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波
摘 要:從生態語言學角度對中國英語的研究確定了中國英語的本土化和生態化,是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中國英語,有助于對中國英語的翻譯研究,有助于中國文化的輸出,克服“文化失語癥”。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中國英語;中國文化
一、生態語言學
生態語言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分析研究語言的生態因素,揭示語言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在生態語言學中,語言、語言使用和語言研究已經成為當代生態問題的組成部分并加以研究,它具有應用學科的特性。因此,生態語言學是從生態學的視角研究語言與其存在的外部和內部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和作用的一門交叉學科。在生態語言學的視角下,語言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語言系統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分支,具有與生態系統類似的同構關系。生態語言學為研究語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中國英語是中國本土化的英語變體,其萌芽、產生、發展到成熟,這一形成過程就像生物學上新物種的生長過程一樣,遵循了生態學的基本規律。中國英語是帶有漢語語言和文化特征的英語變體,在語言世界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中國英語也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和文化與世界英語的有效“嫁接”。
二、中國英語研究現狀
中國英語,自上世紀80年代葛傳貴先生提出其定義以來,一直得到國內語言學界的重視。在對中國英語持續多年的研究中,有過不少爭論,但是基本得到了國內外語言學界的認可。總的來說,中國英語是以規范英語語法為標準,以標準英語為核心的,能夠順利進去英語交際而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
“中國英語”這一語言現象,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對于“中國英語”,人們只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著不同的詞匯來形容她,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中國英語”并不僅局限于錯誤的情況,母語的語言習慣以及文化對其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她在世界的英語語言范圍內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因此對“中國英語”的研究也就越來越深入。
對于中國英語的研究, 國內學者的主要關注點在于如何看待和解決英漢互譯中的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對中國英語的詞匯語法語音等方面的語言學研究;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出發,探討語言與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促進英語教學為目的的研究,有利于促進中國英語的發展,幫助中國英語學習者避免中式英語的錯誤。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英語也在不斷豐富,各個領域都存在。尤其在政治方面,由于中國在全球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被外界所關注,其中出現的中國特色的英語。例如:Chinese socialism(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改革開放政策),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社會主義新農村),free our minds(解放思想),follow a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approach(實事求是),keep
pace with the times(與時俱進),Chinese socialism(中國特色社會主義),starting point and objective(出發點和落腳點)等等②。研究“中國英語”不僅僅可以使我們的了解中國的時事政治,對于大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來說意義重大。
目前,外籍人士對于中國英語、被調查者表示較為接受,尤其是長期在中國居住的被調查者、對中國英語詞匯和表達的認知程度較高。
三、生態語言學視域下漢英翻譯中的中國英語的研究意義
“中國英語”的使用反映出語言的更新和社會發展,同時在交際活動中有效地促進、實現文化認同、建立人際關系、表達情感和體現意識形態等多種目的,也就意味著“中國英語”具有重要的標記和促進功能。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在世界地位也在逐漸的上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都非常受外界所關注。政府外宣文獻資料中的熱詞進行的分析,其中的一些熱詞以及重要的詞匯都具有中國特色。通過研究分析,方便國內外人士更加準確的、直觀的了解中國的發展,對傳播中國文化也有一定意義。同時更能幫助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等有著更加理性的了解以及應用。讓語言學習者通過學習“中國英語”來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四、結語
通過生態語言學研究分析,確定中國英語在我國外宣資料中的貢獻和作用,明確中國英語在傳播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地位. 同時方便國內外人士更加準確的、直觀的了解中國的發展,對學生學習英語也有一定意義。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到我們應該明白什么是中國英語,如何才能避免因受到漢族思考方式或者文化的影響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具有中國特征的,不規范的或畸形的英語。另一方面更能幫助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等有著更加理性的了解以及應用。讓同學們通過學習“中國英語”來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紅,張學玲 生態語言學視域下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的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4,(2)
[2] 向仍東 漢英翻譯中的中國英語—基于改革開放30年熱詞英譯分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