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鎖義, 黎巧玲, 林夢瑤, 李 玉, 楊雪蓮
(右江民族醫學院 a.藥學院;b.護理學院;c.基礎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
以科研和競賽為特色的導師制實踐型教學
黃鎖義a, 黎巧玲b, 林夢瑤c, 李 玉b, 楊雪蓮b
(右江民族醫學院 a.藥學院;b.護理學院;c.基礎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等教育更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當今我國在醫學教育培養醫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大多數學生科研意識不強,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面對我國應試教育的弊端以及我國目前高技術型、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缺乏的現狀,實施以科研和競賽為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實踐型教學,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科研; 競賽; 本科生導師制; 實踐型教學
在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這些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免有些讓90后們反感甚至是忽視老師的講說。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的教育應該是與中學教育有獨到之處的,老師們講述的大多是課本里的內容的,而且理論課相當乏味枯燥,學生們在課堂沒有學到相關的知識,只能白白浪費時間。在筆者看來,大學教育是該改革了,應著重以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培養為主,在其專業基礎之上,開展學科競賽和進行科學研究,同時配備一定量的導師來指導他們,這樣就會使得學校的實踐型教學更有成效。
科研和競賽為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實踐型教學,是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我國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體現,使我國醫學教育更上一層樓,能開辟更加廣闊的天地。
1.1 涵義及起源
所謂本科生導師制就是指經由指定導師個人或群體具體指導特定對象的個別化教育實踐,促進個體不斷創新發展的程序范型。本科生導師制(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UTS)起源于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由14世紀初創辦“新學院”的溫切斯特主教威廉 威克姆所首創,是指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由專業水平高、品德兼優的老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生活以及心理進行個別指導的一種教學制度。導師制是英國紳士文化的產物,要求的是“老少學者居息一堂,朝夕切磋”,“頭腦與頭腦,心靈與心靈之相遇和對話”,導師制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理性,導師制被視為牛津大學的核心特征[1],也可以說是心臟。之所以說是心臟,就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不可或缺。控制著教育的前行之路,未來發展的動力。長期以來,導師制一直都被學者稱為“牛津皇冠上的寶石”[2],是璀璨而珍貴的。沒有導師制國家就仿佛失去血液,無法進行改革,進行發展。在我國,長期的傳統教育是加工式、注入式、馴化式的,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活動,學生很少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不善于獨立思考,習慣于讓老師。這些傳統的安排學習而不是主動去汲取知識的養分,這種教育方法顯然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相差甚遠,造成國內高等教育領域出現了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即畢業生的質量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所學的知識大多是沒有實踐性的,而且動手能力比較差。那我們要如何轉變這種教育方式,更好的培養出優秀的、能與社會需求相符的大量人才呢?
結合導師制,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校研究的熱點。實踐教學的改革是對傳統實踐教學觀念的改革,是以先進的實踐教學培養理念來武裝頭腦[3],是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使我國高等教育跟上國際的步伐。
1.2 目前在我國的現狀
由于“本科生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時間較短,目前我國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在理論上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指導體系,也沒有探索出它對于本科生教育有何影響。而且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重要轉型期,只有通過有效而成功的發展模式轉型,我們才能在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的同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輸送更多的高質量人才。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正是實現這種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當前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學環境中,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有著時代的必要性和緊迫性[4]。正所謂不進則退,不及時抓住時間,了解現況就會被壓制著,無法立足于國際,因此要加大力度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加強改善本科生導師制。然而,在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時代,仍然還有很多學生不是很了解什么是“導師制”,通過這個制度,參與其中的大學生又有什么收獲,他們知之甚微。在筆者看來,我們的學校或者相關媒體是否應該給學生們普及一下本科生導師制的影響及其意義呢?
我國的高校施行本科生導師制是為了適應新形勢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適時推出的,也是在中國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采取的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具體施行過程中,我國高校普遍未能把握西方發達國家本科生導師制的精髓,也導致了本科生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5]。① 監管機制不完善,出現流于形式的現象。工作量化不夠,缺乏實質性的考核內容,使本科生導師處于一種游離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隨意的狀態[6]。就好像文革時期的浮夸風,沒有實踐性,這是十分具有危險性的。② 大學學生考核與導師制未掛鉤對大學學生考核,仍然采用“卷面成績×70% + 平時成績×30%”這種模式,導師在學生考核中沒有自主權,無法對學生平時的實踐或者科研表現進行打分[7]。這樣無法真正了解一個學生的全面素質,無法真正看得出人才的所在[7]。③ 本科生導師制認識觀念上存在誤區由于對本科生導師制制度認識的不足,不能科學地制定出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方案,從而造成師生雙方對本科生導師制不重視[8]。④ 參加本科生導師制的學生不懂得如何去做科研,不能夠利用此契機很好地參加國家的學科競賽,來發揮自己的能力。
1.3 實施的必要性和意義
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可以增強素質教育理念,體現教師在學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同時能夠積極地倡導具有高水平的教師更多地參與本科學生指導工作中,以此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為具有經驗的導師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準確地、并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學習和能力培養計劃以及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為以后能有較好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與此同時,我們應從國外有名大學實施導師制所獲得的成效當中借鑒一些經驗。本科生導師制在國外高校的實施中曾發揮出明顯的積極作用,不僅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更是培養出了諸多的拔尖人才。例如,最初實行導師制的英國牛津大學多年來先后培養出了 46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近30位英國首相。這并不是神話,是真實發生,就在我們身邊,這就是導師制的力量。它的魅力十足之處,讓我們不得不引起重視,不得不讓我們趨之若鶩。既然國外的導師制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就,在我國實施有別于他國的本科生導師制度,或許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① 有利于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其目的在于貫徹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理念,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為能力協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關系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9]。② 彌補單一輔導員制的不足,加強專業素養教育,更能促進大學生的惰性的消除。③ 克服灌輸型教育的不足,發展師生互動式教育,④ 減少單一教育模式的弊端[10],更好地提高教育水平。⑤ 本科生導師制可以引領學生在寬泛的課堂學習基礎上迅速深入到具體的專業領域,實現“厚基礎、精專攻”的培養目標。
1.4 對創新本科生導師制思考
目前,我國缺乏的是技術型、科研型的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使得“以科研和競賽為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實踐型教學”的研究別出心裁。那么本科生導師制為什么要以科研和競賽為特色呢?通過兩者的結合是否可以解決我國應試教育弊端而培養出“高分低能”的所謂“人才”? 那我們就來看一下科研、學科競賽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吧。
為了檢驗大學生的學習成果,科研創新能力,我們通過考試競賽來確認,公正而真實。競賽是我國最常用的挑選人才的基本通道,競賽不僅僅提高大學生的知識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如何在緊張的環境保持鎮靜,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并脫穎而出的能力,讓他們在以后的道路可以得心應手,乘風破浪。近幾年我校開展不少知識競賽。近幾年我校選送優秀的學生科研論文參加廣西高校化學化工類論文及設計競賽、學校科研論文競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競賽,不僅讓右江民族醫學院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讓學生擁有的與其他不參加的學生更好的優勢(即讓他們在面試工作上更勝人一籌,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競賽思維,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實踐型教學。由此看來,競賽取得的成效不可忽視,它是我國科教興國的動力,加快它的實現。這些離我們不遠,我們只有加大力度開展競賽,參加競賽,正確對待競賽,才能獲益匪淺,滿腹經綸。由此看出,競賽的意義重大,影響顯著[11],激發大學生對科研的興趣,讓大學生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科研的自主性。
構建一種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參與科研可以加深對理論教學的認識與理解,更加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自身素質,而且企業也非常歡迎這種具有一定獨立科研能力的畢業生。
在大學階段,要培養本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樹立科學精神,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讓學生參加科研活動。而學生的科研活動首先得從課堂開始。在學校方面,開展學校本科科研培訓,提升各項課題研究檔次,鍛造優質的教科研成果如:研究探索出培養特色學校發展的基本策略。在老師方面,提升各項課題研究檔次,鍛造優質的教科研成果,探索總結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科研,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學生方面,則應以在自主性學習過程中參與科研活動來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科學的思維。高校要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應以以本科生科研訓練為主線,并要求將課外科學研究而學習(稱為:課外研學) 作為學校本科教學所實施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自主研學三位一體”教學新模式的組成部分而落實到各院系的人才培養方案中。[12-13]
把科研創新活動納入正常教學范圍,通過科研專題講座、“導師科研幫扶計劃”、本科生學術交流會、校級本科生科研立項及開展各類科技競賽等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14]。“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實踐教學環節是高等院校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學校支持、教師努力、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現大學生科研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好地適應工作要求,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15]。學生科研和學科競賽為主線的培養模式,全面推動大學生創新活動蓬勃開展,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16]。
科研項目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學科競賽能更好地融合各個學科知識,實現人才培養跨領域、跨學科的效果。以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為載體,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業互相合作為模式,從而展示創新人才培養的顯著效果。學科競賽、科研和本科生導師制三者合一就是三根細棍合一,變成粗棍,可以撐起一方天地,打開更加廣闊的道路,加上導師制的動力驅使,讓科研的火車開啟,可以重開競賽的坎坷,化阻力為動力,行駛行國際的大門。
5.1 科研成果碩果累累
近年來,學生作為第一作者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科研論文20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0篇、國外期刊1篇、國家級期刊4篇、省級期刊5篇。發表的科研論文,其數量和質量基本呈遞升之勢;學生獲自治區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立項項目3項、學校科研課題立項16項,按時結題率是100%;獲自治區級大學生科技作品(論文)競賽獎13項、獲校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獎53項;獲廣西科技成果鑒定1項。項目組參與編寫和出版教材4部,學校教學工作大會實驗教學改革優秀論文一、二等獎2項;項目組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科技項目獲廣西科技成果鑒定1項,部分科研論文成果被收入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的《醫學本科生科技創新實踐研究》、《民族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教育創新研究》、《右江民族醫學院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本項目組指導教師成長迅速,其中項目負責人黃鎖義教授榮獲廣西百色市第六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5.2 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
從“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化工類論文及設計競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學校大學生科研論文大賽、學校大學生“創新杯”科研論文大賽、藥學院藥學實驗技能大賽、藥學院藥學知識技能大賽等等各種競賽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競賽獲獎人數不斷增多[17]。在導師制、綜合性、設計性等科研實驗中,學生自己獨立安裝實驗裝置和配制試劑溶液,獨立完成實驗。
5.3 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并促進就業
我們所指導的本科生導師制學生因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而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備受用人單位(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柳州市工人醫院、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等等)的青睞順利就業,甚至在人才雙選招聘會上,有的學生被多家用人單位爭搶,出現了學生單方面挑選用人單位的喜人場面,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就業。據統計,經過本科生導師制磨練的學生畢業時就業率很高,很受用人單位的青睞。一些學生畢業工作后不久,科研工作順暢自如,很快就成為工作單位的科研骨干和能手,備受工作單位的贊賞。此外,部分學生因為經歷科研實踐的磨練,具有科研背景、科研經驗和科研成果,在報考研究生復試時深受導師的青睞而順利被錄取[17]。
5.4 擴大和提升了我校的影響力
學生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2次,學生第一作者學術論文在兩次國際學術會議英文宣讀2篇、在國內學術會議交流12篇,受到與會代表的贊賞。社會各界對本科生導師制給予高度評價: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本科生導師制貴在負責與有針對性培養,這是一個新嘗試,給學生的激勵作用是明顯的,也讓學生更加適應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堅持追蹤,收獲成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三醫院:“臨床基礎能力較好、操作能力強,在我院的臨床工作作風扎實。”廣西壯族自治區評估專家到我校評估碩士點立項建設單位時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等等。
用人單位給予較好評價:學生畢業到用人單位工作后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愛崗敬業,普遍受到工作單位的好評,為當地醫藥衛生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轉變學術觀念,重視教學研究,視教研為學術研究的一翼。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研究能力,在教的研究與學的研究的雙邊活動中實現育人的價值。結合學科競賽、科研和導師制的優勢,并進一步探索三者之間如何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來為我國更加有效地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十分有必要。在高等教育的教學中進行以科研和競賽為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實踐型教學應當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1] 黎佳思,管楊太.導師制實施現狀和發展思考[J].科教文匯,2011(25):3-4.
[2] 胡國富,胡寶忠,李鳳蘭.導師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實施的必要性[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2):182-183.
[3] 鄧 琥,馬有良.基于團隊導師制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6):162-163.
[4] 田方林.再談對普通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幾點認識[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3,32(4):6-9.
[5] 季文君.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問題及優化研究[J].科教文匯,2013(20):1-2.
[6] 單中元.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10):5-6.
[7] 侯 芳.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和建議-以周口師范學院政法系為例[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3):148-149.
[8] 李浩君.本科生導師制實踐與思考[J].高教與經濟,2011,24(4):46-49.
[9] 張曉娟.高校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83-184.
[10] 華 煒,張 杰.培養本科教育全程導師制模式構建的新思路[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1):22-24.
[11] 徐 健,趙小強,常志國.競賽平臺的本科生導師制實踐教學方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2):128-130.
[12] 韓照祥,朱惠娟,李 強.探索多元化實踐育人模式,培育創新創業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 82-84.
[13] 方 霞,任亞梨.本科生課外科研訓練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32-135.
[14] 任大偉.從“挑戰杯”競賽透析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校輔導員,2013(3): 58-60.
[15] 蔡 薇,饒 克,劉贛華.本科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培養的一些嘗試[J].經濟研究,2011(27):302-303.
[16] 應小凡.在科研與競賽活動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高校科技,2012(8):73-74.
[17] 黃鎖義,李 容,陸海峰,等.醫用化學實驗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3):147-149.
Tutorial System of Practice Teaching with the Feat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etitions
HUANGSuo-yia,LIQiao-lingb,LINMeng-yaoc,LIYub,YANGXue-lianb
(a. School of Pharmacy; b. College of Nursing; c.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s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s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oday the med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exists still shortcomings in cultivating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in most of students is not strong, and it aff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o some extent, and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acing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tatus quo of high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pract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lack, this paper presents to implement the feat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etition of tutorial system of practice teaching. It improve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on; tutorial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2014-10-22
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B198);右江民族醫學院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專項課題立項項目(JGZZ2013-03);右江民族醫學院2014年度校級優秀教學團隊項目(右醫教字[2014]39號)
黃鎖義(1964-),男,廣西南寧人,學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化學學科帶頭人、廣西重點學科藥物化學學科帶頭人、右江民族醫學院國家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中藥化學實驗室主任、藥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醫用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Tel.:0776-2850590,13507768926;E-mail:huangsuoyi@163.com
G 642.0
A
1006-7167(2015)10-01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