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曉 剛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
·專題研討——虛擬仿真實驗·
過程控制實驗裝置的機理建模與虛擬仿真軟件開發
鄧 曉 剛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提出一種基于機理模型的實驗室裝置虛擬仿真軟件開發方法。以過程控制實驗裝置A3000水箱系統為仿真對象,首先用機理分析法建立其數學模型,并采用實驗測試法辨識模型中的未知參數,然后利用LabVIEW軟件開發工藝流程界面、PID控制器界面和相應的后臺程序框圖,從而建立該實驗裝置的虛擬仿真軟件。該軟件能夠較好模擬真實實驗裝置的特性變化,有助于學生熟悉工藝流程和控制方案,有助于學生深入討論實驗過程,為進一步開展創新性實驗提供平臺支撐。
實驗裝置; 機理建模; 仿真軟件; LabVIEW
近年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受到國家和高校的高度關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已經成為高等實驗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1-5]。在當前的虛擬仿真實驗資源的建設中,一種做法是針對高成本、高風險的實驗裝置開發虛擬仿真軟件,以提供安全、可靠、經濟的實踐實習模式,另一種做法是針對課程實驗教學裝置,開發配套的實驗項目虛擬仿真軟件,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和效果[6-7]。本文關注的是后一種虛擬仿真模式,在該類虛擬仿真軟件開發中,目前多數基于理想化數學模型,側重控制方案演示和理論分析[8-9],較少從機理建模角度考慮裝置的真實工藝特性。
本文以我校過程控制實驗室內的A3000實驗裝置為對象,利用機理建模的方法建立其數學模型并通過實驗數據辨識模型參數,在此基礎上利用LabVIEW開發實驗裝置的虛擬仿真軟件。該軟件能夠很好地反映裝置的實際工藝特性,有助于學生開展實驗預習和復習,同時也為學生開展深入的創新性實驗研究提供了一個平臺。
1.1 建立機理模型
我校過程控制實驗室建設有8套A3000實驗裝置,承擔著“自動控制原理”、“過程控制工程”課程、綜合實踐和畢業設計等諸多實驗教學任務[10-11]。A3000實驗裝置流程簡圖如圖1所示,學生可在此完成單回路控制、串級控制、均勻控制、前饋控制及其他復雜控制實驗。該實驗裝置的工藝單元主要包括上、中、下三個水箱,底部大儲水箱及左右兩側水泵,加熱鍋爐,滯后管及若干流體管道,實驗裝置的測控系統包括5個溫度測量點、1個壓力測量點,2個流量測量點,1個電動調節閥,2個電磁閥。
A3000實驗裝置包括了水箱系統和溫度系統,本文主要對A3000水箱系統進行機理建模分析,水箱系統涉及到兩個流體支路,支路1利用變頻泵從底部儲水箱獲取流體,經換熱器注水到三個水箱,支路2的流體經工頻泵、電動調節閥至各個水箱。

圖1 A3000系統結構圖
機理建模過程中忽略管路的動態特性,所有手動閥門僅考慮開關兩種狀態,對主要單元設備上中下三個水箱、電動調節閥、變頻泵、電磁閥進行機理分析,根據各自的機理關系建立其數學模型。
上位水箱是一個側置的圓柱形水箱,它的機理模型如下:
(1)
其中:l、h1、r分別為上位圓柱水箱的長度、液位高度及圓形側面的半徑;k1為上位水箱擋板閥的閥阻系數;水流入量Qi1由調節閥u控制。
中位水箱是一個長方體水箱,它的機理模型如下:
(2)
其中:A2、h2為中位水箱的底面積和液位高度;k2為中位水箱擋板閥的閥阻系數;水流入量Qi2由上位水箱流出水量和中位進水量決定。
下位水箱也是一個長方體水箱,它的機理模型如下:
(3)
其中:A3、h3為下位水箱的底面積和液位高度;k3為下位水箱擋板的閥阻系數;水流入量Qi3由中位水箱流出水量和下位進水量決定。
電動調節閥和變頻泵的機理關系通常用線性方程描述
Qu=kuu
(4)
其中:Qu為電動調節閥或變頻泵的出口流量;u為閥門開度;ku為流量系數。
然而,筆者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上式線性方程并不能準確描述流量和閥門開度之間的關系。針對實際實驗裝置,用非線性方程描述更為合理,如下式:
(5)
其中:fu(·)表示非線性方程式。
電磁閥為兩位式開關閥,其機理方程如下
(6)
其中:Qi為電磁閥入口流量;Qo為電磁閥出口流量;Vs為閥門狀態。
1.2 辨識模型參數
在1.1節數學模型中,包含一系列的未知參數,它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可測參數,如水箱的長度、半徑、高度、截面積等,通過實際物理工具測量即可;另一類是閥阻系數、流量系數,必須需要通過裝置實驗數據進行辨識。
以其中一套A3000水箱系統為例,測量其可測物理參數。其中上位圓筒型水箱的半徑r=0.14 m、長度l=0.33 m,h1的最大值為0.21 m;中位水箱底面積分別為A2=0.172 m2;下位水箱的底面積A3=0.181 3 m2,高度h3的最大值為0.21 m。
電動調節閥和變頻泵的流量系數、三個水箱閥阻系數的測試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進行辨識。以電動調節閥的流量系數辨識過程為例,其實驗曲線如圖2(a)所示,可以看出,流量系數隨著閥門開度變化呈現非線性特性,可以用分段直線、神經網絡、多項式曲線擬合法等方法描述流量與閥門開度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本文采用多項式曲線擬合流量與閥門開度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其結果如圖2(b)所示,由圖中可看出多項式曲線可以很好地擬合閥門開度與流量之間的關系。

(a) 實驗曲線

(b) 擬合效果
LabVIEW是一種圖形化軟件開發環境,目前已經在工業領域和學術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12-13]。LabVIEW內在的模塊庫中具有豐富的數學運算和圖形界面模塊,可以為仿真軟件人機接口界面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其基于流程圖式的后臺編程方法能夠大大降低編程工作量和難度,是一種實現數學模型仿真的有力工具[14-15]。
A3000水箱系統虛擬仿真軟件開發的總體框架如圖3所示,包括前臺人機交互界面開發和后臺程序框圖設計。前臺人機交互界面主要用于工藝流程展示、控制器參數設置,后臺程序框圖實現裝置數學模型的仿真運行。
2.1 前臺界面開發
本文設計的A3000實驗裝置虛擬仿真界面包括基本工藝流程圖、單回路控制流程圖、復雜控制流程圖三類,三類流程圖實現過程基本類似,不做特殊區分。
首先,設計流程背景底圖。使用專業繪圖軟件或DCS組態軟件繪制出A3000裝置的工藝流程圖,將其拷貝到LabVIEW前面板上,設置好大小,作為LabVIEW仿真的背景圖,這樣可以簡化工藝流程圖的繪制過程,也可保證仿真界面與實驗室DCS系統界面高度相似。

圖3 虛擬仿真軟件框架結構圖
其次,建立動態圖形元素。上述圖片是靜態的,為了使得圖片能夠與后臺數據進行連接并具有動態變化,利用LabVIEW控件面板建立動態圖形元素。動態圖形元素包括液罐控件、開關控件、文本控件、數值輸入控件、趨勢顯示控件等。
打開LabVIEW控件面板,選擇其中的“液罐控件”并插入背景圖中,分別命名為“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和“水槽”,設置圖形尺寸與背景圖形匹配,以顯示水槽水位。三容水箱的刻度設置為0~100,設置數字顯示項。
在控件選板中選擇添加開關控件,分別移動到插圖中水箱的進水閥、工頻泵和變頻泵位置,作為相應的開關動作按鈕,并分別命名。
為了動態調整仿真速度,在界面中添加“仿真速度”、“采樣時間”兩個數值輸入控件,用于改變仿真速度和采樣時間。
在前面板中插入波形圖,以顯示三容水箱液位的歷史曲線??潭仍O置為0~100,顯示百分比液位。
仿照上述步驟,在前面板中依次插入對所需要的控件。以單回路控制界面為例,設計完成后的前臺人機界面如圖4所示。
2.2 程序框圖的設計
程序框圖的設計采用模塊化編程的方法,與工藝流程相輔相成。LabVIEW程序框圖的設計非常清晰,只需要添加相應的函數模塊和簡單的連線就可以實現。
首先,打開函數選板,添加while循環結構,作為整個系統的運行條件,三容水箱的各個模塊都在這個while循環中編寫、連接。然后,編寫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PID控制器等各個程序模塊。在while循環中添加公式節點,在公式節點中編制主要單元設備和控制器的仿真程序。以PID控制的設計為例,如圖5所示,在while循環中添加條件結構,分支選擇器與手自動開關相連,當開關為true時,進行自動控制,當開關為false時,進行手動控制。自動控制時,編寫自動控制器的程序模塊,輸出u與輸入u0、輸出e0與輸入e1、輸出e1與輸入e2通過移位寄存器相連。手動控制時,調節閥MV控件與調節閥模塊的輸入u相連,手動確定調節閥的輸入值。下水箱模塊的輸出連接變量PV,給定值控件連接SV變量,在此基礎上編程實現手動到自動的無擾切換。

圖4 仿真軟件界面圖

圖5 程序框圖設計
程序框圖編制完成后,結合前臺界面進行聯合調試,最后即可形成實驗室A3000裝置水箱系統的虛擬仿真軟件。
2.3 軟件特點分析
(1) 該仿真軟件與實驗室裝置緊密結合,具有高度的逼真性。仿真軟件的后臺程序來源于其機理模型,模型中的參數與實際裝置數據吻合,因此能夠很好逼近真實實驗裝置工藝特性,對于學生熟悉裝置、工藝、具有直接幫助。
(2) 該仿真軟件具有很好的擴展性。由于軟件基于LabVIEW平臺編寫,程序模塊非常直觀,易于修改,學生能夠在后臺直接修改相關的控制模塊,測試新的控制算法,從而拓寬了實驗時間和空間。
(3) 該仿真軟件開發過程具有較好的推廣性。對于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要求其按照該軟件開發思路,開發某個實驗模塊或者控制方案的仿真軟件,能夠全面鍛煉學生的機理建模能力、算法創新能力和動手編程能力。
本文結合我校過程控制實驗室的A3000實驗裝置,探討了其機理模型建立過程和虛擬仿真軟件開發思路。基于實際實驗裝置的虛擬仿真軟件不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為學生開展實驗預習和實驗回顧提供直接幫助,同時LabVIEW平臺良好的擴展性也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之外開展創新性實驗研究,從而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1] 馬敬峰, 魯保富, 陸開宏. 基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J]. 中國高教研究, 2008, (11):92-93
[2] 馮其紅, 胡 偉, 王增寶.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培養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J]. 實驗研究與探索, 2013,32(2):130-132
[3] 李 平, 毛昌杰, 徐 進. 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 提高高校實驗教學信息化水平[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32(11):5-8
[4] 王衛國.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思考與建議[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 32(12):5-8
[5] 鄒家柱, 程品晶. 高校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總結[J]. 中國電力教育, 2014, 18:80-81
[6] 張敬南, 張镠鐘. 實驗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應用的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2): 101-104
[7] 程思寧, 耿 強, 姜文波, 等. 虛擬仿真技術在電類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30(7):94-97
[8] 郭一楠, 程 健, 陳 穎. 基于LabVIEW和Matlab的過程控制虛擬仿真平臺研究[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06,28(2):61-82
[9] 常廣暉, 全 鋼, 李雁飛. PID控制系統交互式虛擬仿真軟件的設計[J]. 實驗室科學, 2011,14(5):69-72
[10] 鄧曉剛, 陳衛紅, 楊明輝. 過程控制實驗裝置實時監控軟件開發[J].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4,12(6):60-63
[11] 孟令雅.自動控制理論課程設計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2):182-184
[12] 全曉莉, 周南權, 李 雙. 基于LabVIEW的數字信號處理虛擬實驗的構建[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28(10):82-84
[13] 哀 微, 盧明陽. 基于LabVIEW和Simulink的過程控制工程虛擬實驗平臺開發[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31(6):65-69
[14] 劉其和, 李云明. LabVIEW虛擬儀器程序設計與應用[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1.
[15] 張蘭勇. LabVIEW程序設計基礎與提高[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
Mechanical Modelling and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Process Control Experiment Devices
DENGXiao-g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 based on mechanism model for the real laboratory device. One process control experiment device of A3000 water tank system is used as the simulation objective. Firstly, its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built using the mechanism analysis and the unknown model parameters are ident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testing. Then LabVIEW software is applied to develop the process flow interface, PID controller interface and the background program block diagram. Lastly the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is built for the laboratory device. This software can simulate the real device characteristics well. It is use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process flow and control strategy and discuss the experiment principle deeply. The method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device; mechanical modelling; simulation software; LabVIEW
2015-01-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403418);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4FL016);中國石油大學青年教改項目(2013-28);中國石油大學校級教改重點項目(SY-A201407)
鄧曉剛(1981-),男,山東東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工業過程建模、先進控制與故障診斷等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E-mail:dengxiaogang@upc.edu.cn
TP391.9
A
1006-7167(2015)10-00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