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鴦
摘 要:融資逐步成為限制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而當下的多種融資方式對于中小企業的適用存在障礙,中小企業難以享受法律提供的便利。掃除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障礙的方法則是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以及政府的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
無論是在創造最終產品跟服務的價值總量方面,還是在利用外資以及出口創匯,或者是在推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中小企業都有其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在其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困難,融資則是最為普遍的問題。
隨著《物權法》《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的修訂,在法律上已經認可了多種的融資方式,盡管這些方式并不完備,但這些定型化的融資方式的推廣和運用使得企業的融資渠道大為拓寬并且更為安全有效。這些法律制度或者融資方式往往為大企業所專用。在法律意義上,融資方式應該無差別地適用于所有主體,僅僅因為小企業和大企業自身條件的不同而難以平等適用,則會造成融資法律方式的多樣性與企業融資難共存的悖論。悖論一方面表現在特定的融資方式數量的增多,另一方面則是新的金融工具對于中小企業越來越難以具有可行性。
一、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問題
(一)債權融資方式障礙。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獲得債權融資的主要方式,其前提是企業自身的信用。銀行要求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包括了典型擔保,非典型性擔保(浮動擔保、讓與擔保、所有權保留等)。由于銀行自身利益訴求的存在,新的擔保方式難以施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浮動抵押。浮動抵押是指抵押人在其現在和將來的全部財產或者部分財產上設定的擔保。然而銀行為了規避風險,往往愿意接受大企業的浮動抵押而不愿接受那些中小企業提供的浮動抵押。雖然我國物權法允許設置浮動抵押的主體范圍廣泛,但對于風險管控嚴格的銀行來說,眾多的中小企業提供的抵押難以為銀行所接受。(2)權利質押。企業用于融資的財產不僅局限于有形財產,也可以是無形財產,如權利質押。權利質押的標的很廣,為企業拓寬了融資的渠道。但權利質押能否為銀行所采用取決于一定的條件。例如,在是否接受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的質押時,銀行更加愿意選擇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的大型企業,往往基于金融機構風險防范的要求,將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質押排除在外。
(二)股權融資方式的適用障礙。股權融資作為企業融資的常見方式,使得資金的提供者成為企業的出資人與企業共擔風險。股權融資需要良好的資本進入流通和退出機制,對中小企業來講尤為重要。中小企業往往規模小,但是具有很高的成長性,對資金的需求也比較大。我國為創業型中小企業服務的創業板要求符合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該二級市場上市融資,但是對于大量的并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來說,資本的流通退出仍存在很大的困難。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法律制度對策
(一)完善證券市場相關立法。證券市場具有籌資、促進產權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但目前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的法律法規不利于中小企業,首先表現在對證券市場融資的條件要求過高,草創階段的中小企業很難達到達到法律規定的條件。不具備法定條件既不能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也無法發行公司債券,很難獲得資金。所以在政策制定之時,應向中小企業適當傾斜??梢越梃b美日等國家的做法,將將中小企業的上市門檻降低,并進行單獨的場外市場交易。
(二)建立規范有序的民間資本市場。我國居民具有較高的儲蓄意愿,民間資本實力雄厚。然而基于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穩定的考慮,對于民間資本的籌集和進入金融領域的途徑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制,雖然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有著巨大的支撐作用,但仍然缺乏一個規范的有序的民間資本市場,也缺乏對民間資本的系統的管理。所以我們應在加大對民間資本市場的規范和監管的同時,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作用,使民間資本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增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直接通過政府的補貼或者稅費減免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一方面通過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得到了相應的資金,另一方面也因為稅費的減免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間接地促進了就業的增加。因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活力,在整體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單個獨立的企業往往也處于弱勢。所以就要從國家產業政策的層面對于企業進行適當的扶助,以實現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之間的實質的、獲取法律提供的融資方式上的平等。
三、結語
因為中小企業融資面對的困難不僅僅來自法律的障礙,更多的是整體金融市場自身問題的另一種投影。所以解決融資問題不僅要從法律制度本身出發,也要從金融體系的改革出發,才能使得法律實施的效率基于現有的市場機制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證券市場的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制定和修改,也需要對于給于中小企業財政支持或者稅費減免的政策進行法制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落實法律制定的基本目標,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掃除法律上的障礙。
參考文獻:
[1] 劉新華, 線文.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述評[J]. 經濟學家, 2005, (2):105-111.
[2] 王婷.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 企業經濟, 2003, (2):95-96.