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指出了農村中學存在“啞巴”英語的現象,在淺析影響農村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原因的同時,也從各方面提出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的方法。
【關鍵詞】啞巴英語;口語交際;基礎教學;學生
近年來,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對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但是“啞巴”英語仍然存在,他們既不能開口說,又無法聽懂英語,更不要談用英語進行口語會話。語言學家佛倫奇說,口語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由此可見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一、存在“啞巴”英語的原因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農村英語教學工作者,筆者發現:在農村中學“啞巴”英語教學隨處可見,存在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外部因素
對口語教育的定位錯誤,造成了學生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學生除了課堂外,其他時間幾乎不使用英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完全沒有說英語的意識與動力,所以為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機會,營造說英語的氣氛,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說英語是很重要的。
2.教師因素
作為第二語言我國絕大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還有待提高,不然對口語教育有相當大的影響。
3.學生因素
有的學生對英語口語沒興趣;有的學生因害怕同學嘲笑或出錯而不敢開口;有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缺乏必要的練習以及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太差等等。
二、如何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水平
對于多數農村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習英語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少教師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培養了一部分“高分”學生,卻是一些“聽不懂,不會說”英語的“低能兒”。而事實上,英語是“說”出來的!如何幫助學生告別“啞巴”英語,喚起學生“說”英語的愉悅,這才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學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
1.激起學生“說”英語的欲望
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大膽開口,教師應當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大膽創設與學生聯系密切的情景對話,使學生有強烈的交際需要、欲望。筆者把一些簡單的英文男名、女名的拼寫、意義告訴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名,學生對其很有新鮮感,一個名字或許就可激起學生說英語的興趣。組織學生進行Talk Show,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設置情景對話、口頭復述、小組討論等形式,倡導學生在生活中用英語進行交流,達到學以致用。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如,進教室不說“報告”,而是“May I come in?”;校園內外見面打招呼用“Hi/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fternoon.”。
2.激發學生“聽”英語的興趣
農村中學欠缺良好的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筆者通常會在課前5分鐘,教他們唱一些簡單的英文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happy new year》等,唱歌可以激發學生“聽”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想聽、愿聽、樂聽。課堂上多用英語來表達,配合動作、表情,說慢一點,反復重復,反復感受,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的語言環境之中,這樣學生的思維也會隨著英語的思路和方向去轉,學生自然而然會慢慢地去說英語了,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加強學生的語感。
3.激勵學生“學”英語的動力
在組織口語教學活動中,應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教師對學生給予的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對表現積極的人給予表揚,增強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對表達有錯的同學,教師因是因勢利導,啟發他們大膽開口說話;同伴給予的肯定能夠消除學生的負評價恐懼心理;對各個學生進行橫向評價,有利于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評價,對那些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采用肯定的評價,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三、結語
教師要想方設法盡量啟發、誘導、激勵學生產生說的欲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加強訓練,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就一定能大幅度地提高農村中學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真正帶動學生說英語的氣氛,營造良好環境,那么解決“啞巴”英語問題就不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顧曰國.英語教學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7
[3]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4]楊玉林.英語教育學.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5
[5]傅道春.教育學―情景與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7
作者簡介:
余曉慶(1985~),女,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現任職于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司鋪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