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穎,韓佩玉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610000;2.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
?
腸易激綜合征脾胃濕熱證大鼠模型建立
徐秋穎1,韓佩玉2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610000;2.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建立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腸易激綜合征聯合脾胃濕熱證大鼠模型。方法:在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的基礎上聯合脾胃濕熱大鼠模型,建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慢急性聯合應激大鼠模型,綜合運用腹瀉指數、痛閾與腸道敏感性、體重、行為/心理(敞箱實驗、糖水攝取量等)等檢測方法,對每只造模大鼠進行綜合評分。結果: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聯合脾胃濕熱大鼠模型優于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大鼠模型。結論: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聯合脾胃濕熱大鼠模型可較好地模擬人類腸易激綜合征部分癥狀,且具有較好的可重復性。
腸易激綜合征;脾胃濕熱;應激性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1BS)是臨床常見慢性腸功能紊亂疾病,常見癥狀為腹痛或腹部不適、大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但患者無特異性生物化學或形態組織學異常。中醫認為IBS為情志病,致病因素通常為多種異常情感活動的交織,復雜多樣的情緒變化可導致腸道功能失調、機體形質改變或形神俱傷。中醫將IBS歸為“泄瀉”“腹痛”“便秘”“郁證”等范疇,其中泄瀉型在臨床中最為常見[1]。本實驗旨在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建立脾胃濕熱泄瀉型IBS大鼠模型,以供基礎實驗研究使用。
1.1 動物
SPF級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體重(195±15)g,購于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單只單籠飼養于成都中醫藥大學眼科實驗室獨立換氣籠具中,環境濕度為40%~60%,溫度為22~25℃,明暗比為1∶1。
1.2 試劑
紅星二鍋頭(酒精度56%),高糖高脂飼料(在普通飼料中混入12%豬油、8%蜂蜜)。
2.1 動物分組
適應性飼養1周,隨即抽取8只大鼠(雌雄各4只)作為正常組(N),其余32只大鼠完成兩種造模,具體為N組(空白組)、M組(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模型組)、L組(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聯合脾胃濕熱動物模型組)。所有大鼠均單籠飼養,以便觀察具體情況。
2.2 造模方法
N組大鼠以普通飼料喂養,根據呂紅[2]、譚潔[1]描述的方法進行處理。M組:以7天為1個周期,隨機給予以下7種處理方法:①禁水24h;②夾尾1min:將動物放入固定籠中,露出尾部,用止血鉗夾住距尾尖1cm處(力度為使大鼠發出哀叫聲即可),持續1min;③45℃環境下放置5min:將動物置于45℃烘箱中5min;④4℃冰水游泳3min:將動物置于盛有4℃冰水的桶中(水深15cm),3min后取出;⑤12h晝夜顛倒:早8時不開燈使動物白天處于黑暗狀態,至晚8時開燈使動物夜晚處于光照狀態;⑥禁食24h;⑦水平振蕩45min:采用推車人力水平振蕩大鼠,頻率為150次/min。每日僅給予大鼠1種處理方法,順序隨機,但任何連續2天的處理方法均不相同,使大鼠不能預料刺激的發生,共持續3周。L組:第1日起控制室溫為(32.0±2.0)℃,濕度為90%~95%,以高糖高脂飼料喂養,第15日開始灌胃紅星二鍋頭(酒精度為56%),劑量為7mL/kg,1次/天,持續7天。其余干預措施同M組。
2.3 造模動物綜合積分
綜合運用腹瀉指數、痛閾與腸道敏感性、體重、行為/心理(敞箱實驗、糖水攝取量)等檢測方法,對每只造模動物進行綜合評分。其中量化整體行為/情志的敞箱實驗、糖水攝取實驗步驟參照樊江波[3]文獻報道,腸道痛閾(結腸擴張法)測定參照呂紅[2]文獻報道。
2.4 統計學方法

3.1 應激對大鼠排便行為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三組大鼠的糞便形狀積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29.40,P=0.00)。M組大鼠糞便形狀積分與N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大鼠糞便形狀積分與N組、M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鼠糞便形狀積分順序為L組>M組>N組。詳見表1。

表1 應激對大鼠糞便形狀的影響 ±s)
注:與N組比較,aP<0.05;與M組比較,bP<0.05。
3.2 應激對大鼠痛閾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三組大鼠痛閾積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0.752,P=0.001)。M組大鼠痛閾積分與N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大鼠痛閾積分與N組、M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鼠痛閾積分順序為L組>M組>N組。詳見表2。

表2 應激對大鼠痛閾的影響 ±s)
注:與N組比較,aP<0.05;與M組比較,bP<0.05。
3.3 應激對大鼠體重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三組大鼠體重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F=14.602,P=0.001)。M組大鼠體重與N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大鼠體重與N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M組、L組大鼠體重>N組,但M組與L組大鼠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組別例數(n)體重FPN8252.87±17.80M8227.50±13.26a14.6020.001L8216.38±82.84a
注:與N組比較,aP<0.05。
3.4 應激對大鼠心理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三組大鼠敞箱試驗積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4.334,P=0.027)。L組大鼠敞箱試驗積分與N組、M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M組大鼠敞箱試驗積分與N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鼠敞箱試驗積分順序為L組>M組、N組,抑郁評分最高,進而說明L組模型較M組和N組更優越。詳見表4。

表4 應激對大鼠心理的影響 ±s)
注:與N組比較,aP<0.05,與N組、M組比較,bP<0.05。
3.5 應激對大鼠行為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三組大鼠糖水攝取偏嗜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F=6.334,P=0.007)。M組大鼠糖水攝取偏嗜度與N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組大鼠糖水攝取偏嗜度與M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M組大鼠糖水偏嗜度大于L組、N組。詳見表5。

表5 應激對大鼠行為的影響 ±s)
注:與N組比較,aP<0.05;與M組比較,bP<0.05。
長久以來,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方法進展緩慢,不盡如人意[4]。究其原因,對于IBS的研究多采用急性應激動物模型,僅單純地對胃腸動力和內臟感覺等癥狀進行描述,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IBS治療學的發展。建立一個涉及動力學、感覺和行為等多因素的動物模型不僅可為IBS的機制研究提供有效平臺,而且是探討中樞神經系統在IBS發病中作用的前提。
本研究選用已被國內外廣泛采用的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抑郁大鼠模型,并將其與脾胃濕熱模型相結合,旨在建立大鼠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慢急性聯合應激動物模型,在一定時間內綜合運用腹瀉指數、痛閾與腸道敏感性、體重、行為/心理(敞箱實驗、糖水攝取量)等檢測方法,對每只造模大鼠進行綜合評分,建立更接近人體IBS的動物模型。
該復合模型與人類脾胃濕熱泄瀉型IBS的發病狀態和機制相似,并有較好的可重復性,可用于中西醫基礎臨床研究動物模型的建立,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①現有的IBS模型選用動物主要為大鼠、小鼠,與人類差異較大,很難得到與臨床接近的IBS內臟高敏感性動物模型;②現有的IBS內臟高敏感性動物模型鑒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缺乏明確的生物學標志,評判標準無法統一。在進行內臟高敏感性動物造模時,較常采用的方法為直結腸刺激法,而IBS的許多臨床癥狀,如腹痛、腹瀉等亦與小腸甚至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筆者認為,在研究內臟高敏感性時應將小腸甚至胃考慮進去。在具體實驗方法方面,我們應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秉持科學、嚴謹的科研態度,進一步探索IBS腸道動力異常的發病機制。
[1] 譚潔,馬薇,彭芝配.建立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證候模型的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8):197-199.
[2] 呂紅,王偉岸,錢家鳴.傳統束縛應激動物模型內臟感覺的新評價[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5,14(2):111-113.
[3] 樊江波,董世芬,王晶,等.慢性應激致腸易激綜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0,18(2):91-95.
[4] MAYER EA,BRADESI S,CHANG L,et al.Functional GI disorders:from animal models to drug development[J].Gut,2008(57):384-404.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1-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303087)
徐秋穎(1986-),女,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理論及實驗研究。
韓佩玉(1976-),女,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身心疾病病機。E-mail:Pdhpy@163.com
R574.4;R332
A
1673-2197(2015)06-0012-02
10.11954/ytctyy.2015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