本信息也能獲得最大的期望利潤1.427(見圖5)。如果供應商或者銷售商謊報信息,其期望利潤就會受到損失。而對于理性的供應商和銷售商來說,真實揭示信息比謊報信息更為有利。進一步說明,所設計的契約機制中,具有激勵性質的且帶有補償參數的轉移支付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6.2 風險規避度對交易量和利潤的影響
本小節將分析風險規避度k與商品交易量的關系(見圖 6)以及k與供應鏈利潤的關系。

圖6 商品交易量和風險規避度關系
圖6反映了供銷雙方商品交易量和風險規避度之間的關系。當供銷雙方成本都真實報告時,銷售商的風險規避態度對商品交易量有較大影響。供應商如果選擇的銷售商對風險規避程度越大,則供銷雙方關于產品交易量則下降。特別的,間于風險中性到風險規避度較小(即0 由圖7可以看出在風險規避的銷售商和風險中性供應商組成的供應鏈中,如果銷售商風險規避度越大,整個供應鏈的利潤將會越少;此外,供應商和銷售商的高成本也會導致供應鏈利潤的下降,這與一般的經濟直覺也是相吻合的。但是,在銷售商成本一定的情況下,越是風險規避的銷售商越會影響低成本的生產商,從而導致供應鏈利潤的更快下降。因此,生產成本低的供應商應避免與風險規避度較高的銷售商組成供應鏈,從而確保供應鏈及自己的利潤。 圖7 供應鏈總利潤和風險規避度關系 本文在供應鏈雙邊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利用均值-方差方法研究了由一個風險中性供應商和一個風險規避銷售商組成的供應鏈,并設計了一個契約機制。該契約機制代替了中心決策者,從而使供應鏈成員能夠內化了供應鏈的決策并且實現鏈利潤的最大化。本文首先考慮了一種有承諾性質的契約,該契約包括承諾獲知信息后真實的報告,按照約定的分配規則分配收益,并獲得相應的補償。在該契約中,基于AGV機制思想設計了相應轉移支付來激勵信息的真實揭示,并根據信息租金比設計了相應的補償改進了基于AGV機制思想的轉移支付。以AGV機制思想為基礎并且加入了合理補償和公平分配的基本思想的轉移支付可以實現有效激勵,適度補償和相對合理分配收益的目標。以此契約作為雙方交易的準則,并簽訂一個正式的且可實施的契約。該契約中包括雙方產品交易量和相應的轉移支付。當銷售商風險規避度在一定范圍內時,該契約可以實現信息的真實揭示和供應鏈的協調。最后通過數值算例驗證了所設計的契約機制的有效性。 由于本在市場需求分布和銷售商風險規避度是共同知識的假設下進行建模分析的,這難免有一些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將進一步考慮這些因素,使研究更加深入和完善。 附錄 命題1證明 對供應鏈利潤函數∏(q(cs,cr)) 關于q(cs,cr)的一階和二階條件分別有 (A.1) 令q°(cs,cr)為 (A.1)式為0的最優解, 則可得 (A.2) 故命題1得證。 命題2證明 (A.3) G(y)dy+1-G(q(cs,cr))G(q(cs,cr)] (A.4) (A.5) 從而命題得證。 命題3證明 (A.6) 命題 4證明 由 (A.2) 和 (A.5),q*=q°易得。 引理 1證明 (A.7) (A.8) 由(A.7)和(A.8)有 命題5證明 對G(q*) 關于k微分,可得 由于G(·)是嚴格遞增的分布函數,故商品交易量隨風險規避度k增加而減小。 命題6證明 [1]ChatterjeeK,SamuelsonL.Bargainingwithtwo-sidedincompleteinformation:Aninfinitehorizonmodelwithalternatingoffers[J].ReviewofEconomicStudies, 1987, 54(2): 175-192. [2]BabaioffM,WalshWE.Incentive-compatible,budget-balanced,yethighlyefficientauctionsforsupplychainformation[J].DecisionSupportSystems, 2005, 39(1): 123-149. [3] 姚珣, 唐小我, 潘景銘. 基于雙向拍賣機制的供應鏈回購契約研究[J]. 管理學報, 2009, 6(11): 1444-1448. [4]ZhangQinhong,LuoJianwen.Coordinationofsupplychainwithtradecreditunderbilateralinformationasymmetry[J].Systems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 2009, 29(9): 32-40. [5]EsmaeiliM,ZeephongsekulP.Seller-buyermodelsofsupplychainmanagementwithanasymmetricinformationstructu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2010, 123(1): 146-154. [6] 馬俊, 張杰, 汪壽陽. 應用拍賣機制協調供應鏈[J]. 管理科學學報, 2009, 12(5): 1-9. [7] 葉飛, 李怡娜. 具有風險規避者加盟的供應鏈協作回購契約機制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6, 11(2): 1-4. [8]XiaoTiaojun,YangDanqin.Priceandservicecompetitionofsupplychainswithrisk-averseretailersunderdemanduncertaint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2008, 114(1): 187-200. [9]MaLijun,LiuFangmei,LiSijie,etal.Channelbargainingwithrisk-averseretailer[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2012, 139(1):155-167. [10]XiaoTiaojun,ChoiTM.Purchasingchoicesandchannelstructurestrategiesforatwo-echelonsystemwithrisk-averseplaye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2009, 120(1): 54-65. [11]TsayAA.Risksensitivityindistributionchannelpartnerships:Implicationsformanufacturerreturnpolicies[J].JournalofRetailing, 2002, 78(2): 147-160. [12]GanXianghua,SethiSP,YanHoumin.Channelcoordinationwithariskneutralsupplierandadownsiderisk-averseretailer[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 2005, 14(1): 80- 89. [13] 索寒生, 儲洪勝, 金以慧. 帶有風險規避型銷售商的供需鏈協調[J]. 控制與決策, 2004, 19(9): 1042-1049. [14]WeiYing,ChoiTM.Mean-varianceanalysisofsupplychainsunderwholesalepricingandprofitsharingschemes.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 2010, 204(2): 255-262. [15]ChiuCH,ChoiTM,LiXun.Supplychaincoordinationwithrisksensitiveretailerundertargetsalesrebate[J].Automatica, 2011, 47(8): 1617-1625. [16]ChenXin,SimM,Simchi-LeviD,etal.Riskaversionininventorymanagement[J].OperationsResearch, 2007, 55(5): 828-842. [17]FudenbergD,TiroleJ.GameTheory[M].MassachusettsLondon,England:TheMITPressCambridge, 2005. [18]NagurneyA,CruzJ,DongJ,etal.Supplychainnetworks,electroniccommerce,andsupplysideanddemandsiderisk[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 2005, 164(1): 120-142. [19]LamSW,TangLC.Multiobjectivevendorallocationinmultiecheloninventorysystems:aspreadsheetmodel[J].Journalofthe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 2006, 57(5): 561-578. [20] 張歡, 汪賢裕. 虛擬第三方控制下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協調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18(1): 66-71. [21] 張歡, 汪賢裕. 虛擬第三方控制下的供應鏈逆向選擇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 18(5): 91-97. [22]LaffontJJ,MartimortD.Thetheoryofincentives[M].Princeton:PrincetonPress, 2001. [23]VickeyM.Counterspectulationauctionsandcompetitivesealedtenders[J].JournalofFinance, 1961, 16(1): 8-37. [24]d’AspremontC,Gerard-VaretLA.Incentivesandincompleteinformation[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 1979, 11(1): 25-45. [25]ArrowK.Thepropertyrightsdoctrineanddemandrevelationunderincompleteinformation[M]//BoskinMJ.EconomicsandHumanWelfare,NewYork:Academicpress, 1979. [26] 蔡建湖, 韓毅, 周根貴, 等. 基于承諾契約的兩級供應鏈庫存決策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1, 31(10): 1879-1891. [27]AgrawalV,SeshadriS.Riskintermediationinsupplychains[J].IIETransactions, 2000, 32 (9): 819-831. [28]GanXianghua,SethiS,YanHoumin.Channelcoordinationwithariskneutralsupplierandadownsiderisk-averseretailer[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 2005, 14(1): 80-89. [29]LeeJY,SchwarzLB.Leadtimereductionina(Q,r)inventorysystem:Anagency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2007, 105(1): 204-212. [30]BoltonP,DewatripontM.ContractTheory[M].England:TheMITPressCambridge, 2005. TheCoordinationofSupplyChainwithBilateralAsymmetricInformationbyConsideringRiskAversionofRetailer WANG Xin-hui1,2,WANG Xian-yu2 (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2. Business Schoo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China )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ffecting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nd designing contract mechanism is a method of achieving coordination. The problem of contract mechanism designing under bilater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More specifically, a supply chain is considered consisting of one risk-neural supplier and one risk-averse retailer who have their priv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retail cost, respectively. In a decentralized setting, the supplier and the retailer both have motivations to conceal their private information for better performance.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incentives, the conception of benevolent principal is introduced,thus the whole supply chain can be seen as the coordination subject. By virtue of the idea of the AGV (d’Aspremont and Gerard-Varet) mechanism, the incentive transfer payments is designed and a bilater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odel of supply chain using mean-variance (MV) approach is constructed. It is found hat when the retailer’s risk aversion degree is in some range, the designed incentive transfer payments based on AGV mechanism can only reveal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of two parties truthfully, but can not ensure their ex post nonnegative benefit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issue, an ex-post allocation rule is presented that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expected information rents, and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parameters. Combining the transfer payments and the compensation parameters, a contract mechanism is proposed.It shows that the contract mechanism can reveal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truthfully and ensure the expost reasonable profits if the retailer’s risk aversion degree does not exceed the upper boundkr.Whenthesupplierandretailerrevealtheirinformationtruthfully,thesupplychainwithmoreriskaversionretailerhasloweroptimalcommoditytradingquantityandsupplychainperformance.Finally,onenumericalexampleispresentedtoexaminetheincentiveeffectivenessforinformationrevealingandanalyzethesensitivityoftheriskaversiondegree.Sometheoreticalbasisandpracticalguidanceforbilateralasymmetricsupplychainmanagementwillbeprovidedinourresearch.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bilater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benevolent principal; AGV mechanism; risk aversion 2012-12-20; 2014-01-2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07110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青年項目(13XJC630014);中央高校青年老師項目(2014NZYQN30) 王新輝(1980-),男(漢族),四川內江人,西南民族大學,講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 1003-207(2015)03-0097-12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03.012 F224;O225 A
7 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