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挺標
新課程改革把活動課的形式納入思想品德課課堂,無疑為思想品德課教學解決這一難題找到了一把金鑰匙。
一、游戲法
接力長龍。此游戲旨在加強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的記憶,采取接力賽形式,教師先準備難易均等的若干套題目,全班學生以組為單位同時參與,每組組長抽題,師問生答。組長組員每人必須按組次座次接答問題,每人接一句或兩句,接不上者、答錯者罰下,同時該組扣分。答對者該組加分。每一套題目為一回合,最后按各組總計分數決出勝負,勝組獲得“接力王者”桂冠。游戲規則為:接力前可按預定范圍看書作“準備運動”,但接力時全部參賽者都不能看書或筆記。違者加倍扣分。
例如:知識鞏固“接力長龍”游戲
一組1號回答“環境指什么?”,二組1號要接“什么是環境問題?”,三組1號接“環境問題的表現?”,四組1號接“環境問題的危害?”……以此類推。
此方法考察面廣,強調集體作戰,需要熟練掌握知識,默契配合,但其效果是一般的課堂提問所無法相比的。
群雄攻擂。此游戲常用于復習課。由學生公選出全班較為優秀的同學“披掛上陣”,到講臺上作第五任“擂主”,全體同學可以就學期內已學過的知識向他(她)發問,進行“攻擂”,“擂主”則隨時準備答問,允許有十秒鐘的時間思考,答對則守擂成功,可以繼續連任。答錯則被打下擂臺,主攻手就可容登“擂主”寶座。連任的“擂主”將獲得平時加分獎勵。此方法針對學生的好勝與愛熱鬧心理,激發學生事先復習,積極思考的興趣,讓學生在“玩鬧”中學習。
兩軍對陣。此游戲需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大陣營:紅軍與藍軍。兩軍以教室中部為分界線,各自布置好桌凳,排好“陣”,然后,兩軍面對面對陣。在對陣中,各軍出擊主將都可以提出難記的思品題去攻擊對方陣地,對手陣地必須有人接招,否則,就算全軍潰敗。如有人應戰,答錯為“陣亡”,答對者可以反之成為出擊手向對方發問。此游戲的妙處為:來回交戰中,學生們能積極思考,強化記憶。
二、情境法
1. 構筑師生大情境
情緒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影響自己,也可以影響別人,使之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的情緒。構筑師生大情境,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調節自己的情緒,滿懷愛心地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情感大氛圍。
據了解,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歡迎教師飽含感情地上課,更渴望任課老師能了解自己喜歡自己。尤其是那些不良行為習慣和消極情緒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付出真情與愛心,去親近去了解去關心去激勵他們,使他們向教師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情感交流,產生情感共鳴當學生悅納教師時,必然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契機,教學效果的提高出因此有了更大的可能。
因而,教學中,教師期待與贊許的目光不能只投注在學習突出的優生身上,應該多光顧學困生,了解他們的狀態與需要。教學中也不妨有所側重,有所偏愛,給那些學困生、調皮生、病殘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些幫助,多一些尊重。必要時,寬容地處理一些小問題。決不能聽之任之、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對于這類學生應多實施“學習無過錯”原則,在其學習過程中出現答錯現象時,不訓斥責罵、不諷刺挖苦,而是盡力從其答案中找出積極因素給予肯定,多正面引導,多用鼓勵性語言,尊重其人格,挖掘其閃光點。
2. 設置實踐小情境
荀子說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若想改變枯燥乏味的課堂面貌,就要注重“善假于物”。《課標》建議“應建立融合、開放、發展的課程資源觀,整合并優化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各種課程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為課程實施和教學服務。盡量組合不同類型的資源,將文本資源、音像資源、實物資源、及本土地方資源、校本資源等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故事、圖畫、音樂、名言、實物、表演、操作等手段設置教學小情境,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直觀地突現某個教學重點,說明某個規律,某個道理,提出某個行為準則,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去感受、去體會,去理解,去把握。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