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博

據從事中文圖書市場零售數據服務的開卷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實體書店在2012、2013連續兩年零售負增長后,于2014年實現了3.26%的正增長。
實體書店真的回暖了嗎?
24小時營業
“最開始的幾周,夜間銷售額可以到四萬多元。”韜奮書店夜班經理王浩說,“那段時間有點瘋。”
據韜奮書店統計,2014年三聯24小時書店銷售額增長68%,盈利增長110%。僅前6個月的凈利潤總額就超過150萬元,是2013年凈利潤的3倍以上。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到韜奮書店來體驗,越來越多的活動在這里召開,即便是流浪漢來了,只要不鬧事,只要讀書,就都是我們的讀者,我們就接待。”韜奮書店總經理張作珍告訴本刊記者,每晚都有二三百人次、白天有四五百人次到書店體驗和購買。
韜奮書店95%的商品都是書,其他是一些創意產品。而訪客來書店純粹購書的比較多,對其他產品的需求并非剛性。
不過事實是,讀者的新鮮感逐漸下降,晚上到店人數也隨之減少。王浩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每天晚上的營業額基本穩定,還可以維持成本。
張作珍介紹,三聯第二家24小時書店也將在2015年4月份開業,地址選擇在清華大學同方廣場,更靠近學生群體。
大數據下的會員服務
沒有租金壓力的三聯韜奮堅信“賣書可以賣好”,但是更多民營書店除了賣書,還需要開發出更多服務。
字里行間書店看重的是會員服務。為此,它曾做過一次書店合伙人眾籌。
這次眾籌參與人數只有190人,2萬元以上的支持者達到了50人,參與者還可以收獲字里行間合伙人的頭銜。
眾籌網項目總監薛韜認為,前140人是屬于會員招募,剩下的50人才是關鍵,“這50個合伙人不是花錢買東西那么簡單,而是一年必須在字里行間做一場活動,這樣就能把合伙人的圈子拉到書店里來,讓更多人知道。”
薛韜認為這種“雙向的互動”帶來的吸引力與關注度會加速增長,“字里行間不會少這100多萬元,重要的是關注度。”
字里行間上屬公司鳳凰壹力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控股,兼具圖書發行中間商與圖書內容策劃公司的身份。據字里行間市場部經理芮淑君介紹,字里行間因此不僅獲得資金的支持,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宣傳資源。
芮淑君說,字里行間的初衷,是要建立一個零售終端,從上到下整合資源,嘗試一些更有活力的圖書零售經營模式。
目前,字里行間在北京已有十家分店,在江蘇與上海也有分店。選址上,字里行間以“中心旗艦店+衛星主題店”的模式推進。
中心旗艦店依托大型商業或者其他機構共同合作,多選在城區重點商圈的黃金位置;衛星旗艦店多選在大學型社區、住宅生活型社區、商務或商業型社區的次黃金位置,根據周邊人群的特點,又分設“親子童真”、“生活風尚”、“商務精英”等不同主題店。
連鎖經營與商業區方式,往往讓人聯想到臺灣的誠品書店。芮淑君告訴本刊記者,誠品創立23年、賠了15年,才摸索到“圖書+百貨”的贏利模式。字里行間更重視“個性化服務的探索”。
不僅僅是店鋪選擇需要定位,對于沙龍講座同樣如此。芮淑君告訴本刊記者,書店的讀者群以25~40歲的白領女性為主,沙龍活動會著重考慮她們的生活、學習、興趣點。比如,平均每月都會做至少一場親子活動等相關活動。
芮淑君介紹,由于正處于拓展新店時期,只有部分門店實現了盈利,營業額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書、會員服務、餐飲、周邊產品,其中會員服務與書各占30%。
字里行間還會向會員提供定向的閱讀服務,培養傳統閱讀習慣,借助2014年11月份上線的“字里行間”APP,把會員聚合到同一平臺上。
“新媒體”書店
同樣是做APP開發,單向空間的閱讀應用“單讀”早已進駐蘋果商店,并被推薦為優秀APP。它還開發出多款新媒體產品,包括音頻節目與應用軟件。
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張帆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單向空間現在有單讀、單談、單廚三個板塊,把之前零散的工作進行了規整與開拓。
“傳統書店從出版社拿到的折扣遠低于網站,大約六折左右。”張帆坦承,現在新開的兩家店還沒有盈利,正處在成長期,目前最主要的收益還是靠賣書,但是新的模式很快會逐漸被開拓出來,“單廚的餐飲會成為重要的贏利點。”
張帆將如今的單向空間定義為一個傳播媒體,“包括內容生產、線下沙龍、出版,希望它可以有很強的媒體化屬性。書店不單單是賣書,而是線下讀者與粉絲落地的空間。”
單向空間的“空間”已不限于門店范圍,它的微博與微信公號開始由真正的團隊運營,推送內容多是關于文學、電影等偏文藝的領域,但表達方式會相對輕松,便于閱讀。
除了微信,還有“單讀”與“微在”兩個APP。單向空間文學總監肖海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單讀的下載量已超過百萬,由此可見人們對于長篇的精致閱讀還是有需求的。”單讀一天只推送一篇文章,遴選標準用肖海生的話說就是“不落俗套,符合單向空間的審美與價值觀。”同時,還有一本實體雜志《單讀》在發行。
網絡推廣的同時,線下活動也是同步進行的。
除了常規的每周沙龍活動外,單向空間分別推出了駐店計劃與文學之夜活動。最新的駐店作家為阿乙,肖海生介紹,駐店計劃是一種更加立體、豐富、更具互動性的方式,打破了創作者和接受者的界限,作者與受眾可以面對面平等交流。
文學之夜則是以文學為媒介的娛樂與社交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大家聚在一起過一個輕松的周末,讀讀詩歌與文學作品,恢復文學在日常生活里的地位,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著名作家許知遠也是這家書店的合伙人之一,張帆說,許知遠的氣質就是單向空間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