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 孫立章
一堂數學實驗課的思考
☉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 孫立章
數學實驗是學生運用有關工具(如紙張、剪刀、測量工具、作圖工具以及計算機等),通過動手、動腦“做”數學的一種數學學習活動.數學實驗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從自己已有的數學經驗出發,通過動手、動腦去獲得新的數學經驗,逐步構建并完善、發展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數學實驗課的活動設計要步驟明確,層次清楚,可操作性強,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活動的過程與結果進行思維加工,概括提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往往來自學習過程中的偏差與好奇心,而數學實驗恰恰可給學生提供探索發現、猜想驗證的機會,恰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真切感受到發現的快樂,在實驗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創新.
一堂“分割紙片”數學實驗課,其主要內容如下所示.
實驗準備: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實驗內容與步驟如下所示.
(1)我們可以將一張正方形紙片按如圖1所示的方式分解成4張正方形紙片(其邊長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n(n<10)張小正方形紙片嗎?試試看,并與同伴交流.
(2)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5張小正方形紙片嗎?試解釋原因.
(3)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n(n≥10)張小正方形紙片嗎?n的取值會受限制嗎?說說理由,并提供n= 2015時的分割方案.
1.實驗步驟的細化
“課標”要求:實驗中步驟的設計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淺入深,抓住關鍵,階梯式地逐漸提升,讓學生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灑布材料選用AH—70號熱瀝青,用量為1.6kg/m2,然后再灑布一層經拌和站加熱除塵的石灰巖石屑,其厚度為0.5cm,粒徑為0.5~1.0cm,其中摻加0.4%瀝青。下封層灑布采用智能碎石灑布車及智能瀝青灑布車進行灑布。并用膠輪壓路機進行碾壓。
“分割紙片”這節課,所安排的實驗步驟起點較高,難度、跨度都偏大,且不利于學生操作,可以細化成以下幾個小步驟.
步驟1:“我們知道一張正方形紙片無法分割成2張或3張正方形紙片,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4張小正方形紙片嗎?”作為本課的第一個實驗,簡單易行(如圖1),容易調動起學生的熱情,但它是本節課研究的起點.
步驟2:“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6張、7張小正方形紙片嗎?”這一步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給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均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其中分割成6張如圖2所示,分割成7張如圖3所示.
步驟3:“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8張、10張小正方形紙片嗎?”分割成8張如圖4所示;分割成10張分法多樣,如圖5、圖6所示.比較發現:分割成4張、6張、8張、…類似,歸納成一般情況:只要分割成2n(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張,均可用同樣的分割方法;分割成4張、7張、10張、…類似,歸納成一般情況:只要分割成3n+1(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張,均可用同樣的分割方法.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積累活動經驗,向發現規律邁出最重要的一步,實現直觀感受向理性思考的過渡.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步驟4:“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9張小正方形紙片嗎?”學生首先會畫出圖7,也有學生會畫出圖8,但不管哪種都可以看成是前兩類分割方法的組合應用.這一步驟促進學生由“做”向“思”的進一步轉變,推動學生實現思維的飛躍.
步驟5:“你能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5張小正方形紙片嗎?”通過分析感受“分割成5張小正方形紙片”的不可能性,通過歸納、猜想等理性分析手段,得到一張正方形紙片的可分割規律.
2.分割方法的概括、分類
數學實驗中,應注重直觀,使在實驗過程中所研究的內容“可視化”,讓學生從中獲得對數、形的理解,并逐步對其適度抽象,進行更高層次上的再實驗,進而體會數學的研究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并改造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紙片分割過程中發現,共有3類分割方法,為了實驗探究的方便,增加學生的“可視化”效果,可以根據圖形的特征進行形象化的概括,使分類更加明確,一目了然.
比較發現:分割成4張、6張、8張后的圖形(如圖1、2、4)類似,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L”型分割,歸納成一般情況:只要分割成2n(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張,均可用“L”型分割;分割成4張、7張、10張后的圖形(如圖1、3、5、6)類似,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田”型分割,歸納成一般情況:只要分割成3n+1(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張,均可用“田”型分割;分割成9張小正方形紙片過程中,學生首先會畫出圖7,也有學生會畫出圖8,但不管哪種都可以看成是在“L”型基礎上增加一個“田”型,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組合型.
3.分割結論的進一步探討
課堂上對正方形紙片的分割當然不可能探究得太深入,但數學實驗會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課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本質,體會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和相互聯系,形成新的數學模型.
進一步研究正方形紙片的分割,發現“田”型、“L”型、組合型三種分割模式的規律可以統一為一個代數式:3m+2n+4(m≥0,n≥0).
對代數式3m+2n+4(m≥0,n≥0)做以下幾點說明.
(1)當m=0時,3m+2n+4=2n+4.n=0、1、2、3、…時,2n+ 4=4、6、8、10、…,即“L”型分割模式;
(2)當n=0時,3m+2n+4=3m+4.m=0、1、2、3、…時,3m+4=4、7、10、13、…,即“田”型分割模式;
(3)當m≠0,n≠0時,即組合型分割模式.
聯系課堂“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2015張小正方形紙片”的組合型分割方法的研究,3m+2n+4=2015即3m+2n=2011,因此二元一次方程3m+2n=2011的所有正整數解就是“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分割成2015張小正方形紙片”的所有分割方法.這是一個由數到形再到方程的模型轉換.
4.分割對象的變化
本課的分割對象是“正方形”,我們還可以將“正方形”變成“正三角形”.與分割正方形紙片相比,分割正三角形紙片,雖然是不同的圖形,但它們具有同樣的特征(各邊相等),可以用相同的探究思路,得到一個類似的結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比、聯想,依據分割“正方形紙片”的方法和思路來研究分割“三角形紙片”,實現實驗對象的創新.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