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華


驢產業鏈的藍圖再美好,還得靠足夠數量的驢。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覺得,養驢得靠政府大力扶持。
而目前并沒有專門政策扶持驢產業發展。“菜籃子工程”里,有豬牛羊等畜種,驢卻不見蹤影。
“政府對驢的扶持幾乎是空白,還不如兔子!”中國驢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孫玉江說。
最早探索毛驢規模化養殖的東阿阿膠,從自主養殖,到與農戶建立合作社進行規模養殖,再到如今的資本養殖,十多年摸索下來,正在進入養驢3.0階段。
然而,規模化養驢仍不樂觀。
從1.0到2.0
“從2002年開始,我們感覺到驢皮供應緊張。”秦玉峰告訴本刊記者。
當年,東阿阿膠在山東無棣、新疆伊犁等地開辦養驢示范基地,嘗試用工業化的思維解決農業問題。
“當地政府很支持,給我們一塊很大的地。但是,我們要自己集中種秸稈,還要自己飼養,不堪重負。”秦玉峰說。
結果,這個1.0模式以失敗而告終。
秦玉峰的另一個重要思考是,這樣的舉措不僅無益于企業,對當地農戶增收也沒有幫助。這讓他轉變了思考方式,“為什么不依靠農民呢?”
2006年,東阿阿膠在內蒙古巴林左旗、云南大理等地開始探索與農戶合作,以合作社的方式養驢。東阿阿膠提供驢苗,并與農戶達成收購協議,若毛驢出欄合乎指標,便由企業以相對穩定的價格統一回收。
目前,東阿阿膠已建成20個養殖基地,基地周邊毛驢存欄達450萬頭,成立了66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
在東阿阿膠的帶動下,福牌阿膠在山東獅耳山建立了養驢繁殖基地,太極天膠在甘肅天水籌建養驢基地,佛慈制藥也開始考察養驢基地選址。
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裕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建立驢基地,便于收驢皮,而且可以確定來源,更有保障。還可以進行肉驢加工,發展副產業。”
看起來,這種養驢2.0模式得到了企業的認可。但在拓寬驢皮來源的同時,這一模式卻也增加了企業成本。
新疆玉昆侖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告訴本刊記者,鮮驢奶收購價已經升到28元一公斤,但依然無法激起農戶養驢的熱情。“驢奶收購價格要到四五十元一公斤,農戶才愿意養驢。但這個成本對于我們來說太高了。”
養驢3.0來了
與養驢2.0齊名的,還有東阿阿膠的“以肉謀皮”,就是希望通過與知名肉制品企業的合作,打開驢肉市場,進而放心大膽地養更多的驢。
然而這一戰略卻一直不溫不火。“驢肉市場太混亂,而且他們要求足夠的驢肉以便量產,我們還提供不了。”秦玉峰說。
既然對口企業談不攏,資本便成了替代項。進入2014年,養驢3.0模式來了,那是資本養驢的更新換代。
“這是從投資收益的角度來看的。一個產業的投資回報率高了,達到15%~20%,自然有資本涌入。”秦玉峰說,2014年到東阿阿膠咨詢的有意投資毛驢養殖產業的地方政府、企業多達68個。資本從最初集中于阿膠等產業鏈下游企業,已逐漸向上游的驢養殖轉移。
養驢十幾年,秦玉峰將東阿阿膠的養驢模式總結為“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養殖戶”模式——3.0模式。
“現在企業和市場能做的,我們都做了,最后就靠政府推動了。”秦玉峰說。
曾主持編制《新疆驢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的陳靜波告訴本刊記者,規劃中到2020年,新疆驢總存欄預計達到114.01萬頭,出欄51.52萬頭。“但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不樂觀,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政策出臺。”
除新疆外,在省級政府政策層面,對驢的專項扶持幾乎沒有。以政策推動驢產業發展的,都是市縣級地方政府。包括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遼寧阜蒙縣、青海省海西州、云南大理州、山東聊城等地方政府,紛紛成立起“驢辦”等專門組織機構。
“123家庭牧場”
在驢產業的原料供應模式中,農戶是最根本的力量。然而對農戶而言,養驢的門檻仍然很高。
東阿縣桐城鎮蘆莊村村民王道榮養驢的頭三年一直在賠。“連同購買的設備,賠了十七八萬!”
2010年,王道榮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支持下開始養驢。他以毛重每斤8.7元的價格從內蒙古進了78頭驢苗,初到山東死了5頭,剩下的73頭驢繁育得也很慢。
驢的養殖周期較長。一頭驢從驢苗培育到出欄,大概需要12個月。此外,驢一胎只能生一個,三年最多生兩個驢駒。
王道榮從來沒養過驢,“沒什么經驗,喂飼料也不科學,最開始一天才長三兩,育肥效率太低。”
聊城市畜牧獸醫局局長王魯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規模化、標準化的驢養殖,是政府力推的。王魯將其稱為“123家庭牧場”養驢模式:小兩口投入200萬元,買下300頭驢,1人管100多頭驢,年收入預計可達30萬元。
這樣的模式,得到了聊城市的全方位支持,包含了養殖用地、資金獎勵、融資增信和貸款貼息以及政策支持。
聊城市財政局農業科科長范文婷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聊城對養驢提供三塊資金支持:市財政撥款500萬元融資增信,用于農戶買驢貸款;對養驢300頭以上的標準示范場進行一次性10萬元,20萬元,30萬元不等的專項補助;以及貸款貼息。
“用于買驢的貸款,信用額度在200萬元,特殊情況可提高至500萬元。”范文婷說。
按此政策,小兩口的300頭毛驢場,可通過貸款解決買毛驢的100萬元,同時還需自行解決50萬元的驢場建設費用與50萬元的周轉資金。
從200萬元到100萬元,投入雖然減半,對于普通農戶而言,仍非小數目。“目前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開養驢場,我們也還在想辦法讓更多老百姓參與其中。”王魯說。
目前,聊城毛驢存欄量約4萬余頭,已建成56家養驢示范場。距離2019年100萬頭毛驢的終極目標,還有96%的路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