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慰



畫圖表征指的是信息以畫圖的方式在頭腦中呈現。用畫圖的方法可以把復雜的問題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呈現,便于解決。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水平不高,而畫圖比較直觀。通過畫圖能夠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把一些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下面結合自己二年級下冊《用有余數除法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思考。
一、畫圖表征讓學生經歷數學對接生活的過程,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常常是建立在數學活動經驗基礎上,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遇到許多數學,積累了一些關于數學的原始的初步的經驗。我們有必要對他們的生活經驗即日常數學進行數學化。
如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67頁《解決問題》,本課的素材“坐船”經常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但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種生活現象,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安排20人、22人坐船的整個過程,通過圖畫表征的方式,將學生置身與學習新知的相關的生活情境中,將這種生活經驗變成數學資源,讓學生自然地實現生活到數學的轉化。而這個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
如:理解“每條船最多坐4人”, 讓學生經歷數學對接生活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
1.(出示小船圖)你劃過船嗎?以及坐船要注意什么?
每條船最多坐4人
2. 圖中你能找到什么數學信息?
3.現在一共有20個人,你打算怎么安排租船?請在圖中圈一圈。
圖的呈現,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每條船不能超過4個人,表示船上可以坐1個人、也可以坐2個人,也可以坐3個人,可以坐4個人。租船的方式可以不一:有租20條船的,有租10條船的,有租6條船的,有租5條船的······再評價各種不同的安排方式,得出結論:只要每條船不超過4個人均可。
二、用圖想事、借圖促思、據圖說理,實現多元表征的統一
布魯納的多元表征理論表明,對數學的概念理解有多種方式,多種方式之間建立起聯系,才能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如: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進一法”的道理。
教師出示:教材第67頁例5: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之后提出問題:
1. 與剛才租船情況相比,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你打算怎么安排租船?請你解決。
學生的方法是多種的:
方法①: (畫圖)要租6條船。因為剩下2人也要多租一條船。
方法②: ?(減法) 22-4-4-4-4-4=2(人)6條船。
方法③: (遷移)剛才20人至少要租5條船,多2人也要一條船,所以是6條船。
……
最后得出結論: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學生獲得直觀經驗后,再寫出相應的算式,讓學生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最后又利用這個圖畫去解釋“進一”。讓學生經歷了從動作表征、語言表征、再到符號表征的過程,實現多種表征方式的相互轉化,從具體到抽象,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
三、運用畫圖表征解決問題的策略,應是學生的基本能力
有學者通過教學研究,將學生的表達方式劃分為三個層次——實物及圖形表達方式、數學表達、特殊表達,并指出實物及圖形表達方式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
借助畫圖表征,可以化抽象為直觀。所以引導學生采用畫圖的策略,十分適合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心理特點。本課通過第一個環節分20個人、第二個關節分22個圓圈,使得“進一” 瞬間直觀表象轉化為有形的圖式,使學生感受到畫圖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在用圖解釋算式的過程中感受畫圖的價值,體驗策略的運用,形成主動選擇畫圖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基本能力和習慣。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