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邦
西江實驗學校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改革之路。郁南縣委、縣政府注重以“配強、重責、放權”為原則,推進以落實人、財、物“三大權力”為核心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放權松綁試點工作,積極構建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從落實事權上切入
學校在建好理事會、建好管理層、訂好章程的同時,落實學校用人、分配、內部管理和自我發展等自主權,承擔責任、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法人實體。本著“能放則放,該放必放”和“責權利相一致”原則,賦予學校理事會和管理層自主開展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教改科研、自主招生等業務的權力。明確學校理事會是學校的決策、監督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有關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標準規范等以及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學校的發展規劃,擬定、修訂章程;負責審定學校財務預決算及重大業務等重大決策事項并監督實施。明確學校管理層是理事會的執行機構,負責擬訂并實施年度工作計劃,依法自主履行日常業務管理、財務資產管理和工作人員管理等職責,定期向理事會報告工作。把中層以下管理人員和教師管治權下放給學校自主管理,同時賦予學校理事會開展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教改科研與自主招生的權力,減少了過多的行政干預和多頭管理模式。
二、從落實財權上推進
鼓勵學校適當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與教職員工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在核定的工資總額內,學校自主制定崗位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縣財政局批準。績效工資要適度向關鍵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成績突出的工作人員傾斜,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學校的經費收支劃撥實行改革,減少縣教育部門審批環節,增加學校對公用經費的處置權,將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改由縣財政直接劃撥至學校的零余額帳戶,由學校自行支配,方便學校購買教學設備和日常運作。
三、從落實人事權上突破
采取區別于以往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模式,充分落實理事會、管理層的人事管理自主權。賦予人事權,為學校人才管理工作“松綁”:①對中層及以下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聘任和管理;②在單位核定編制內100%由學校自主招聘;③對綜合考核成績連續兩年在全校排位靠后的3%或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實施降級聘用;④對連續兩年綜合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實施解聘。放權前:學校在縣教育局的監督下按程序選拔好中層管理人員人選→上報縣教育局,由局機關黨委研究決定→縣教育局上報縣人社局審批→縣教育局發文公布任命(約需5至6個月);放權后含公示時間也僅需20個工作日以內:學校管理層按有關程序提出擬任人選方案報理事會審議通過,由學校任命→報縣教育局備案。
四、釋放活力,成效突出
激發鯰魚效應,從“一個樣”轉變成“不一樣”。試點前,教職員工績效考核和中層及以下管理人員、工作人員的聘任以及管理全由學校的主管部門說了算,學校看得著管不著,而分配中原有的績效考核沒有量化、細化,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不高。試點后,學校理事會制訂了《教師的考核與聘任實施細則》,對教師進行平時績效考核、學年第一學期績效考核和學年績效考核相結合,分檔次進行考核評價,并明確規定學期績效考核和學年績效考核結果要作為績效工資分配的主要依據。對履行了崗位職責、完成了學校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教師,全額發放基礎性績效工資;對學年績效考核結果為基本稱職及以下的教師,不得全額發放基礎性績效工資并在下一學年度扣減;對有突出表現或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視不同情況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并明確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傾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