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啟志
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反思就是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反思。具體地說是指教師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資源,建立起一定區域內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教學反思平臺,利用這一平臺進行的高效能的教學反思。自研究課題開題以來,我們建立了科組教研網站,并整合QQ、微信與微博等網絡工具,引導全體英語老師注冊教育博客,并邀請校內外骨干教師加盟注冊,定時邀請課題專家組成員進行網上指導。
一、反思載體
教學反思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坐而論道”,在教學與生活的過程之中,反思靈感的火花說不定會在何時或何地迸發,如果不能及時地記錄下來,確實令人遺憾。因此,我們應該為教師提供全方位、全天侯的記錄平臺,使老師們隨時隨地都能及時記錄下思想火花,保持反思的熱情。
1. 教育博客
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指出,教育博客具有許多新的特點:一是使得教學反思更容易保存、流通、復制,使內容的傳播范圍全球化;二是比書籍、報刊刷新的速度快無數倍;三是發表成果零門檻;四是突破了個人的小圈子,博友之間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頭腦風暴,創造出更多的智慧。因此,我們的網絡平臺采用了博客作為核心組成部分。
2. 教學論壇
定期在論壇中通過調查投票確定一個專題,然后約定一個時段,召集論壇成員進行在線研討,大家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開放性的對話和討論促使教師思想升華,教學行為得以改善,更有效地進行思考;也能促使教師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水平,提高反思的有效性。
3. QQ、微信和微博
QQ和微信可以提供一個即時對話的平臺,同一個反思共同體的成員都加入一個Q群或微群,每一個人的發言大家都可以看到,這樣也可以構成另一種的論壇式的反思平臺,而且更加方便的是,老師們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因此,廣受老師們的歡迎。同時,通過事后翻查消息記錄就可以方便地整理歸檔有關的討論材料,十分方便。
微信與微博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它們強大的發布功能。據統計,到2013年10月止,微信用戶已經超過6億,龐大的用戶說明它有巨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利用它們來擴大網站的影響力。2014年3月20日,我校英語科申請了一個微信的公共帳號,微信用戶關注了這一帳號就可以收到我們定期發出的群發信息。我們利用這一平臺,讓老師們輪流每周負責撰寫或摘錄一篇精彩的教學反思或教育故事在平臺上發布。這樣既促進了老師們的主動學習,同時也給我們的網絡平臺做了廣告,以便更多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加入我們的大家庭,提高教學反思的參與度,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反思內容
教學反思不應該僅僅理解為有完整結構的一篇文章,它還應該理解為一個對教育教學現實的一種批判性的思考過程。因此,任何能體現教師的思考過程的文字材料,無論是只言片語還是長篇大論,都應該屬于教學反思的范圍。例如,寫在QQ簽名檔中的一、兩句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話;靈機一動時發布的一小段關于教學感悟的微信;又或許只是與同事朋友在QQ上聊天的片斷。這些看似零碎的思想片斷,都屬于教學反思的范圍,都應該當作寶貴素材記錄下來,假以時日,把這些片斷加以整理和歸納,就能提煉出許多好文章來。這樣,網絡平臺就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檔案記錄袋,見證教師成長的每一步,意義十分重大。
三、參與主體
在參與主體方面,充分發揮了網絡平臺便于溝通交流這一優點,采用了以本科組老師為主體,邀請外校的骨干教師,以及一些國內名師專家共同參與這一形式。通過多主體的參與,不僅能使問題的討論更深入更廣泛,而且能使老師們能以更直接更經濟的方式得到專家的指導。
在平臺論壇上的一些討論互動的活動之中,通過專家、學者的指導,可以提煉、匯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分析問題的歸因,設計改進的策略,驗證教學研究的成果。同時,在博客上與專家的交流和互動,也可以使教師汲取前進的力量、獲得權威的理論指導。總之,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實現與名師專家的直接對話和零距離接觸。通過網絡平臺匯聚起骨干教師、名師和專家的強大能量,必定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反思更有成效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