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偉
摘 要:雖然,相較于發展較快的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信息技術發展十多年以來,取得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成就,但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就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之中,筆者將重點探討電子信息技術安全問題,并通過分析和研究提出針對如何確保信息技術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安全問題;研究探討
一、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意義
電子信息技術的基本定義,主要就是使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基本的通信設備實現信息的收取、傳播、存儲、整合、顯示以及分配等的相關電子技術。就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上看,涉及到傳統的電話、電報、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比較現代化的計算機、移動通信設備、智能家具等方方面面,其中會應用到電子通信、計算機、電子光纖等方面的技術。尤其是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就其應用范圍不難看出,電子信息技術就是人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認識和改造自然一個重要手段。電子信息技術對于信息的收集、傳遞、儲存和整理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而通過管理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信息技術又是人們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說,電子信息技術的本質和基本特征都體現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
二、我國信息化中的電子信息技術安全問題
電子信息技術就像一枚硬幣,有其正反兩面性,它在幫助人們通過認識和改造世界獲取利益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問題。由于電子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信息共享不受限于地域,其信息資源具有公有性、分散性和兼容性等特征,極大的體現了信息交流的平等性和民主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正是由于這些特點,所以電子信息所形成的“網絡社會”會出現很多相應人文和社會方面的矛盾和沖突。為了避免這些矛盾和沖突就涉及到電子信息技術的安全問題,讓網絡社會和網絡文化以健康的方向發展不僅需要從電子信息技術方面著手,還要從人們的認識和道德法律建設方面上著手。
(一)信息與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較弱。隨著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極大普及應用,基本上每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企業網站,尤其是“政府上網工程”全面實行之后,各級政府部門相繼建設起自己的網站,只是很多網站在建設的過程中沒有相應的安全設備和安全審計系統,很多網絡病毒和外來監控的入侵會使得整個網站的工作處在一個比較危險的網絡環境,不僅系統的功能會受到影響,而且其信息的安全也會存在潛在的危險。在全球互聯網安全狀況來看,我國也是網絡黑客攻擊的最大受害國之一??梢?,信息網絡的安全防護能力還急需提高。
(二)對引進的國外設備和軟件缺乏有效管理和技術改造。科學技術發展至今,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雖有發展,但是其先進設備還需要從國外引進,這種進口設備的狀況不僅會使得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的硬件系統模塊的發展受限,而且還會出現在引進設備的同時引入外來監控系統的情況。
(三)我國基礎信息產業薄弱。就目前我國基礎的信息產業發展狀況來看,我國信息網絡所使用的網絡管理設備和軟件大多依賴國外引進。使用外國的技術會讓網絡運行得更加高效,但是使用引進的技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由于缺乏技術支持,網絡信息就會更容易遭受入侵和監控。我國的網絡要擺脫這種被監視和干擾的安全威脅就得積極地研發自己的信息技術產品。
(四)信息犯罪在我國有快速發展趨勢。我國的信息網絡系統在遭受境外黑客的入侵、監控和干擾的同時還受到了境內不法分子的網絡攻擊,除了境外黑客對我國信息網絡進行非法攻擊,比如,國內也有部分人利用網絡傳播有病毒的軟件,通過盜取他人的私人信息竊取網絡銀行賬號騙取錢財等。
(五)電子信息技術急速發展的形勢和滯后的技術研發工作的推進兩者存在矛盾。電子信息技術的建設無法滿足當前發展的需求,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我國在信息行業的投入不足以及全民的電子信息安全意識不到位。就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而言,研發經濟投入是基礎,自主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關鍵,提高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識是減少病毒的重復傳染的必要措施。 當然,我國信息技術領域的不安全情況也和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輸出進行控制有很大的關系。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出現信息安全問題的原因
(一)公眾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意識比較淡薄。網絡意識淡薄是信息安全問題出現的首要原因。很多公眾在涉及到現代信息安全方面都了解甚少,很多時候都是以局外人的態度對待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實際上,一旦出現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大眾是無法避免的受害方。大到國家信息安全,小到個人賬號被竊,信息網絡安全無小事,公眾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僅是保護自身的利益,也是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配合網絡信息專業人員工作的重要舉措。
(二)網絡信息安全立法執法力度不夠。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在規范人們行為方面比道德輿論更加有效,網絡信息安全的加強需要利用法律的手段,沒有明確和強硬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法規下,很多網絡犯罪事件的懲處就無法有效的執行,當立法執法力度到位之后,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更加有依有據,觸犯網絡信息安全的不法分子才會及時的被繩之以法。加強網絡信息的立法工作是確保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四、信息技術環境下確保信息安全的對策
(一)教育措施。(1)提高人們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識。公眾的信息安全意識薄弱有的時候并不是沒有維護網絡安全的責任心,有的時候是根本不了解相關的信息安全常識。所以有關政府部門要采取一些教育措施為公眾普及基本的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公眾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識得到增強也是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是開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步驟。(2)培養更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培養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是提高信息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各個大專院校的課程設置中增加有關信息安全相關的內容,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培養具備網絡信息管理能力的學生將為各個行業機構提供信息管理人才,是整個社會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政策措施。在治理網絡信息安全方面國家政策是最具指導性和宏觀性的手段,信息安全政策是指由國家或國際組織制定的一系列認證規范的總和,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也是保障信息安全的、科學的方法,指導其他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三)法律措施。制定頒布合理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可以讓信息主體的行為有所規范,可以及時懲治信息安全犯罪分子,隨時給公眾警惕:制定網絡使用法律法規,制止非法硬件、軟件的使用以及各種非法信息數據的傳播;制定完善知識產權,防止侵權和非法使用信息技術行為的出現。
(四)技術措施。技術措施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途徑。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管理手段、軟件和硬件技術來保證網絡信息的安全。主要的技術措施有:屏蔽網絡病毒的防病毒技術,阻隔外網非法訪問的防火墻技術,阻止個人信息被竊取的的認證技術,以及防止信息被盜的加密和防偽技術。
結束語: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將日益成為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發展信息安全技術顯得十分迫切。我們要認識到網絡的脆弱性和潛在的諸多威脅,積極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保障網絡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陳宏愚,歐明秈. 我國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J]. 中國信息導報. 2002(06)
[2] 李德毅. 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及其對公共安全的影響[J]. 計算機安全.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